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铸金言:秘藏半个世纪,虔诚中得自由…

SACA学会 SACA学会 2019-10-22

SACA

Important Provenance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吉铸金言:虔诚中得自由

Uninterrupted Tranquility 

the master's secret treasure


2016年10月5日,苏富比香港为著名日本古董商坂本五郎(Sakamoto Gorō 1923-2016)举办了最后一个专场。这个专场里的22件中国高古金铜造像的精品,年代从十六国、北朝、唐代到宋代,皆是坂本五郎收藏了超过半个世纪的藏品。



坂本五郎的斋号是“不言堂”,来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由于花果吸引人,树下自然会踩出路来。比喻只要人品高尚,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景仰,而日语中“不言”也有“道”之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苏富比仇国仕谈坂本五郎↓↓


显赫传承


这批金铜造像传承非常特殊,大部分由坂本五郎于上世纪60年代得藏于日本著名战后雕刻家佐藤玄玄翁。坂本五郎作为古董商,在得到这批珍藏后竟再也没有交易过,秘藏半个世纪,与其它藏品并不相同。据苏富比仇国仕说,这批金铜造像被当作为供奉陈设安置在坂本五郎家里,是他本人珍爱的器物,每天都会亲自擦灰、养护



坂本五郎用他的余生保管供养这批高古金铜造像,并将他们留到其人生组织的最后一场专场,足见这批器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加令人感慨的是,在距离拍卖前不足两个月的8月15日坂本五郎突发脑梗离世,享年92岁。这使得这场名为“艺海观涛”金铜造像的专场在当时变得极为特殊且感性,仿佛是佛祖冥冥之中在为这位虔诚了一辈子的供养人坂本五郎送行……


神秘的前藏家 - 佐藤玄玄


佐藤玄々(Sato Gengen),斋号「阿吽洞」,号“玄玄”,本名“佐藤清蔵”,日本著名雕刻家,生于福岛县佛教雕塑世家,十七岁赴东京求学,1922年赴法二年,从学于著名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Emile-Antoine Bourdelle)


安托万·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法国雕塑家、画家暨教育家,曾经担任罗丹的助手,也是贾科梅蒂、杰曼·李希耶、玛丽亚·爱莲娜·薇拉·达·席勒瓦的导师。在法国雕塑最辉煌的时代,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也和罗丹、马约尔一起,被视为近代雕塑的三大支柱布德尔也曾是中国艺术家常玉、庞薰琹、潘玉良的老师,但是他在中国并不那么声名显赫


▲  bourdelle works, beethoven


早年作品如《贝多芬像》等多模仿其师,后来研究古代东方和中世纪艺术,确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气磅礴的装饰性风格。其代表作《阿维尔将军纪念碑》超过30米,在骑马将军像的台座下角还雕刻了四个象征性人物。其他作品还有《拉弓的赫拉克勒斯》(Héraklès Archer)、《1870年战争纪念碑》、《阿波罗头像》等。


▲  Héraklès Archer,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ourdelle


返日后,玄玄翁潜心雕塑,尝工各样材质,专注于佛教造像,获颁日本艺术院会员。许多重要建筑物和博物馆皆存有佐藤氏的雕塑,包括他于1940年年为纪念日本建国二千六百年所作的八世纪贵族 - 和气清麻吕之青铜雕像,现置于东京皇居护城河畔。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有收藏佐藤玄玄的作品。


坂本五郎所蓄早期佛教铜像,多数属佐藤氏旧藏,当中有十五尊尚保有其「阿吽洞」收藏标贴,木盒上还有坂本五郎亲手墨书题识及标签


▲  佐藤玄玄收藏之坂本五郎墨书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箱书的书法既有二王之笔法,又有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神韵,让人惊艳不已。我们通过朋友帮助与坂本五郎的后人取得联系,并确认书法是坂本老先生的亲笔。


▲  kunsthaus zurich, giacometti, works 1949-1965

▲  常玉,盆中牡丹,1940年制


佐藤玄玄,作为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常玉的师哥,东西方得自由;又身出佛雕名门,倾注毕生… 对中国高古金铜造像的眼光及审美把控必是不在话下。坂本五郎在上世纪60年代能得其毕生的高古金铜造像收藏,可谓是站在巨人肩膀,获得审美的传承这样一来,半个世纪后的这场专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传奇的世纪拍卖,经历一个世纪,倾注了著名雕塑家和古董大行家的一生的秘藏

