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90后教授引发关注。不过,与以往不同,这次受到关注的“90后”教授来自人文社科领域。
10月31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近期更新了教师名录。其中,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学者刘惠颖已经担任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入职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刘惠颖的教育背景显示,她2010年入读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随后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获硕士、博士学位。在荣誉与资质方面,刘惠颖曾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及2018-2019年度美国富布莱特学者(香港)。在社会兼职方面,刘惠颖担任国际期刊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等审稿人,以及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上,刘惠颖主要研究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口老化和健康的影响,积极推动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老年学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社区老人的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状况及管理的影响,生产性老龄化与社区参与的政策意义,老年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等等。上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介绍称,刘惠颖近五年来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九篇。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导。2018年代表香港大学获得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荣誉并接受多家香港媒体采访报道。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一位年轻女孩正在镜头前合影。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学生遇到了敬仰已久的老教授吧?但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今年29岁的李姗,真实身份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导,同时,她也是南农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南农教授2018年底,李姗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赵云德团队,被评为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年纪轻轻便担任教授,李姗表示,自己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她说:“学校没有嫌弃我没有海外经历,博士毕业后能够直接把我引进,这是南农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李姗老师本科就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傅向东研究员。2018年8月16日,由李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平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且获选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因此,在梨视频的拍客采访时,南农的一位杨老师也笑着说:“李姗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很可爱,如果不告诉我她是个教授,我也许会把她当成一名学生。”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1991年出生。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07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2018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并曾在《Cell》合作发表《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以及在《Cell Research》合作发表《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一文。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一名90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技术,打破国外对中国近20年的技术封锁。这名90后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他已留校任教,成为哈工大长聘教授。个人简历显示,万龙1991年生,是江西南昌人,本科、硕士、博士均在哈工大就读,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3篇论文为《Mater Des》、《J Mater Sci Technol》热点和《Sci Technol Weld Joi》主编推荐亮点文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
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计划,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恰佩克杰出青年创业者奖等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响应党中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号召,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发起成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将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化。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大学本科时期,我们这所实验室的创始人吴林老师来作讲座。吴老师说,有人说一种焊枪只有国外才能做出来,中国人做不出来,但是后来中国人也做出来了。这给我很大触动。我觉得虽然国外有领先我们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客观认识自我,不能妄自菲薄,然后沉下心去,在这个领域做点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新经验、创业心得分享给更多学生,同时继续做科研,推动产学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部分内容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官网、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新华社等)90后考博的看过来
近期发布的招生简章汇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