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万考研大军选择调剂!B区开始拒绝高分学生!史上最难调剂年?

赵广开 问津学术 2021-09-16

2019年3月20日,问津学术考研调剂交流群中异常活跃,很多考生都在期待着国家研究生调剂系统开放,争取第一时间向心仪院校发出调剂申请。



但是很不幸,被大家言中了,调剂系统瘫痪了,大家只能苦苦的等待。直到凌晨2点还有人在挑选调剂院校。


2019年3月20日上午十点有一条截图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赶快研究分析今年的考研调剂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部分建议。



当天下午考生们陆续显得比较急躁。因为已经有院校关闭考研调剂系统,而自己的状态只是已被查看,但是何谓“已被查看”?拒绝还是其他?



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考生应该看调剂公告,确认申请院校的确认周期。如果没有,确认他们的系统关闭没有!如果关闭了,就打电话确认审核时间。如果审核过了,那就是拒绝了!如果没有,那就按照人家规则来!你可以改,但是改了就等于放弃这个学校了!


朋友圈中出现对考研调剂的各种调侃,如:



好在现在才是考研调剂申请的第一天,只有部分考生收到相关院校的复试通知,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等待。


3月21日,考生表现出明显得焦虑,因为如果当天不通知复试,那么就意味着本周六周日可能无缘参加院校调剂复试。


与此同时各种调剂交流群中的各种消息满天飞,如:



以下两个截图非常有杀伤力:




400多分都被拒绝,还有没有天理。其实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在往年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在2019年就代表着调剂申请的不容易。


2019年3月22日网上陆续出现关于考研调剂流程相关制度的质疑以及考生的种种困惑。


例如:考研调剂的志愿到底有没有顺序?为啥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是第一志愿?我同意某校的复试申请其他学校是否可以看见?我是否应该更换这个学校的调剂申请?这个学校的调剂公告怎么还不出来?还有必要等吗?



此时我们提出如下观点:


不要再整那些没用的啦,你们认真研究一下你的心仪对象(学校),不需要关注所有人的想法,把你的心仪对象研究好就好!


不要抱怨不公平啦!也不要整天都是在问。为啥说话这么难听?因为这个事情不是讲理的事情,也没有时间等着你在这里讲理!


有的人在寻求心仪对象,有的人已经订好火车票去准备向心仪对象求爱啦,有的人已经在求爱的路上了,也有不少人已经求爱成功了!


你呢?


考生的核心任务是研究目标院校的调剂公告,注意各种特殊要求。例如我们发现有人调剂申请法律硕士(法学),院校明确要求必须是报考法律硕士(法学)的考生,并且本科是法学专业,那么法学硕士就不能申请了。


此时群中依旧是被各种被拒绝的信息刷屏。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一个影响调剂走向的事情,那就是考生除了申请一些名校之外,把调剂的申请聚焦于B区的院校,但是B区的调剂申请并不顺利。


兰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等成为热门调剂院校,但是这些学校调剂线同样超A区线,甚至有些热门专业英语单科线卡到60分。部分院校的准入门槛为360+




因此调剂考生戏称“如果我达到这标准,我就能够去一志愿学校复试了”。


2019年考研调剂的正确思路与十大步骤

调剂前2日被问爆的20个问题,仔细看,已经有人中招!


此时最引发我们关注的事情有两个:一是当前积极进行调剂的院校放出的更多是非全日制调剂,而且调剂成功的也多是非全日制;二是调剂的流程设置引发我们的质疑,参见:考研调剂流程:一个涉及制度公平性的质疑


当前我们依旧坚持我们的质疑主张,而且认为调剂到B区异常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造成的。


调剂难也造成部分院校工作很不规范,如“请在5分钟内回复是否来参加复试”···



当然部分院校表现出一定的庆幸,可能历史上真的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好的生源吧···



当然我们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并不能代表2019年考研调剂的全部与真实现状。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质疑上来。考研调剂流程:一个涉及制度公平性的质疑