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


这场专场吸引了国内外顶级行家、藏家的关注,并燃点了中国藏家对中国高古金铜造像的热情。许多藏品皆宜10倍以上溢价成交,甚至几十倍溢价,让媒体随后尖叫连连。参与并购得的国际行家包括Eskenazi, JJ.Lally等知名艺术品经纪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行家、藏家一起贡献了几乎大半场的藏品,北京“盈园”更是为客户竞得三件珍品,济南“桃花源”经过详实的功课后成功打败Eskenazi竞得一件北魏珍品


现在回头去看,这些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先重新燃起对传承和高古金铜造像认知并为其买单的先驱者。一场令许多行家、藏家不能忘怀的专场,在今天看来其影响和意义比想象中还要深远,称之为高古金铜造像里程碑式的专场也丝毫不为过


  十六國四至五世紀初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十六國四至五世紀初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  北魏皇興四年 鎏金銅蓮華手菩薩立像


觀世音菩薩,又稱「蓮華手菩薩」,於北魏時期廣受信仰,猶以其造像存世數量,及如同此像之尺寸及臻巧工藝可證。觀世音菩薩慈悲為懷,為西方佛阿彌陀佛之脇侍菩薩,化眾像以度眾生,手中蓮華為其表徵。如此立像,觀世音菩薩形象多為立姿,右手持蓮過肩,象徵純淨與靈魂昇華。此像衣著宛若印度皇子,腰間纏布輕柔垂下過膝。


这尊观世音菩萨现场由北京“盈园”与著名古董商Eskenazi争夺,最后Eskenazi以1148万港币竞得。残缺的背光并无大碍,甚至变成一个标志性特征,许多现场观展的人都给这尊造像起名“小飞侠”。这个价格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天价,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但在现在回看,加上了解到同等品质造像之稀少,难免感慨Eskenazi眼光之超前,功课之详尽。


展覽:

《中国古代彫刻展》,日本橋高島屋,東京,1959年,圖版E  

《東洋館開館記念:東洋美術展》,東京国立博物館,東京,1968年,編號528 


出版: 

水野清一,《中国の彫刻:石佛.金銅佛》,東京,1960年,頁96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1年,圖版23a及b 

松原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年,圖版23a及b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1,圖版35a


*部分资料节选自苏富比


此件菩薩立像於日本遞傳已久,1960年代,學者水野清一及松原三郎均已撰文討論,強調其銘文之重要性。菩薩像尺寸大,焰形背光,神聖威嚴,屬北方佛教藝術風格,亦印證北魏時期,北方文化對於觀世音菩薩之虔誠信仰。 


佛教茁壯於當時政治動盪與社會流動文化劇變的背景下,拓跋氏出身中亞鮮卑族,建立北魏後,致力塑造其政權正統性,崇尚同為外來之佛教。早期造像受四、五世紀初印度風格影響,前面两尊十六国的作品,而此像雖仍為犍陀羅風格,但已可見漢化痕跡。 


此觀音立像特徵表現屬五世紀下葉(470年),應或取材自犍陀羅造像,Hugo Munsterberg 於專文〈A Group of Chinese Buddhist Bronzes From the D'Ajeta Collection〉,《Artibus Asiae》,卷XVI,編號3,1953年,頁193,論及北魏工匠取材西方、印度、中亞雕塑風格及造形,融會打造適合自身審美傳統與宗教習俗之佛像。印度描寫觀世音菩薩,多見腰臀側擺,額首微偏一側,整體曲線柔彎,然此處北魏匠人取其站姿,造像卻見英姿煥然,昂首莊嚴,令觀者心生敬意。 


▲  弗利尔博物馆,兴安二年(453),同年北魏文成帝赞助开凿云冈石窟


弗利尔博物馆典藏一件早期鎏金銅觀音像,與此像相近,尺寸亦大,焰形背光類同,紀年453,博物館編號F1909.266


河北省滿城縣孟村出土一件釋迦摩尼立像,紀年475,現藏河北博物院,刊載於《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青銅卷》,台北,1993年,頁347,圖版1249,及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1,圖版35b。 博物館藏銘文紀年佛像,參考 P.T. Brooke Sewell 捐贈倫敦大英博物館一例,紀年471,錄於 W. Zwalf 編,《Buddhism – Art and Faith》,倫敦,1985年,頁199,圖版294;西雅圖美術館也有一像,紀年485,刊於《龍泉集芳:創業七十周年記念》,東京,1976年,圖版112,同錄一件稍晚作例,造於東魏,公元543年,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117。 參考以下一件五世紀晚期鎏金銅菩薩像,尺寸較小,紀年484,曾為陳介祺、義國駐日大使 Blasco Lanza d’Ajeta(1813-84年),2013年3月19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12



