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检发布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问津学术 2023-12-27

最高检发布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犯罪主体多为医疗从业人员


6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据了解,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毒品的获取难度大增,一些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相关案件量快速增长。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最高检决定制发一批典型案例。


5件典型案例分别是:孙某贩卖毒品、强奸、传授犯罪方法、巫某文贩卖毒品、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张某诈骗、周某等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案;方某等人贩卖毒品案;李某君等人贩卖毒品案;肖某锋等人贩卖毒品案。


据悉,这批典型案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为医疗从业人员。他们熟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属性,但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套出,贩卖给贩毒、吸毒人员。二是检察监督办案力度持续加大。办理这类案件时,检察机关注重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证据。坚持引导侦查与自行侦查相结合,完善证据链条,夯实证据基础。三是推动源头治理效果显著。检察机关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依法能动履职,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监督。


最高检第二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禁毒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能动履职,进一步推动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督管理,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关于印发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属于能产生依赖性、形成瘾癖的药品,必须依法严格规范使用。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毒品的获取难度大增,一些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相关案件量快速增长。部分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制贩毒渠道,社会危害十分严重。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现将孙某贩卖毒品、强奸、传授犯罪方法、巫某文贩卖毒品、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等5件典型案例印发你们,供办案参考。


各级检察机关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禁毒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能动履职,依法严厉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进一步推动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督管理,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3年6月19日


案例一

孙某贩卖毒品、强奸、传授犯罪方法

巫某文贩卖毒品、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关键词】


贩卖毒品 强奸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从业人员 追诉漏罪


【基本案情】


被告人孙某,男,1997年出生,无业。


被告人巫某文,男,1986年出生,广东某医院麻醉科医生。


自2019年起,被告人巫某文多次从其医院同事处收购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力月西(咪达唑仑)、地佐辛等药品。2020年,巫某文在网上认识被告人孙某后,二人明知力月西等系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仍通过“翻墙”利用境外网络聊天工具Telegram(以下简称“电报”)进行贩卖。其中,孙某负责在“电报”群内发布销售信息,将订单通过微信发给巫某文,巫某文负责发货,孙某收款后将部分违法所得转账给巫某文。孙某向巫某文转账共计58632.94元。2020年8月7日、2021年1月2日,孙某明知庞某(另案已判刑)购买力月西等精神药品用于迷奸,仍两次通过巫某文向庞某进行贩卖,后庞某使用该药品实施了强奸犯罪。


另查明,2016年起,巫某文接受医药代表梁某等人(另案处理)的委托,联系同事徐某雯等人(另案处理),告知开具药品时使用某特定药品可得到相应回扣,后巫某文每月统计徐某雯等人使用指定药品数量,累计发放回扣93000元。


【诉讼及履职过程】


2021年11月2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检察院以孙某犯贩卖毒品罪、强奸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巫某文犯贩卖毒品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依法提起公诉。2022年1月21日,南海区人民法院以犯贩卖毒品罪、强奸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并罚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以犯贩卖毒品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并罚判处巫某文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五万二千元。孙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22年4月21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由于该案疑难复杂且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南海区人民检察院主动提前介入,参与案件研讨,引导公安机关及时规范提取和固定相关证据,以证明涉案人员贩卖精神药品的主观故意。同时,引导公安机关对二被告人之间、被告人巫某文与医院工作人员、孙某与购毒人员之间的通讯、转账等情况进行核查,进一步查清涉案精神药品数量和毒资毒赃,夯实证据基础。


检察人员讨论案情,研究办案思路


(二)强化电子数据审查,追诉多起遗漏罪行。在审查起诉环节,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补充收集涉案医院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和定期检查的范围,被告人的学历和从业经历,被告人同事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属性的认知等证据,对已删除的电子数据进行技术恢复,以查证被告人的行为性质。同时,检察机关在审查巫某文与医院工作人员的转账记录时,发现其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犯罪线索;通过审查孙某的通讯记录,发现其利用网络传授他人如何使用精神药品实施迷奸的行为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其明知庞某欲实施强奸犯罪而向庞某贩卖力月西的行为涉嫌强奸罪。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依法对巫某文追加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孙某追加传授犯罪方法罪、强奸罪。


