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附规范的火灾应急处置规程)

编制并演练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灭火时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消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全面提高单位内部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少火灾事故伤亡。

【第一节】应急预案概述

应急预案是指对单位火灾发生后灭火救援有关问题做出预先筹划和安排的计划安排文书,是针对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根据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以及单位内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装备和单位内部员工的数量、质量、岗位情况而拟定的灭火救援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行动方案和依据,在处置事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针对设定的火灾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社会单位情况,合理调动、分配单位内部员工组成的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可见,编制应急预案意义重大。

1、有利于掌握科学施救的主动权

1)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单位员工熟悉本单位内部情琬,有助于把握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特点、规律。

2)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快速处置火灾能力,一旦发生火情,可以第一时间按照计划实施组织指挥,赢取时间,控制火势,疏散人群,减少损失。

2、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相互熟悉

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经常性深入本单位内部,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不仅使应急预案的制定人员和单位内部员工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同时较好地促进了对单位周边和单位内部的交通道路情况,消防水源情况,单位内部建筑物的数量、分布或者楼层使用情况,建筑物重点部位情况,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情况,单位内部主要火灾事故的类型、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单位内部的消防组织及灭火救援任务分工等情况的熟悉。

3、有利于增强演练的针对性

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时,单位内部员工在进行情况熟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安全,同时为提高单位内部的灭火救援能力,单位内部员工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情况研究,依据新问题、新情况的危险特性,制定出较科学的处置对策。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也通过实战演练促使训练与实战相结合,提高了单位对火灾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了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增强应急预案演练的针对性。

【第二节】应急预案编制

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火灾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编制符合本单位特点、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三类:

1)法规制度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涉及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观依据,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等。

3)主观依据,包括员工的变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技能等。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建重点工程、其他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场所。

一般单位可参照本节内容制定应急预案,并可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是指预案制定单位将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按不同性质和类别制定的应急预案。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别研究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全面加强灭火救援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此类火灾事故情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有利于加强内部灭火救援器材的配置与建设,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各类应急处置行动。

根据火灾的类型,应急预案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六类:

1、多层建筑类

多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多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2、高层建筑类

高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高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3、地下建筑类

地下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地下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4、一般的工矿企业类

一般的工矿企业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5、化工类

化工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生产与储存具有一定爆炸危险性的化工产品单位,在可能发生的爆炸、燃烧、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6、其他类

其他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以上五类以外的单位,在可能发生各种火灾事故的情况下,根据其规律与特点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制定的程序

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是指其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明确范围,明确重点部位

各单位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或者部位。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制定应急预案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使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符合客观实际,应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正确分析、预测单位内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各种险情,制定出相应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对策。

3、科学计算,确定人员力量和器材装备

通过计算,确定现场灭火和疏散人员所需要的人员力量、保障的器材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的数量,为完成灭火救援应急任务提供基本依据。

4、确定灭火救援应急行动意图

根据灾情,对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的目标、任务、手段、措施等进行总体策划和构思。

其主要内容有:作战行动的目标与任务、战术与技术措施、人员部署与力量安排等。

5、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单位安保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报请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审核的重点应当侧重于情况设定、处置对策、人员安排部署、战术措施、技术方法、后勤保障等内容。

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并通过演练进行验证。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火情预想、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注意事项等。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人员及装备配备情况。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或二旦发生火灾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通过明确重点部位并分析其火灾危险,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二)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口管理、统一指挥、讲究效率、权责对等和灵活机动的原则,包括火场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组。

(1)火场指挥部。火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确定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主要负责根据方便现场指挥、通信联络畅通、保证自身安全的原则,将火场指挥部的地点设在起火部位附近或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室,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根据火情决定是否通知人员疏散并组织实施,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

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指挥员报告火场内的有关情况,按照指挥员的统一部署,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行动组。灭火行动组由单位的志愿消防队员组成,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灭火器材小组、水枪灭火小组、防火卷帘控制小组、物资疏散小组、抢险堵漏小组等。

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操作消防设施。

(3)疏散引导组。疏散引导组主要负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安全防护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伤情转送医疗机构。

(5)火灾现场警戒组。火灾现场警戒组主要负责控制各出口,确保无关人员只出不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机动组。机动组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8)技术保障队:☞ 哪些单位应当组建消防技术保障队?承担哪些职责?

(三)火情预想

火情预想即对单位可能发生火灾做出的有根据、符合实际的设想,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火情预想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计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火灾特点,切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内容如下:

(1)重点部位和主要起火点。同一重点部位可假设多个起火点。

(2)起火物品及蔓延条件,燃烧面积(范围)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结构的倒塌,人员伤亡、被困情况等),以及火情发展变化趋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

(4)区分白天和夜间、营业期间和非营业期间。

(四)报警、接警处置程序

报警、接警处置程序如下:

(1)报警。以快捷方便为原则确定发现火灾后的报警方式,如口头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报警的对象为“119”火警台(“三台合一”的地区为“110”指挥中心)、单位值班领导、消防控制中心等。报警时应说明以下情况:着火单位、着火部位、着火物质、有无人员被困、单位具体位置、报警电话号码、报警人姓名;同时,还要将火情报告给本单位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

(2)接警。单位领导接警后,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确定内部报警方式和疏散范围,组织指挥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安排力量做好警戒工作。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值班员接到火情消息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前往核实火情,火情核实确认后,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队和值班负责人,通知灭火行动组人员前往着火层。

(五)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

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如下:

1)指挥部、各行动小组和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发现火灾时,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进行疏散。若火势扩大,单位应当于3min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通信联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给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负责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3)相关部位人员负责关闭空调系统和煤气总阀门,及时疏散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及其他重要物品。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如下:

