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问津学术 2023-12-27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来源:西法大研招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


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03

所在单位: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常安教授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历史悠久,桃李满天下。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校设立全国第一个法学本科行政法专业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以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为核心,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并重的国内一流学科。

本学科秉持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和西部的理念,坚持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经常参与省市的地方立法工作,部分导师担任省市政府机关和多家法院顾问或专家咨询委员,每年为各级国家机关举行相关法律讲座近百次,代理各类案件数十起。学科注重提升科研能力,目前学科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四项,年均发表 CSSCI期刊论文20篇左右,形成了公法与国家治理、地方政府法治建设、党内法规研究等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并有相关研究成果刊于《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民族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中国土地科学》、《中国行政管理》、《开放时代》、《学术月刊》等权威刊物。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坚持从严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第一,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定期研究和修订教学培养方案。为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采取各种方式鼓励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且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型实践研究课题。聚焦地方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推进相关法治理论创新,为陕西乃至全国地方法治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第二,推行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制度。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良性沟通,教学相长,发展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法律人才。第三,探索课程组教学模式,即一门课程由多名导师联合承担,每位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讲授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能吸取众多导师的思想,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与不同的导师探讨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第四,严格贯彻落实研究生实训制度,实训前的动员会,实训中的定期检查会和实训结束后的经验交流汇报会对学生而言是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本学科持续规范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实习单位携手并肩、加强沟通,确保学生能够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德法兼修,提升法治素养。第五,严把学位论文关,通过开题、预答辩、重复率检测、外审、最后答辩等环节保证了论文质量。持续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加大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力度,为培养德法兼修、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而不断努力。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水平。导师们坚守育人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恪尽职守,认真教学,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关心学生成长,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辛勤的努力换得硕果累累。学院已培养了六千余名法学本科生和近三十届(1995-2023)硕士研究生。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公检法司及党政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律师事务所,多数从事党务、行政管理、司法工作,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多名校友任职于最高人民法院。我们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专业优势,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知名校友有1992级校友石东坡,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现任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1993级校友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4级校友柯阳友,河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级校友程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等等。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 王周户

二级教授,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基地“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行政法学会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治政府建设。代表作有《实现行政决策程序的法治化》(《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4年全文转载)、《论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及其与刑罚的适用关系》(《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行政复议的功能应当是解决行政纠纷》(《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 9 期)。






# 姬亚平

行政法学院院长,陕西省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法律顾问,陕西省第五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党内法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代表作《质疑公务员法八大问题》(《法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行政决策程序中公共参与研究》(《浙江学刊》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全文转摘)、《行政证据制度建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行政证据制度研究》等课题。

# 常安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人权研究中心(中宣部教育部人权教育与培训国家基地)首席专家、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师德建设委员会委员。受聘为国家民委重点联系优秀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担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与国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权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获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等科研奖励8项,获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陕西省普通高校人文杰出英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代表作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学术月刊》2020年第12期)、《社会主义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开放时代》2020年第1期)、《西藏民主改革:现代政治秩序建构及法理解读》(《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改革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宪法变迁》(《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等)等;并在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内参》、《人民日报(内参)》等国家级内参上刊发智库成果多篇。

# 李瑰华

教授,科研处处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应诉咨询组成员,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西安市长安区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主讲行政执法、行政诉讼等课程。在《行政法学研究》《法学家茶座》《法学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三部。长期从事法治政府建设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实证性和应用性研究,承担多个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协作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的教学成果获2018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专著《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获2013年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李大勇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政策。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校“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 校“青年教学名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行政审判专委会理事、中国检察学会行政检察专委会理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法律顾问。主持国家社科项目《行政诉讼司法政策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行政诉讼视域下的司法批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代表作:《行政诉讼司法政策原理论》(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论司法政策的正当性》(《法律科学》2017年第1期)、《谣言、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法学》2014年第1期)、《行政行为分类的逻辑考量》(《法律科学》2013年第5期)、《司法政策论要——基于行政诉讼的考察》(《现代法学》2014年第5期)、《我国临时机构的组织法调控与改革》(《当代法学》2021年第6期)、《行政纠纷的分流与实质性解决》(《法治研究》2023年第1期)、《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制度竞争法律科学》(《法律科学》2023年第2期)、《论行政公益诉讼“不依法履职”的评判标准》(《行政法学研究》2023年第3期)。

#  彭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职律师。自获评副教授职称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中国法学会项目一项,其它项目2项。发表论文CSSCI类核心期刊12篇,其中法律类CSSCI论文5篇。法学核心期刊论文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奖励一次,教育厅奖励一次,中国法学会奖励一次,其它校级等等奖励6次。近年代表性论文有《论基层信访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法律科学》2014年第6期;《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处理规则》《法律科学》2016年第6期;《规范管制性征收应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刊于《法学》2016年第4期。2009年开始律师执业,目前为多家行政机构的法律顾问,参与解决了多项行政纠纷。