(三)紧扣案件关键点,精准指控犯罪。庭审过程中,巫某文及其辩护人辩称巫某文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孙某及其辩护人辩称孙某无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传授犯罪方法行为应被强奸罪吸收,不应重复评价。公诉人答辩指出,巫某文作为专业麻醉科医生,对力月西等药品系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具有专业认知,其明知被购买的力月西等精神药品并非用于医疗等目的,而向用于非法用途的人员贩卖,依法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孙某明知被购买的力月西等精神药品并非用于医疗目的,且在“电报”中多次讲述如何使用力月西等实施迷奸,后在明知庞某购买力月西用于迷奸的情况下仍向其贩卖,依法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和强奸罪。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办理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案件,要坚持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证据,特别是督促侦查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完整提取电子数据,完善证据体系。应当强化电子数据审查,结合其他在案证据,证明被告人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主观明知和客观行为,依法准确认定毒品犯罪性质。对于明知购买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并非用于医疗等目的,而向用于非法用途的人员进行贩卖的,依法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着重审查是否存在上下游犯罪及共同犯罪、能否独立评价,深挖相关犯罪线索,及时追诉漏罪漏犯,依法加强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案例二

张某诈骗、

周某等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案


【关键词】


诈骗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从业人员 诉源治理 


【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男,1972年出生,北京某医院主任医师。


被告人周某,男,1988年出生,北京某医院医生。


被告人赫某淼,女,1994年出生,北京某医院护士。


被告人康某,女,1993年出生,北京某医院护士。


2017年至2020年间,被告人张某利用其北京市某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的身份,自行或者指使他人多次私自将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哌替啶(杜冷丁)及第二类精神药品地佐辛开具在住院患者名下,然后将上述药品拿走自用以满足毒瘾。其中,其开具的3836支地佐辛药费483336元,经由住院患者杨某某等人的账户支付结算。


被告人周某受张某指使,利用其北京市某医院泌尿外科医生的身份,多次通过开具医嘱、补写药方等方式向张某提供盐酸哌替啶和地佐辛;被告人赫某淼、康某受张某指使,在该医院多次通过开具、处理医嘱等方式,将盐酸哌替啶、地佐辛提供给张某使用。


【诉讼及履职过程】


2021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张某犯诈骗罪,周某、赫某淼、康某犯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依法提起公诉。同年12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犯诈骗罪,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七万元;以犯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依法分别判处周某、赫某淼、康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张某不服,提出上诉。2022年4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及时追诉漏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涉案医院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情况,所涉病患的医嘱、处方、病例、护理记录以及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对涉案人员的手机电子数据进行恢复、提取。在提前介入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涉案医院护士陈某某、王某某以及另一医院医生马某某也曾为张某提供麻醉药品的犯罪线索,遂移送并引导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依法对相关人员及时追诉。


(二)综合审查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由于被告人张某将盐酸哌替啶及地佐辛开具在患者名下,在认定涉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数量时,需要严格区分是被用于毒品违法犯罪还是被用于患者疾病治疗的不同情形。检察机关通过调取涉案医院盐酸哌替啶及地佐辛历年使用情况,结合该科室医护人员证言,查明由张某负责治疗的患者均未实际使用地佐辛;通过审查电子数据,核对出周某、赫某淼等医护人员为张某提供盐酸哌替啶及地佐辛的具体次数和数量。结合上述证据,准确认定了张某涉嫌诈骗的犯罪事实。


(三)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领域专项治理。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卫生健康部门、涉案医院,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问题座谈并制发检察建议,针对规范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打击“挂空床”等违规行为,提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等提出具体建议。接受建议的单位高度重视,根据检察建议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在开展整治工作基础上,协同多部门全面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


【典型意义】


医务人员作为依法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主体,具有接触、获取此类药品的便利条件,实施相关犯罪的手段隐蔽,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的社会危害增大。对于医务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毒人员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法应当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要强化证据审查,对医务人员虚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占为己有,以及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使用漏洞及其他违规问题,可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专项治理工作,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提供、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案例三

方某等人贩卖毒品案


【关键词】


贩卖毒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从业人员 诉源治理 


【基本案情】


被告人方某,男,1986年出生,福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职工。


被告人江某涛,男,1954年出生,福建某内科诊所负责人、医师。


被告人庄某,男,1982年出生,福建某内科诊所助理医师。


被告人林某,男,1971年出生,福建某村卫生室医生。


被告人郑某华,女,1972年出生,福建某内科诊所工作人员。


被告人柯某斌,男,1991年出生,无业。2018年3月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拘役五个月。