(1)疏散通报。火场指挥部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决定发出疏散通报。

优先通报的次序: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7.1 确认火灾发生后,起火单位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通知建筑内所有人员立即疏散,实施初期火灾扑救,并报火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6 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 8s~20s ,同时设有消防应急广播时,火灾声警报应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

4.8.8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4.8.9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 10s~30s ,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 1 次火灾声警报器播放、1 次或 2 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

4.8.10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

4.8.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2)确定疏散通报方式。

常用的疏散通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语音通报,即利用消防广播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消防紧急广播录音带或由值班人员直接播报火情、介绍疏散路线及注意事项。语言通报应分别采用普通话和常用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通报,并注意稳定人员的情绪。另一种是警铃通报,即通过警铃发出紧急通告和疏散指令。

(3)疏散引导。疏散引导工作主要分为四大块:

①划定安全区。根据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事先划定供疏散人员集结的安全区域。

②明确责任人。在疏散通道上分段安排人员指明疏散方向,查看是否有人员滞留在应急疏散区域内,统计人员数量,稳定人员情绪。

③及时变更修正。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预案中担负灭火和疏散救援责任的人员变化后,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④突出重点。把引导疏散作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的重点,加强疏散引导组的力量配备。

(七)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

(1)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如下:建筑外围安全防护。清除路障,疏导车辆和围观群众,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维护现场秩序,严防趁火打劫;引导消防车,协助消防车取水、灭火。.

(2)建筑首层出入口安全防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建筑;对火场中疏散的物品进行规整并严加看管;指引公安消防人员进人起火部位。

(3)起火部位的安全防护。引导、疏散人流,维护疏散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部位;防护好现场的消防器材、装备。

(4)在安全区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将危重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利用电话、对讲机等建立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确保火场信息传递畅通。

(6)火场指挥部、各行动组、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传递,保证火场指令得到及时传递、落实。

(7)安排专人在主要路口接应消防车。

(八)绘制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

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有助于指挥部在救援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挥和对事故的控制,应当力求详细准确,图文并茂,标注明确,直观明了。应针对假设部位绘制灭火进攻和疏散路线平面图。平面图比例应正确,设备、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灭火设施和器材分布位置应标注准确,假设部位及周围场所的名称应与实际相符。

对于灭火进攻的方向,灭火装备停放位置、消防水源,物资、人员疏散路线,物资放置、人员停留地点以及指挥员位置,图中都应标识明确。

(九)注意事项

编制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包括:

1)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灭火疏散阵地设置要安全,应能进能退、攻防兼备。

3)指挥员要密切注意火场上各种复杂情况和险情的变化,适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伤亡。

4)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结束后,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第三节】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后必须经过演练的检验方可确定,基本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实现制定预案的预期目标。

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演练,使参加演练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三懂”“四会”等消防基础知识。

一、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查对突发火灾事故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二、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三、应急预案演练分类

按组织形式、演练内容、演练目的与作用等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不同种类。

(一)按组织形式划分

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火灾事故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二)   按演练内容划分

按演练内容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i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

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检验性演练

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

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3、研究性演练

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四、应急预案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其他单位应当每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一)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二)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总策划

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文案组

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文案组负责制订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

3、协调组

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控制组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控制组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宣传组

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伴和开展新闻发布等,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三)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四)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或专业部门组建,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建。

(五)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人员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火灾事故场景做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到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顾客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准备

单位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之前,应当做好下列四项准备工作。

(一)制订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火灾事故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相影响。

4)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5)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

(二)设计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2、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演练场景概述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进行说明,主要说明火灾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可能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演练场景清单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火灾事故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

3、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差、3——合格、5——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4、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方案可以编为一个或多个文件。编为多个文件时可包括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演练评估指南、演练宣传方案、演练脚本等,分别发给相关人员。对涉密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不宜公开的演练内容,还要制定保密措施。

1)演练人员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概述、组织机构、时间、地点、#演单位、演练目的、演练情景概述、演练现场标志、演练后勤保障、演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通信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练细节。演练人员手册可发放给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

2)演练控制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演练控制规则、控制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通信方式等。演练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练控制人员使用。

3)演练评估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况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目标、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评估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评估人员位置、评估表格及相关工具、通信方式等。演练评估指南主要供演练评估人员使用。

4)演练宣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通信方式等。

5)演练脚本。对于重大综合性示范演练,演练组织单位要编写演练脚本,描述演练事件场景、处置行动、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视频背景与字幕、解说词等。

5、演练方案评审

对于综合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评估组要对文案组制订的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演练方案科学可行,以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演练动员与培训

在演练开始前要进行演练动员与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

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观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四)应急预案演练保障

1、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

2、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并将其纳入该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预算,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3、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的场地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的生产、生活。

4、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

(1)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

(2)物资设备。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装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

(3)通信器材。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_话、对讲机、海事卫星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在进行ik急预案演练时应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演练情景模型。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时应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

5、通信保障

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6、安全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并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制订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

六、应急预案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的演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演练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

(二)演练执行

1、演练指挥与行动

1)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当演练总指挥不兼任总策划时,一般由总指挥授权总策划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

2)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3)演练控制人员应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总策划的要求,熟练发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4)参演人员根据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5)模拟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做出信息反馈。

2、演练过程控制

总策划负责按演练方案控制演练过程。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在讨论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米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在实战演练中,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员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等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的声音、标志、视频等呈现。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方式记录演练过程。文字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同现场、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5、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做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三)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并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

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

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七、应急预案演练评估与总结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单位还应当对演练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根据演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完善改进措施,提高演练和实战能力。

(一)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二)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

1、现场总结

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评估组长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现场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2、事后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事后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三)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并建立改进任务表,按规定

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应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五)考核与奖惩

演练组织单位要注重对演练参与单位及人员进行考核。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可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单位及个人,可给予相应批评。

附件: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