# 杜国强

副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组织与行政决策法治化。担任多个党政机关法律顾问或立法咨询专家。近年来代表作《行政任务视角下的府际关系法治化:以对口支援为例 》(《思想战线》2023年第2期)《风险规制型决策视域下的科学证据问题》(《证据科学》2021年第3期)《公法权利保障的非典型性进路——以美国法上的政府行为原则为视角》(《人权研究》第2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个人独著《<行政强制法>上的第三人代履行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参与《现代政府与行政裁量权》《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的撰写,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行政法学》负责人。

# 王德星

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代表作《行政法学》(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研究》、《现代政府与行政裁量权》(法律出版社2010)、《矿业权主体变更及加强监管研究》(国土资源部委托专项课题研究分报告2013年6月)、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研究(2014年,中国法学会)。

# 王丹红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代表作《日本行政诉讼类型法定化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诉讼类型在日本行政诉讼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国体概念在日本宪法学的引进》,西村悦一著,王丹红译,苏州大学报(法学版),2022年第2期。

# 安子明

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与政府治理。主要研究成果《农地规模经营的制度要素研究》(2022年7月知识产权出版社)、《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权利结构》(《政法论坛》2019年第4期)、《论区域性制度失衡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行政法论丛》2019年第24卷)、《土地规划制度的权力结构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第4期)、《参与式诉讼的社会机理与政治架构》(《法律科学》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政府体制改革中的“托管模式”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4期)等。

# 杨永康

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军事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和陕西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博士论文获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代表作《美国宪法军事条款的渊源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12)、《美国宪法制订过程中关于军事问题的辩论》(《法学杂志》2012年第8期)、《美国军人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与运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 “9•11”后美国反恐实践对其宪政体制的冲击》(《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Using rule of law to manage armed forces》(《China Daily》2017年7月27日第9版)。

# 胡晓玲

副教授,东南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国家公派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曾在陕西省委政法委挂职锻炼一年。主要从事行政权运作及行政组织法理论与实务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独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作有:《行政权社会化的边界界定理论探析》,《行政论坛》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式农地征收补偿的困境及其出路探寻——基于法条及实践的观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行政权社会化之逻辑理路及其当代转换》,《学术界》2018年第6期等。

# 周敏

副教授,韩国庆尚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程序、行政诉讼。代表作:《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的行政程序走向》,《法律科学》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法治国家背景下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年第2期;《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2019年撰写多篇内参收录《陕西信息》,2020年中国法学会项目“完善国家物资储备制度研究”立结项,2021 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先后主持或参与三十余项纵横向课题。

# 赵哲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城市规划法,陕西省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担任中共西安市委、西咸新区管委会等单位法律顾问。主要代表作《城市规划变更的合法性与科学性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大数据时代个人地理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城市权利及其法律构造》(《苏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主持多个横向课题,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城市规划变更的合法性与科学性研究》获首届“陕西省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 杨彬权

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基本理论、公务员法和PPP行政合作法制。主持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共5项,参与完成横向课题若干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参编建材2部,其中部分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作主要有:《行政取缔废除论》(《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2期)、《论国家担保责任:担保内容、理论基础与类型化》(《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第1期)、《PPP模式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兼论担保行政法学模式的兴起》(《财经法学》2021年第1期)。

# 刘东霞

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代表作有专著《行政法上的新财产问题研究》(2018年3月出版);论文《从“特权”到“权利”:新财产在美国的发展——以判例为中心的考察》,(《学术交流》2018年第2期),《行政规范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及存在的问题》(《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论行政规范对民法的规范效应——以民事审判活动为视角》,(《公法研究》2016年第15卷),《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行政自制功能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给付行政受益人识别制度研究”(在研),主持完成重庆市社科联项目“行政法上新财产权利研究”(已结项),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教育部等5项省部级课题研究。

# 许聪

讲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项目1项。代表作:《省级人大预算监督权力考察——以30个地方预算监督条例(决定)为基础》(《财政研究》2018年第10期)和《法律释义司法应用的实证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二、监察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J5