被告人柯某辉,男,1977年出生,无业。


其余6名被告人基本情况略。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被告人方某先后27次将9076包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被告人柯某斌(贩毒人员),获利36304元。2019年1月至5月,被告人江某涛先后24次将7800包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柯某斌,获利27300元。2019年1月至4月,被告人庄某先后70次将4000包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柯某斌,获利20000元。2019年4月,被告人林某先后4次将3300包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被告人柯某辉(贩毒人员),获利9900元。2019年5月,被告人郑某华先后2次将1260包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柯某辉,获利5000元。


被告人柯某斌、柯某辉将上述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贩卖给贩毒和吸毒人员。


【诉讼及履职过程】


2020年1月15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方某等13人犯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1年3月30日,长乐区人民法院以犯贩卖毒品罪,依法对该案13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方某等部分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2021年6月1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检察官出席法庭履行职务


(一)引导侦查取证,准确认定犯罪性质。由于该案涉及多名诊所、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且属于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类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受邀提前介入侦查后,着重引导公安机关提取涉案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无诊断、无处方、超剂量贩卖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证据,以查证相关医务人员在明知被购买的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并非用于疾病治疗的情况下,放任将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大量销售给贩毒、吸毒人员的事实。通过重点审查被告人对涉案精神药品性质的认知和实施的具体行为,准确认定被告人涉嫌毒品犯罪,依法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专项整治。针对该案涉及全市四区两县8家医疗机构的多名医务人员,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严重等问题,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依法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督管理。接受建议的单位在全市开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853家、医疗卫生机构2138家,责令整改55家,行政立案6起,发现犯罪线索并移送公安机关1起。同时,检察机关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教育引导医务人员依法合规行医用药;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深入宣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危害,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知毒品、远离毒品。


检察官结合办案情况向医务人员开展普法宣传


【典型意义】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对于医务人员违反国家毒品管理制度,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行为,应当根据在案证据,综合审查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准确认定其行为性质。对于医务人员无诊断、无处方、超剂量开具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并提供给贩毒、吸毒人员的,依法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管疏漏等问题,检察机关在依法严惩相关犯罪的同时,要注意强化诉源治理,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发检察建议等,加强跟踪问效,推动有关部门强化监管,预防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流通,切实推进禁毒综合治理。


案例四

李某君等人贩卖毒品案


【关键词】


贩卖毒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从业人员 依法能动履职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君,男,1974年出生,农民。2004年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2013年刑满释放。


被告人喻某才,男,1953年出生,云南某医院外科兼神经科主任。


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被告人李某君利用伪造的病历,在云南8家医院以癌症患者名义套购6010片盐酸哌替啶片、1088片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进行贩卖牟利。2020年6月至10月,被告人喻某才明知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是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而受被告人李某君之托并收受李某君给予的好处费,以虚构病患的名义从其所在医院套出该药品216片提供给李某君,后李某君通过快递邮寄至河南省台前县等地进行贩卖。2020年11月9日,公安机关在李某君邮寄的包裹内查获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216片、盐酸哌替啶74片。公安机关另在喻某才办公室内查获其为李某君代开的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12片。


【诉讼及履职过程】


2021年7月8日,河南省台前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某君、喻某才犯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1年9月13日,台前县人民法院以犯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李某君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三万元;以犯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喻某才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六千元。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经生效。


(一)积极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检察机关受邀提前介入侦查后,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调取涉案处方、病历、快递发货单等书证,恢复相关电子数据,核实犯罪嫌疑人犯罪前科、从业经历及涉案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等情况,查证被告人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主观明知和具体行为,并就规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提取、扣押、送检、鉴定等工作提出意见,避免实物证据灭失和收集程序瑕疵。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座谈案件办理情况