▲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銅鎏金持蓮觀音立像,陳介祺(1813 - 1884年)收藏(圖1) 意大利駐日大使蘭薩·達傑特收藏,1952年  倫敦佳士得,1964年10月26日,拍品編號153  東京繭山龍泉堂,購於1960 - 1969年間。


另二件六世紀早期造像,一為出光美術館舊藏觀音像,紀年504,售於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29/30日,編號503,另一件出自 Stoclet 私人收藏,紀年516、517,1965年5月11日售於倫敦蘇富比,編號121。 水野清一於專著,《中国の彫刻:石佛.金銅佛》,東京,1960年,頁15,比較此件觀音立像與北魏石雕,闡述其風格與早期雲岡石雕一致,如同載一件菩薩像,同上,圖55。 


→  北魏太和 銅佛坐像



→  北魏太和 銅佛坐像


→  北魏太和廿一年 銅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來源 

古河虎之助男爵(1887-1940年)收藏 佐藤玄々(1888-1963年)收藏 


出版 

《東洋美術大觀》,卷13,東京,1915年,圖版90及91 

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彫塑編》,東京,1915年,圖版491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1年,圖版44b及c 

松原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年,圖版43b及c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1,圖版82c及d


释迦摩迦多宝二佛并坐像讲的是《法华经》的故事,这类造像多见于北魏时期,北朝之后这种制式就基本不见,北魏时期的佛像不像唐代那样写实,追求的是一种味道,看北魏的东西看线条是一个特点,这个时期的线条都非常舒朗和有张力。此件造像无论正面背光上的线条,还是背面的说法相和忍冬纹,都代表了北魏的那种拙朴和刚劲,非常的有力度,同时,这件造像上铭文信息量非常完整,而背面的文字金石味也很浓,是一件同时具备了观赏性和文献价值的藏品。(*摘录自盈园与桃花源对话)


→  北魏景明三年 鎏金銅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  北魏 鎏金銅佛坐像


釋迦牟尼佛坐像,姿態沉靜自然,焰形背光,線條流暢有力,面容衣袍描寫自然,垂墜衣褶若顯犍陀羅雕塑可見之希臘式風格,亦現印度藝術對於北魏佛教雕塑之強烈影響。 


出版:

松原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66年,圖版37c 


罕見如此尺寸及題材之鎏金銅坐像,可相比較東京書道博物館藏一件鎏金銅佛坐像,背光內圈三佛,載於水野清一,《中国の彫刻:石佛.金銅佛》,東京,1960年,圖版107A,此像銘文紀年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與此件拍品之形制、主尊、背光、面容與袍服之描寫,均極為相似,由此推斷,此件坐像亦應造於太和年間。參考另一件主尊相似坐像,紀年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展於《特別展示六朝時代の金銅佛》,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大阪,1991年,編號62,後售於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19/20日,編號1460。 另比較一件近類如來佛立像,五方佛背光,紀年北魏皇興五年(公元471年)曾展出於《中國古代雕刻展》,日本橋高島屋,東京,1959年,編號C.7,2011年9月14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315。


→  北魏神龜二年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


这尊造像由济南“桃花源”通过电话委托购得,在经过一轮争夺后终于如愿收藏,后才得知竞争对手是Eskenazi。


出版: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1年,圖版74a及b 松原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年,圖版79a至c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1,圖版167a及b


这尊造像跟Eskenazi购买的皇兴四年造像同样为觀世音菩薩造像,盛行於北魏,此像端正華貴,背光雕刻富麗細膩,左手持淨瓶,為觀世音菩薩之特徵,與其他北魏佛教立像如彌勒菩薩相異。 


多數著錄可見收藏於博物館或私人珍藏之小型背光立像,觀世音菩薩或彌勒菩薩,均未刻銘文,而此像不僅帶銘文,並紀年公元519年。


佛利爾美術館藏二件相類但無紀年之彌勒像,錄於Hugo Munsterberg,《Chinese Buddhist Bronzes》,東京,1967年,圖版21、22。比較一件東魏鎏金銅彌勒菩薩像,紀年536,曾為端方舊藏,現存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編號C355,刊載於Osvald Siren,《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紐約,1925年,圖版158。參考一件北魏鎏金銅彌勒立像,售於紐約蘇富比2010年9月15日,編號286。


