其他
资料|有无之间:从中国早期高足杯造型看材质与精神的竞演 - Forms of Early Chinese Stem Cups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隋代白瓷的烧造成功,为唐代白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瓷」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为什么要追求高温下的「白」,而不是青瓷?「SACA」在翻译常盘山文库的「隋白英华」一文中便有讨论。
初期白瓷并不是以青瓷的审美为基础,不流于颜色;而是以金属器、玻璃器等各种材质、造型为蓝图。这些器物与当时的丝路文化,与中亚与西方的交流不无关系。
形状和线条,都是时代精神状态的一种印记。对历史物件的收集、尝试对物本身意义的解答的收藏活动,都可能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以此获取不同时代对「美」之解读的行为。因此收藏的活动总是在「有无之间」进行,围绕实体物件(有)提取精神上(无)的养分 —— 一种虚实之间的「美」之诉求,也就是说:占有与收藏,只有一个精神境界的分隔。
一味地沉迷所谓「线条美」的背后,必然要有一个对时代与整体决意探寻到底的勇气和支撑,才能是一个不流于表面的行为。
在这样的语境下的探索的收藏家,也许才能算上是时空真正自由的穿梭者。
— 宝榜 / Editor's Letter
*该器物2002由英国古董商售予大都会博物馆
Rossi & Rossi Ltd. , London, until 2002; sold to MMA
大英博物馆(5)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6-7)
*该器物1930年由山中商会Yamanaka & Co.馈赠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 (8)
白釉高足杯,隋,高10.2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4厘米。敛口,鼓腹,高足外撇。里外满施白釉,足边无釉,釉面开细碎片纹。
尺寸特殊,造型罕见。
V&A 博物馆 (9-10)
* 该器物由 Mrs B. Z. Seligman 馈赠V&A博物馆
东方陶瓷学会两次著名展览:
Catalogue of an exhibition of the arts of the Tang Dynasty, London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55 no.190
Wares of the Tang dynasty, London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49 no.65
* 图中越窑器物由克拉克夫人(Mrs Clark) 馈赠V&A博物馆
阿伦·巴洛(Sir Alan Barlow)爵士 (11)
* 图中Sir Alan Barlow器物曾参加1957年洛杉矶LACMA大展來源
拍卖会苏富比 纽约 2021年9月21日拍品 (12)
* 私人收藏,得於1979年之前 紐約佳士得2009年3月19日,編號685
后朝致敬 (13)
考古资料 (14-15)
* 该作品为安阳隋唐墓出土
* 该唐代作品为根津美术馆1988年展览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