(二)依法准确认定犯罪性质。针对喻某才的辩护人关于喻某才无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贩卖毒品罪的辩护意见,检察机关从喻某才的从业经历、职业背景、作案方式、交易对象、药品流向等方面重点审查,依法认定喻某才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喻某才是从医数十年的外科、神经科医生,熟知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但在收受了贩毒人员李某君的好处费后,以虚构病患的名义套出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提供给李某君,李某君将之贩卖给吸毒人员。喻某才明知涉案麻醉药品并非用于治疗疾病,仍以虚构病患的名义套出、提供给贩毒人员,最终导致涉案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流入毒品市场,依法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依法能动促进诉源治理。台前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将案件情况通报当地医疗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对相关医务人员依法依规处理,督促相关部门吊销喻某才医师执业资格。对办理的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案件进行梳理,聚焦案发原因、作案手段、取证盲区、侦办难点、治理对策等问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当地党委政府,推动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活动。向涉案医院及医疗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提出风险警示、强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涉罪风险防范意识等具体建议。


【典型意义】


近年来,毒品犯罪呈现出从传统毒品到新型毒品的转变、从社会层面流通到向医疗行业渗透、从线下交易到向“网络+寄递”衍生等新态势。检察机关应当注重审查涉毒犯罪线索和毒品来源,加强对非法套购、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全链条惩治毒品犯罪。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强化证据审查,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导,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规范固定证据,证明被告人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对于明知系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而提供给贩毒人员的,依法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办案中发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漏管问题,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及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健全机制、堵塞漏洞,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控,加强医务人员教育管理,切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渠道。


案例五 

肖某锋等人贩卖毒品案


【关键词】


贩卖毒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 医疗从业人员   


【基本案情】


被告人肖某锋,男,1982年出生,湖南某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中心医生、门诊组长。


被告人肖某芳,女,1970年出生,湖南某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中心护士。


被告人曹某,女,1965年出生,湖南某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中心护士。


2020年7月以来,被告人肖某锋、肖某芳、曹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明知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系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须定点按量用于维持治疗的情况下,利用在某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中心的岗位便利,先后23次共同采用虚增销售次数,每次加价30元或40元,让吸毒人员私自带出药物治疗中心的方式,向吸毒人员非法提供美沙酮近20000ml,获利后三人平分。


【诉讼及履职过程】


2021年10月22日,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检察院以肖某锋、肖某芳、曹某犯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2年3月29日,桑植县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依法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三个月不等,并处罚金。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一)围绕夯实证据基础,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桑植县人民检察院成立专案组,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与公安机关研究侦查思路,重点就涉案美沙酮的来源、成分含量、违法所得以及贩卖次数、数量等方面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提出意见。并且,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证人证言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手机电子数据、销售记录台账、微信转账记录等客观性证据,为准确认定被告人贩卖美沙酮数量、锁定各被告人的牟利目的夯实证据基础。


检察官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检察机关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件情况


(二)准确认定贩卖毒品数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检察机关审查认为,该案被告人作为依法管理、使用美沙酮的维持药物治疗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虚增销售次数、加价卖出、加收费用等方式,将美沙酮非法提供给吸毒人员、平分获利的行为,依法构成贩卖毒品罪。涉案美沙酮系国家定点生产企业按照标准规格生产的麻醉药品,检察机关根据该药品中美沙酮成分的含量折算后认定毒品数量,同时结合被告人多次贩卖美沙酮,具有坦白等量刑情节,依法提出了确定刑量刑建议。法院审理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


(三)强化调研分析,推动强化监管。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开展调研分析,针对涉案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门诊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到位、用药服药不规范、管理漏洞较多的情况,与医院相关负责人及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座谈,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防保障、落实岗位职责、规范用药用量等具体意见。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对该医院进行回访,管理不规范问题已得到整改。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办理医疗从业人员利用岗位职责便利,将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提供给吸毒人员牟利的案件,应当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构建完整证据体系,依法准确认定毒品犯罪性质。对于国家定点生产企业按照标准规格生产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用于毒品犯罪的,可以根据药品中毒品成分的含量认定涉案毒品数量,结合被告人多次贩卖毒品等情节,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提出量刑建议。同时,要注重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对办案中发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漏洞,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动强化监管,从源头上防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的发生。

依法惩治药品失管涉毒犯罪

推进更高水平健康中国建设

——最高检第二检察厅负责人就检察机关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回答记者提问


6月26日是第三十六个国际禁毒日。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5件检察机关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记者就典型案例发布的背后考量、典型案例的内容及特点等问题对最高检第二检察厅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