  東魏武定二年 鎏金銅蓮華手觀音立像


→  東魏 鎏金銅飛天(或供养菩萨)像殘件



盈园在2016年接受桃花源的采访时提到:“这个虽然是残件,但是题材非常的稀少,用雕塑的眼光看,飞天的形式是很值得重视的,在市场上很受藏家重视。”


这尊或为供养菩萨,双手合十(残缺),目前金铜造像仅见类似一例藏于纳尔逊博物馆。五台山南禅寺、敦煌莫高窟、上海博物馆、哈佛大学均有类似造型唐代泥塑供养菩萨。


▲  上海博物馆的造像镇馆之宝,唐代白石供养菩萨(头部修配),也是坐半跪于莲花之上的姿态,非常罕见精美。

以上是哈佛大学藏的敦煌供养菩萨。下图的纳尔逊博物馆藏金铜飞天,则是1934年购藏自北京,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大都会博物馆、密西根博物馆先后展出,先展示于纳尔逊博物馆,可见其学术意义。两件珍品的尺寸也相似,甚至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件作品上的残片。


展览: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Museum. November-December 1936.  Chinese bronzes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YC, October 13-November 27, 1938.  

Buddhist Art, The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1942.  Chinese Buddhist Bronzes,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0, no. 16, fig. 7.

出版:

Hugo Munsterberg, Chinese Buddhist Bronzes (Tokyo, 1967), pl. 97 (repro.).



→  西魏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

出版: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1年,圖版129a 

松原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66年,圖版132a及b 

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1,圖版297a及b


→  北齊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


北齊佛教藝術以石雕聞名,存世金銅造像寥若晨星,尺寸多小,可供養於家居佛龕。此件立像,不僅因尺寸大而珍稀,且描寫細緻精妙,栩栩如真,見證六世紀北齊佛教造像藝術之蓬勃與巔峰,源自北魏時期受印度傳統影響之風格,現已深深漢化。 觀世音立像體態纖長,足踏圓墊,飄帶柔拂,華冠珠絡,鎏金厚實,展現觀世音慈悲為懷,傾聽救贖苦難眾生之神髓。(文:苏富比)


这件造像亦由北京“盈园”为客户竞得,仇焱之的旧藏,再加上坂本五郎的加持,实属精品,这也是由著名的1980年仇焱之专场售出。(仇焱之的一件鸡缸杯也在同年售出,528万港币的天价)



來源:

仇焱之(1908-80年)收藏 

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編號334


比較一尊類同北齊鎏金銅菩薩造像,尺寸更大(28.1公分),為熱海博物館收藏,刊錄於 Hugo Munsterberg,《Chinese Buddhist Bronzes》,東京,1967年,圖45。並參考山東博物館藏一件大型鎏金菩薩像,64公分高,帶背光及蓮座,出自濰坊,展出於《中国国寶展》,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2004年,圖107,立像姿態、手印及瓔珞細節,均與此件拍品相似,而此像已佚失的背光與蓮座,亦應與山東博物館之例相若,光華奪目,華麗繁複,間綴鏤雕花卉。另一件北周時期菩薩像,藏於東京藝術大學,同刊載於 Munsterberg,前述出處,圖46a、46b。 類同此像之北齊造像,罕現於拍賣會,參考一尊較常見之鎏金銅菩薩像, 紀年547,2007年9月17日售於紐約佳士得,編號184,還有一件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舊藏鎏金彌勒菩薩像,2007年3月19/20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725。 北齊砂岩雕觀世音菩薩像,可參考同為不言堂舊藏一像,紀年576,錄於 Osvald Sirén,《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倫敦,1925年,圖版230A、230B,及松原三郎,《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年,圖版164a-c,2013年10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139。此件石雕觀音立像造形與本拍品相近,無論站姿、衣褶、瓔珞、足部、及身軀微微前傾之姿,皆極為相似。


康蕊君專文〈北齊造像典範〉,亦可用以理解此件鎏金銅菩薩立像: 「綜觀中國石雕藝術歷史,若論創思前瞻,別開生面,能與北齊相提並論的朝代,寥寥可數。」 「菩薩五官和均,面相婉柔,盡展北齊造像獨特之美。腰腹微微隆起,弧線流麗優雅,唯妙唯肖。寶冠瓔珞華而不縟,恰到好處,端莊肅穆。」