很多考生只是简单的认为这个制度漏洞会给更多人更多复试的机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从单个个体来说,这个漏洞可能确实给其增加的机会。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其相当于无缘无故的多出一倍的考生参与调剂。


假如2019年参与调剂的考生为100万,根据每个人同一时间只有3个申请机会,那么按照复试规则,调剂的复试录取比在1.5-3:1之间,那么整体上只要有100万个调剂机会就可以满足需求。


但是如果放开那个口子,再加上不少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也参与调剂申请,那么需要的调剂机会需求将远远高于100万,可能高达200万,在只有100万机会时,这个缺口是异常大的,这造成相当一批的考生无法获得调剂机会。


当然你看到上述推论一定不服,认为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你都算错,那么这个算数问题是否是这样呢?


我们在此先提供如下事实:


1.当前最多仅有一半的调剂名额被释放出来。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以法学为例,2019年有调剂需求的院校高达160所,而法学招生总院校不到300所,而当前系统放出的院校显然没有这么多;二是除了校外调剂,其实校内调剂名额数量也是惊人,而这在院校没有复试之前是不对外发布的,或者说还没有进行到这一步。而可以确认的是这些院校的招生名额远远高于很多院校的招生名额,相应的调剂名额也是比较多的,只不过不对外开放,或者是非全日制。


2.一志愿上线考生的分数普遍较高。虽然参与调剂的考生分数相对较低,但是这些一志愿上线参与调剂的考生分数整体上是比较高的,那么他们如果积极申请,其获得多所院校复试的机会也是很正常的。假如这些学生人数为10万人,那么其占据的调剂机会可能就是30万+,如果按照一个考生可以获得4次甚至更多的机会,那么这批人可能会占据高达50万+的机会。


3.高分考生获得调剂复试机会过多。在交流群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已经在寻求如何推掉部分调剂机会,以便让更多的考生获得调剂机会。诚如上文的截图所言,本来考生已经修改志愿了,不再申请这个院校了,但是依旧收到该院校的复试通知。如果按照合理的预估,相对获得较高分数的考生应该占据20%的比例,也就是有20万人,那么这部分人占据的复试机会也是高达50万+次。


想必在介绍完上述事实之后,很多人应该可以理解当前的困境,100万次的调剂复试机会一部分没有释放出来,一部分被一志愿上线考生(其未来参与校内调剂的可能性较大)占据,一部分被高分考生占据,那么只有较少的人处于中等水平有复试的机会。


我们以法学为例,如果当前考生不选择申请非全日制的调剂,那么其遇到的困境可能是分数在320(国家线)-340之间的考生基本上没有得到复试机会,更多的是焦急的等待。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部分考生过于执着于申请学硕,导致其频频被拒,这主要是很多院校学硕的招生名额极其有限,不少看似有调剂名额,其实只有1-2个,再加上部分被高分考生占据,因此会很容易失败。


而且学硕的分数相较于专硕相对较低,其在申请专硕时,基于当前评判的标准以分数为准,因此其也是经常被拒。


以上是我们关于当前调剂困境的简单分析。非逻辑性严密的分析,只是简单的推测,仅供参考借鉴。


那么考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认为正确的思路还是应该坚守:2019年考研调剂的正确思路与十大步骤


只不过希望考生纠正一下调剂的误区,以及对部分院校的偏见,还有就是不要扎堆调剂了。


例如下面的批判就很有道理:


针对法学:不要以为你考了清华北大人大法大都特别牛,你考的学校代表不了你自己!因为考这几个学校的学生接近2万人!不要占这一个点优势就觉得人家学校有内慕,不公开。


新疆大学系211院校,全国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全国达到这条件的不到50所。


云南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都是法学一级博士点院校,而且人家在本省那是绝对的第一。


有一个问题你们可以关注下:为啥你们讨论了很多天,学校始终是那一二十个?如果你们都选那几个不是有问题吗?


考研调剂虽然很难,但是并非绝路。另外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调剂成功,不知道往年调剂不成功很正常今年变得认为不正常了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