示范指导作用


问:最高检编发这批典型案例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近年来,在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下,传统毒品销售渠道日渐收窄,但部分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却流入非法渠道,被作为毒品替代物滥用的情况呈频发态势,且相关案件增长较快。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必须依法严格规范使用,国家制定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均在不断强化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综合治理。


2022年,最高检针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新型毒品犯罪多发、法律适用难度增大等问题,编发了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为办理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等工作提供了指引。2021年,最高检针对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包括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犯罪高发问题,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了“七号检察建议”。2022年11月,最高检、国家邮政局等12家单位共同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强化寄递安全监管。今年5月,最高检、国家邮政局等17部门共同部署开展了平安寄递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寄递渠道安全隐患,依法打击非法寄递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当前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仍较多发,特别是医疗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导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非法利用,甚至流入制贩毒渠道,社会危害严重。对此,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能动履职,从严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强化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管,在此过程中办理了一批典型案件。今天发布的典型案例,就是从各地检察机关报送的50余件优秀案件中甄选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


发布这批典型案例,既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对检察机关类案办理的示范、指导作用,也是向社会传递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的坚定立场,对社会行为起到法治宣传、警示、引导作用,提升全社会识毒、防毒、拒毒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医疗从业人员

成为药品失管涉毒犯罪的主体


问:这批典型案例的内容及其呈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本次发布的5件典型案例中,案例一是广东孙某贩卖毒品、强奸、传授犯罪方法、巫某文贩卖毒品、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该案系医务人员伙同他人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力月西(咪达唑仑)、地佐辛,部分药品被用于迷奸犯罪的恶性案件。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深挖出传授犯罪方法、强奸、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等犯罪线索,及时追诉遗漏罪行,实现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案例二是北京张某诈骗、周某等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案。该案医务人员张某为满足毒瘾,将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盐酸哌替啶(杜冷丁)、地佐辛开具在住院患者名下,后将药品拿走自用,该医院其他医护人员还违规向其提供上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及时追诉多名漏犯,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领域专项治理。


案例三是福建方某等人贩卖毒品案。该案系多名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向贩毒人员贩卖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的案件,犯罪隐蔽性强、社会危害大。检察机关在对医务人员贩卖精神药品犯罪严厉打击的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漏洞,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项整治活动,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案例四是河南李某君等人贩卖毒品案。该案医务人员喻某才为非法牟利,在收受贩毒人员好处费的情况下,以虚构病患的名义从其所在医院套出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贩卖给贩毒人员。检察机关在严惩毒品犯罪的同时,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推动强化医务人员教育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吊销被告人医师执业资格等手段,有效切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渠道。


案例五是湖南肖某锋等人贩卖毒品案。该案是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向吸毒人员非法贩卖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美沙酮。检察机关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对案件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提出意见,并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提出了确定刑量刑建议,实现客观公正、不枉不纵的办案效果,同时推动涉案医院美沙酮维持药物治疗活动的依法规范进行。


这批典型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多为医疗从业人员。这些人员涉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村卫生室、维持药物治疗中心等医疗机构。涉案的医疗从业人员具有专业医疗知识,熟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属性,但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利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便利条件,与贩毒、吸毒人员相勾结,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套出,贩卖给贩毒、吸毒人员,有的甚至被用于迷奸犯罪,社会危害非常严重。有的医疗从业人员违规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给吸毒人员作为毒品替代物使用。


二是检察监督办案力度持续加大。相较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毒品替代物的种类多、贩运隐蔽、查处难度大。特别是对于医疗从业人员利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便利条件实施的相关犯罪,司法办案面临诸多难点。办理上述案件时,检察机关注重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证据。着重收集、审查判断涉及毒品犯罪的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客观性证据,审查涉案人员对于毒品犯罪的主观明知。坚持引导侦查与自行侦查相结合,完善证据链条,夯实证据基础。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判断方面,综合运用逻辑和经验分析判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深挖关联犯罪,追捕追诉上下游犯罪,实现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三是推动源头治理效果显著。检察机关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依法能动履职,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监督。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配合,通过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吊销涉案医务人员医师执业资格,强化医务人员教育管理,整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漏洞,推动加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管力度,切实避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形成工作合力