→  隋 鎏金銅供養菩薩立像

來源:

佐藤玄々(1888-1963年)收藏 

東京佳士得1970年5月27日,編號194


这尊精美的隋代菩萨背光十分精彩,有北魏之灵动。这件作品由著名纽约古董经纪人JJ.Lally竞得。


→  隋至唐初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

來源:

佐藤玄々(1888-1963年)收藏 


此件菩薩立像展現隋唐之間雕塑風格的重大轉變,從原本簡潔形式化風格,更趨唐代圓潤自然地描寫肢體樣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一件類似立像,鏤雕頭光,姿態未若此像柔軟,年代應較早,錄於Osvald Sirén,《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倫敦,1925年,圖版278。


亦可比較新田舊藏著名隋代三佛像之觀世音菩薩,現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展出於《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台北,1987年,圖版76,松原三郎曾於專著中細探此像,《中国佛敎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年,圖版203a-b;日本細川家族之永青文庫藏另一像,出處同上,圖版224a、224c,造像細節與手部描寫與此像類同,並刊載於 Hugo Munsterberg,《Chinese Buddhist Bronzes》,東京,1967年,圖版50;參考一尊唐代十一面觀音立像,尺寸較大,現存上海博物館,載於《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卷4,1989年,北京,圖版55。 此像受早期雕塑風格影響;比較一尊菩薩像,特徵相若,蓮座形式亦相近,刊於 Osvald Sirén,前述出處,圖版418B,出自日本 Takenouchi 舊藏,後入靜岡縣佐野美術館,並錄於松原三郎,前述出處,圖版,263、264。 參考哈佛藝術博物館藏一像,原為 Grenville Winthrop 舊藏,體態圓潤,線條優柔類同此像,載於 Ulrich von Schroeder,《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頁500,圖142A。此件立像面容與手部細膩逼真,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一尊唐代佛坐像之說法印相似,前述出處,頁292,圖267A-B。 一件造型類同之大型觀世音菩薩像(38.7公分),售於紐約蘇富比2004年9月22日,編號15。


→  隋至唐初 鎏金銅觀世音菩薩立像


这尊菩萨亦由北京“盈园”为客户竞得,创始人齐华在接受桃花源采访时提到:“此尊造像应该是这场专拍里,从艺术角度看最高的一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件,此件作品应该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十一面观音这个制式存世罕见,在唐代是密宗的造像,而密宗属于皇室供奉,所以此尊造像应是唐代官造,甚至是宫廷造像。细观造像本身,尺寸巨大,铸造精美,身形婀娜多姿,足具唐代的风韵,整体保存完好,非常难得。”


來源:

佐藤玄々(1888-1963年)收藏 


不言堂珍藏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立像,高挑纖瘦,姿態優雅,盡展唐風美感,與中國雕塑藝術之高度成熟。菩薩腰枝柔擺,宛若舞蹈姿態,此腰臀體態之造像風格,盛行於唐玄宗年間。比較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一件唐代立像,蓮座富麗,尺寸較大,錄於《海外遺珍.佛像》,卷2,台北,1990年,圖版119。 


現存唐代銅造像,少見如此細膩精巧,且保存完整者,菩薩飄帶尤其脆弱,多見斷失,如紐約蘇富比售出一像,2004年9月22日,編號7。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一件鎏金銅觀音立像,姿勢與此像略異,載於《海外遺珍.佛像》,前述出處,圖版117,同錄一件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小型觀音像,圖版118;亦比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例,載於《歷代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台北,1996年,編號8。(文:苏富比)

其他精彩器物 


坂本五郎的宋瓷、商周青铜、石雕都有很高的造诣,人生到最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建博物馆。



结语 


坂本五郎用他的余生保管供养这批高古金铜造像,并将他们留到其人生的最后。这场名为“艺海观涛”金铜造像的专场必成经典,也是佛祖冥冥之中的护航。


坂本五郎先生在其自传《一声千两》后记中说道:“我在拍卖的惊木声中度过了50年,但我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不过如果有来生,不会再干这一行了,“从商的道路是严峻的,其中的滋味难以言表”。如果有来生,他想成为一枚贝壳 - “光做不说,走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路”。



往期精彩回顾



收藏家系列

安宅英一的宋瓷收藏

安宅的陶瓷品味

弗利尔1910年西湖龙门风光…

福克收藏:600万20年前怎么花

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

到了长安怎么吃


本内容版权归“SACA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sacaspace@gmail.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