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钱塘江大潮频频“上新”,为何?
只见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顷刻间,势如万马奔腾。
这正是名动天下的“钱江潮”。
从农历七月开始,钱塘江大潮逐渐进入到最佳观赏期,一字潮、交叉潮、回头潮“常驻”,兜潮、二度潮、对撞潮、波纹潮潮潮有看点。
最近,大潮更是频频“上新”——“三叉潮”“鱼鳞潮”罕见现身,潮水拗出新造型——幻化成飞鸟、雄鹰等图案,可谓百潮百景。
新潮频现 多重因素成为幕后推手
钱塘江一年有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潮,大多是中、小潮,农历每月初与月中有大潮可观。
从现代科学来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月球、太阳等天体对海水的作用形成涌潮,而杭州湾的喇叭形状以及湾口处巨大的沙坎,使得钱塘江潮更为汹涌。
在钱塘江涌潮中,“三潮”最有名:丁桥“交叉潮”、盐官“一线潮”、老盐仓“回头潮”。但近一个多月,“开盲盒式”的新潮频频冲上“热搜”,尤其是新晋“网红”“鱼鳞潮”令无数网友惊叹“大自然太神奇了”。
“鱼鳞潮”是去年钱塘江全江段涌潮科考中发现的第八种新潮景。顾名思义就是当潮水袭来时同岸边碰撞的波浪出现宛如鱼鳞般层层相叠的形状;它是由于潮水被分成了好几股,每股浪花都有条带头的前浪奔涌而出,后浪随之追赶,就这样从前往后层层排开,样子像极了鱼鳞在水面上波光闪闪。
想让“鱼鳞潮”出现条件到底有多苛刻呢?根据专家分析,想要形成“鱼鳞潮”必须要满足一个前置条件:出现涌潮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海交界处才有可能实现。纵观世界大大小小各处河流海域,能够有概率形成“鱼鳞潮”的不过就三处:我国的钱塘江,印度的恒河,还有巴西的亚马逊河。
除了“鱼鳞潮”,今年“交叉潮”的名声也很响亮。尤其是几个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出圈”“交叉潮”视频,令“交叉潮”更加爆红。
“交叉潮”其实是因为从西向东的潮水出现了逆流而上的情况,并且遇到了钱塘江江底的沙洲,被分成了两股不同方向潮水而形成的。
相较往年,今年“交叉潮”被拍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十”字交叉、“人”字形、“三潮”交叉......更有摄影爱好者拍摄到“两潮”交叉幻化为一只巨大的“海鸟”,颇有韵味。
千姿百态的潮型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专家们认为,由于钱塘江河口仍具有游荡性特征,河床地形变化多端,加之江道河岸修建的各种工程建筑物,造成涌潮行进过程中出现多种潮型,形成丰富的涌潮景观。
千姿百态潮型很有看头
钱塘江潮,千变万化,日日不同。在海宁钱塘潮文化研究学者张镇西眼中,“新潮”更多是新在技术手段。
以往,游客站在海塘边一睹钱塘江大潮,只能看到“老三篇”,即“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而最近成为“网红”的这些潮型,很多是站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大家刷到的很多壮观钱江潮,大部分都是通过无人机航拍。无人机从空中俯视,视野更为开阔,视觉冲击也更加强烈。这种视角让我们发现很多潮的姿态,也增加了观潮的乐趣。”张镇西认为,这些“新潮”或许以前也存在,只是受限于技术原因,不曾被发现。
以“交叉潮”为例,以往没有从高空俯视,传统概念里的“交叉潮”只认为“两潮”交汇。但从航拍器中可以看到,“交叉潮”有“N”种姿态。
的确,传统观潮游客感受到的是“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的大潮磅礴气势,而无人机“追潮”,能够打破受空间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实现了从平面观潮到三维立体观潮的突破。如今,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空下来就会去海塘边飞一飞,拍下潮水各种不同的形态,互联网上能看到潮型越来越多。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观潮方式不断更迭,潮水越来越有看头。在不少“追潮”摄影爱好者眼中,今年的潮水很有亮点。
“我觉得最期待的应当是交叉潮。往年这个季节看交叉潮要到嘉绍大桥那边,今年这个沙洲还在梁家墩东面,梅雨时没有像往年一样被上游来的水给冲掉。”一位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交叉潮最好的观看角度在空中,虽然在海塘边看交叉潮没有空中好看,但是等到交叉潮往岸边过来时,也很壮观,尤其是交叉潮结束后,会形成一股东潮,这股东潮很有看头,这时的潮水会非常汹涌。”
诚如,今年“交叉潮”的惊艳从近期摄影爱好者发出的各种航拍视频中,已能窥见一隅。尽管我们无法直接从高空见证美景,但从手机端观看无人机航拍技术传输的画面,多角度共赏波澜壮阔的“天下第一潮”也不失为一种新方式。
潮水天天有,精彩月月看。钱江潮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值得期待。
请关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