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丨绘出童年回忆!海宁这里的非遗手艺有点“甜”

海宁发布 2023-01-06


糖,是甜蜜的代名词。若说起儿时快乐记忆里有什么是无法抹去的,糖画一定是其中之一,舔上一口,香甜的味道便溢满了整个童年。
糖画,亦糖亦画,观之若画,食之有味。在民间,糖画也被称为“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是一种地道的民间画种,极具特色的街市艺术,颇受百姓喜爱。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据载,明朝习俗新年祀神,要溶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和人物作为祭品,因所铸人物形象俨然文臣武将,又以文官居多,故称“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在海宁盐官潮韵街的街头,有一家糖果店,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蜜饯,门前的桌案上还满满地插着晶莹剔透、唯妙唯俏的糖画。经营这家糖果店的是一位年轻的糖画艺人陈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盐官人。
以勺为笔 以糖为墨


一口小锅、一把勺子、一个液化炉,一块平整光滑的石板,便是绘制糖画的基本工具。只见陈艳用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动作娴熟而优雅,画出的线条饱满、匀称。她熟练地用压扁器把需要平面的地方压平,再用铲刀刻上漂亮的花纹,点上眼睛,不出几分钟时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便画成了。她把竹签压在画上,再滴少许糖在竹签上加固,用小铲刀轻轻一拨,老虎便随着竹签跳了起来。

“糖画艺术最关键的就是熬糖汁,是用白糖和麦芽糖熬制的,两种糖的比例要控制好,再调整火候,糖汁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并且要掌握好颜色,熬出来的糖汁要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泽。”

陈艳介绍,只有熬制出的糖透明度高,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她会提前熬制好一大锅的量,等到糖汁凝固成糖块,再把大的糖块敲成小块备用。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熔化。熔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当糖完全溶化后就可以绘画了。


现场制作 儿时记忆

“我做糖画已经七八年了。”陈艳小时候就十分喜爱糖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既好看又香甜的糖画,成为孩子们逢年过节的期盼。每当挑着糖浆和炉具的糖画艺人出现在街头巷尾时,孩子们就会找父母要些零钱,围上来要糖画师傅为自己做一个心仪的玩意。

陈艳的父亲是盐官这里竹器编织的手艺人,也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非遗传承人。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熏陶下,陈艳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手艺人。于是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糖画艺人的道路。


在熟人的引荐下,陈艳来到了嘉兴拜师学艺。陈艳说,老师一般不会把技术传给外人,在陈艳的多番恳求下,老师傅最终被陈艳的决心打动,将制作糖画的技巧传授给了陈艳。


陈艳说,绘制糖画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但它和在纸上作画又不一样。“在纸上绘画,画错了可以用橡皮擦掉,也可以随时停下来,但糖画不一样,舀起一勺糖,就必须把这一勺糖一口气画完,一气呵成。
糖画的绘制技巧需要自己慢慢琢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陈艳在刚刚接触糖画时,熬制的糖都成不了型,她也一度想过放弃。但想着自己能够学习一门非遗的手艺,陈艳还是下决心,每天坚持练习,经过两个多月不断的努力,她的糖画技术越做越好,而且形状也越来越多,她也开始将自己第一批满意的作品摆在了店门口。
甜蜜非遗 独特魅力


“真正感觉自己掌握了这门技艺,大概是过了两年之后。”现在陈艳的糖画技艺早已突破了传统,她不仅会做传统的图案,更会创新各种各样的图案。陈艳介绍,一般来买糖画的都是小朋友,所以在传统节假日时,生意会比较好。“现在我都是根据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是他们喜欢的造型进行创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糖画不再是孩子们唯一的期盼,做糖画的艺人也越来越少了。生意不好的时候,陈艳会应邀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现场为大家制作各种各样不同图案的糖画。看着自己的手艺吸引着大家前来观看,陈艳感到十分欣慰。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糖画这门手艺,陈艳打算在将来通过直播的形式,让糖画更加广为人知。陈艳说,她的儿子对糖画也十分感兴趣,在闲暇时也会跟她学习糖画技艺。“我希望我儿子能够学好这门手艺,将来能成为糖画的非遗传承人。”
陈艳表示,人生的路还很长,她希望自己不断努力,把这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为家乡增添一点色彩。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请关注↓

本文由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ID:hainingfabu )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朱敏乾 吕湘宇 王哲能实习生:钟瑶

编辑:戴震宁 金敏月



往期回顾

生活更有“智能范儿”!海宁入选这份省级榜单→

海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 为嘉兴“两个率先”贡献力量

重要!海宁市防控办发布温馨提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