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法学会调研组来内蒙古大学调研

问津学术 2022-10-05

8月27日,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国法学会会员部一级巡视员诸葛平平、中国法学会法制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飞一行来我校调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廉素、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韩彧、自治区法学会副秘书长何岩陪同调研。法学院院长刘银良教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段计珍、副院长丁鹏教授、吉雅教授、海棠教授、塔娜教授、张秀玲副教授、周珩副教授等参加调研座谈会。


会议现场

座谈会上,我校法学院院长刘银良教授、副院长丁鹏教授、段计珍副书记分别就法学院的历史发展、学科建设、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科研特色、留学生教育等相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张文显主任对法学院民族法治人才培养以及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科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我校法学一级学科建设给予指导。

与会人员围绕内蒙古大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张文显主任指出,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应当成为我国蒙古语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的中心,要进一步发挥蒙汉双语法治人才的独特优势,扩大中国法学的影响力。最后,张文显主任对内蒙古大学给予了殷切期望,希望法学院深化学术交流,发挥内蒙古的地缘优势和战略优势,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简介

法学院(原法律系)始建于1981年,1982年开始正式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及科研机构。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基地和法学学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最早获批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专业也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首批品牌专业。目前,本科专业同时招收普通文科学生和蒙授文科学生。

法学院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本科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个。2012年,法学院获批成为国家“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法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共建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经教育部批准为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法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也成为自治区专业学位改革试点单位。

法学院有教师5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9人,副教授2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博导3人,兼职博导4人,硕导29人。法学院设有内蒙古大学党内法规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民族法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重点科研项目2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教师中,1人任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20人在国家级法学学术研究团体任常务理事或理事。多名教师受邀参与自治区地方性法规起草和自治区司法机关组织的重大疑难法律问题论证工作。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人(次)。近五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2部,在《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研究优势逐渐显现。

法学专业除开设必修课以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外,还设有辩论课、模拟审判训练、社会实践、司法检验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学校图书馆、法学院资料室藏书共计12万余册,丰富充足的文献资料极大地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法学院近40年的办学历程中,已培养本科生36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绝大部分已经成为自治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边疆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起点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学院必将坚持“立足北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努力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2019年8月)

中国法学会启动这项重磅工作,你支持吗?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0年会预备通知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优秀创新团队遴选结果公示

第二届中国顺风车健康发展法律论坛举行

五位核心期刊主编教你克服论文发表老大难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要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