严厉惩治药品失管涉毒犯罪


问: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检察机关还准备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相较于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案件数量逆势上升的情况,检察禁毒工作亟需综合施策。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严厉惩治毒品犯罪。坚持整体从严的总基调不变,突出打击重点,严厉惩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做到罚当其罪。切实发挥检察职责,注重审查涉毒犯罪线索和毒品来源,加强对非法套购、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毒品犯罪的查处力度,通过监督立案、追捕、追诉等,精准指控犯罪,全链条惩治“上下游”等关联性毒品犯罪。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检察数据碰撞、比对功能,通过对案件数据共享归集、案发规律梳理、类案线索研判等流程,形成高质量的类案监督线索,精准追诉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毒品犯罪。


二是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毒品犯罪的工作合力。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平台,强化与公安机关沟通会商,进一步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审查模式,完善证明指控体系。针对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法律适用难点问题,与法院共同加强研究,明确司法适用标准,确保罪责刑相适应。深入推进毒品犯罪“打财断血”工作,加强对涉毒资产查证,加大涉毒洗钱查处力度,彻底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强化对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毒品犯罪案件的诉讼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三是进一步推进综合治理。在依法打击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的同时,推动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管,推动整治“挂空床”、监守自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违法套购利益渠道。持续抓好“七号检察建议”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确保“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严格执行,避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通过寄递渠道非法流转。通过以案说法、编发典型案例等形式,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医疗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禁毒意识,共同推进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问题综合治理。


来源:检察日报社
记者:崔晓丽编辑:郑凯文

司法部发布公告,准予这些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

教育部关于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认定结果的公示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教育部:严肃查处收取高价咨询费用、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教育部:将组建高校兼职教师资源库
四川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公布
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公告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发布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的公告最高法发布涉体育纠纷民事典型案例

三部门发文!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继续免征

新鲜出炉!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申报2023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周期有关问题的通知
重磅!房贷降息!算算你每月能省多少……
《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放假通知!本周上班时间有变紧急提醒!民政部发布风险提示
人社部、教育部发文,积极稳妥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接收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3年1+X证书省级师资培训承办单位名单的通知
速看!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微信发公告:这类行为,严厉打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五次委员长会议,建议审议多部法律法规《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2)》发布
北京市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印发最高法发布中国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
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
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司法部发布《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 全国执业律师超65万人“两高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175—177号)
《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事关你的房子,住建部发文→电子身份证应用场景大更新!丢了身份证别慌,ta可以救你于水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年修订)
最高检发布6件依法惩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发布“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十二批)

很遗憾,你们依旧不能参加法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6号: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

教育部发文,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

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相关政策规定问答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印发《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省(直辖市)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名单》的通知最高检、中国海警局印发《办理海上非法采砂相关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海警局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指导意见最高检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就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工作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海警局依法打击涉海砂违法犯罪座谈会纪要
浙江:5年多来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92名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揭晓征兵开始!最新的大学生入伍优待政策来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第五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百场优秀庭审”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揭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律适用问题请示答复的规定 法〔2023〕88号
最高法发布2022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
最高检发布10个典型案例: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最高法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关于严厉打击“政治骗子”的通告
律师“年检”延期!多地司法局发公告、出证明我国现行小麦国家标准GB 1351-2008
我国粮储政策重点问题解答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诚信考试 谨防受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八起粮食收购环节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通报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放弃外国国籍!两位科学家,转为中科院院士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
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履职典型案例这一省:争取高校新增医药类硕博点!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一地征意见:再婚、祝寿等禁办酒席!最新回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小麦种植保险条款(小麦保险理赔必看)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高院关于重庆铁路运输法院撤销后并入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调整相关案件管辖的公告

两部门:鼓励全日制高校学生参加基本医保

重磅!2023两院院士增选,启动!

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河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刑法修正案(十二)来了!

事关中小学教育!十八部门联合发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3年第1号预警:警惕“培训贷”陷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全文+答记者问)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

“两高两部”发布重要司法解释、意见剑指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

公布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最高检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发布第二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

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发文,进一步放权赋能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4名中管干部被问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开封市出台十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留汴来汴就业创业!

《郑州市存量房“带押过户”办理流程》印发

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

最高检、公安部、中国海警局联合部署!今日起开始!

90个集体和150名个人获三部门通报表扬

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高质量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发布巡回区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典型案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警方通告:以律师名义非法招揽法律业务,涉嫌诈骗罪
向这些高校倾斜!财政部发布重要通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