所在单位: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褚宸舸教授

1

Part One

>>>>

学科专业简介 

PROFILE

监察法学学科是2019年9月经过西北政法大学批准和国务院学位办备案的交叉学科硕士点。2015年,学校成立全国首家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018年4月,行政法学院成立全国首个监察法教研室,教研室由8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名,讲师五名(均具有博士学位)。2019年6月,学校在行政法学院加挂纪检监察学院牌子。本学科在省纪委、监委和校纪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的雄厚师资和党内法规青年创新团队的学术支撑,开设监察法学研究、党内法规学研究、纪律检查学研究、廉政制度与文化研究等专题课程,是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的新兴学科。监察法学学科成立以来,和西安市社科院共建西安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和河南省纪委宣教基地深度合作。本专业以监察法学科师资为主体,整合全校资源,重视和纪检监察业务机关的联系合作,聘请省纪委监委三名室主任担任兼职教授,褚宸舸教授受聘担任陕西省监委特约监察员,姬亚平教授受聘担任西安市监委特约监察员,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省纪委监委、校纪委挂职锻炼1年。学科教师主编监察法学教材两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陕西省纪委监委课题和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学科在研究生管理上坚持从严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研究生科研能力协同培养机制。学科面向纪检监察法律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教师恪尽职守,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关心学生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题牵引的方法,实现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互促互动。建设校内教学、科研训练的平台和载体,将课题研究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训环节结合。采取阶梯提升的方式,综合施策,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创新“做中学,学中做”的法科研究生科研训练方法,建立全学程阶梯提升科研能力的训练机制。学科实行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制度。探索课程组教学,即一门课程由三名老师联合授课。


2

Part Two

>>>>

指导教师 

FACULTY

# 褚宸舸

教授,浙江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校监察法学科带头人,监察法学硕士生导师组组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监察法教研室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入选“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近年来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校级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国家禁毒办、西南政法大学共建的“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兼职教授、上海大学“国际禁毒蓝皮书”编委、浙江绍兴枫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陕西省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咨询专家、陕西省卫健委法律顾问、陕西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专家库专家、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成员、西安市法学会社会治理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法学会禁毒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监察法、中国宪法、禁毒法、社会治理法、青少年法。出版专著12部(其中独著2部),参编教材10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刊发在核心期刊和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34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司法部、陕西省社科基金各1项,其他纵向、横向课题30余项。

#  井凯笛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企业合规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法治人才库法治专家,陕西省司法厅备案审查专家,陕西省涉案企业合规评估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纪检监察学。主持并结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等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公开发表论著二十余篇/部。

# 马思洁

女,西北大学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监察法教研室副主任,兼任陕西省宪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民盟法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监察法学、人权法学。参与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各1项,主持并完成中国人权研究会短期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校级课程改革项目4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2项。在《教育发展研究》(CSSCI),《理论导刊》(中文核心)、《党风与廉政》、《民主与法制时报》、《Forrest Chemicals Review》(EI)、《The Frontiers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WOP in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等核心期刊、报纸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的《加强对同级“一把手”监督建设的研究》调研报告荣获西安市纪检监察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教学方面曾荣获2019年12月荣获西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授予西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20年6月荣获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创新比赛三等奖,陕西省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  徐翔

男,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宪法教研室副主任、法学博士后。陕西省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法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监察法学、人权法学、体育法学。曾在陕西省纪委监委案管室挂职锻炼1年,协助陕西省纪委监委案管室制定、编撰了《陕西省纪检监察业务规程(试行)》《陕西省谈话工作指引》等制度、工作性文件。参编《监察法学》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主持并完成中国人权研究会短期项目、西安市社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常规项目等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多项。在《人权》《民商法论丛》《人民法院报》《体育学刊》等核心期刊、报纸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 张泽

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高校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曾在涉外律师事务所、法院有法律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监察法学。编《哈佛中国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监察法学》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主持并完成西安市社科项目、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多项。在《广州大学学报》《人民论坛》《民间法》《人民黄河》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  马宁

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讲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苏州信息安全法学所密码法研究中心主任,北航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数字丝路安全智库”专家。

END


胡锡进炒股:一个月总盈利已经达到3.9%,收获7813块钱!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华中科技大学回应捐款建议

换帅!46人拟任高校书记、校长,博士28人!

柳军已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王海鹏任陕西省副省长

痛心!年仅49岁!热心肠的“杨哥”倒在执勤岗位上……

全国仅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成功入选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唯一法学教材基地

清华大学2024年博士生招生对口支援(含省部共建)、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计划报名要求
985高校教授:2024年博士生报考人数激增,截止报考联系!
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56人、62人、70人、80人、85人、98人、100+人
2024年考博,我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推荐信?
涉及43名博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关于2024年学籍清理的预警通知
江苏科技大学2023年博士生导师遴选资格初审结果公示
安徽医科大学2024年度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南京农业大学关于接收2024年推免生(含直博生)提前申请的通知罗培新教授出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公示,多个法学团队入选
司办通〔2023〕59号
东南大学法学院2023年夏令营营员名单(含直博)
安徽大学法学院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公示
赵昌华已任司法部副部长
华东政法大学2023年法学研究生论文竞赛征稿启事
正部级!“国字头”高校,迎来新书记、校长郑州市律师协会发布重要倡议书
北京市关于统一2023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的通告
“中小学校长共话二十大”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编写人员的公示
首批30所高校!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年研究生学科专业概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任免名单
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附草案原文及对照表)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诉前调解中委托鉴定工作规程(试行)》
启动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加环境资源案件审理的若干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规范易引发纠纷
2023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2023年夏令营活动拟录取结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