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密集的炮火覆盖时,普通士兵究竟有多恐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冷热防务 Author 鏖战时刻
作者:鏖战时刻 / 编辑:冷小军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军已经没有开战时的大纵深作战的气象,变成了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这个时候就看到炮兵大发神威了,俄军把冷战后封存的很多重炮拉了出来。
很多人就觉得俄军太low了,竟然还用这么落后的东西。大概是被美国大片影响了,只觉得隐形飞机投智能弹药才是高技术战争,其他的全是上个世纪事情。其实炮兵已经诞生几百年了,应该是中世纪以后的。但要在战场上说什么武器最有效,炮兵说第二,航空兵绝对不敢说第一。(本文只讨论面杀伤武器)
火炮威力的由来
▼
枪炮本是一家,都是采用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弹丸发射的基本原理,只是以口径进行区分,口径大于20mm的为炮。但就是这一点区别,造成了威力的迥然不同,说简单一点就是身大力不亏。肯定越大的东西越可以往里面填东西,一开始的炮弹都是实心的,打出去平飞一段后很快就蹦蹦跳跳着把路上的一切荡平。
这样杀伤范围不是很大,于是链弹、葡萄弹之类的可以扩大杀伤范围的弹种很快就出现了,一直到可以在炮弹中填充炸药的高爆弹问世,扩大炮弹的杀伤范围的努力告一段落。高爆弹的诞生也意味着炮弹杀伤效率的一个高峰。在炮弹引信上面可以做到在需要的高度、时间或者破坏坚固物体程度上的控制。
5.5寸榴弹炮
炮火覆盖
▼
火炮最巅峰时刻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它是战场上的统治者,进入堑壕战阶段后几乎每一场大会战都是火炮开始大合唱,有时候能够持续十几天,消耗几百万发炮弹,不把地表打成月球表面都不会停手。整个欧洲战区的地图经常因为这个原因而更改,双方军人为了存活只有更深的挖掘堑壕,建造更加坚固的隐蔽部,努力减少在火炮覆盖时在地表的各种活动。
所谓炮火覆盖是指针对某一区域的目标发射密集的炮弹,然后步兵要跟随炮火徐进,最后夺取敌方阵地。这种战术既可以削弱防守方的实力,紧接着上来的步兵就可以扫荡战壕彻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达到占领该地区的目的。
步兵最恐惧的就是这个状况了,光挨打还不了手,实在是难受。而且这时炮弹的威力已经到了高爆弹的最大值了,造成的伤害与现在没有区别了。炮弹的伤害不仅仅只是爆炸威力和破片的伤害,口径越大其他的附加伤害也越大。
爆炸时的冲击波可以造成人的内伤,而且从外观上一下子看不出来容易延误救治时机;同时火焰带来的高温气体会让正在张口呼吸的人员肺部严重灼伤;巨大的震动带来周围不稳固物体的移动,造成砸伤和碰撞伤等附加伤害。
一旦遭到炮击,普通士兵只有卧倒躲避,而且双臂和脚必须支撑起来使身体不接触地面,双手捂住耳朵深吸一口气,嘴要张开并避开可能的火焰方向。这时如果有能力分辨出来袭炮弹弹种,还要特别担心有没有榴霰弹。榴霰弹在空中炸开,弹片之下没有死角,就是卧倒也没用只能在隐蔽物遮掩才行。
迫击炮和火箭炮
▼
战场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步兵之友——迫击炮了。迫击炮一般看着人畜无害的,个子小,口径小,爆炸威力也不大,看着感觉像是泰迪。其实它才是对步兵威胁最大的面杀伤武器。
因为它方便携带,不用携行车辆随时可以保持在最前沿。迫击炮的射击弹道是曲射,也就是说只要你被发现了,哪怕是躲在战壕里,只要炮手射击技术过硬一样很快就会把炮弹送到你的头上。现在有小型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空中侦察,士兵被发现的几率比以前放大了无数倍。
这些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但二战时期苏联又研发出来火箭炮,这更是面杀伤武器的一个大拿。几十枚火箭弹在很短的时间呼啸着向一个区域飞去,在那个区域的人员是无处可躲,杀伤区域比身管火炮大了很多。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热浪可以融化掉覆盖区域一些熔点不高的金属,如果没有正好躲在隐蔽部之类的坚固工事内就更是死路一条。
俄国旋风-G火箭炮
遭到炮火覆盖时,不要以为简单卧倒就可以逃过一劫。形象的情况就是如果能够看到155mm高爆弹飞了过来,而且正好在50-60米的杀伤半径里,除非躲在经过加强的高标号钢筋混凝土工事里,否则就祈祷下辈子做个好人吧。即使就是躲在工事里也有可能挨上一枚半穿甲战斗部,打进工事爆炸那就更没有杀伤死角了。
有人说在坦克里就安全了,其实高爆弹爆炸后的弹片很可能打穿坦克的油路,紧接着的高温和火焰会把燃油点燃,坦克会烧成一个大火炬。新闻报道里的很多炮击后燃烧的坦克就是这样造成的。
温压弹覆盖的场景
现在又有了温压弹这种更加残酷的弹种,不但能够有上面种种杀伤能力,还可以消耗空气,这样就是躲在工事里也不安全了。只要在战场上被发现,很难有什么方法保证绝对安全。
华川阻击战
▼
炮火覆盖的可怕,文字描述不及实际状况的万分之一,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与体会。而在炮火覆盖中一样有英雄人物,他们比炮弹更加的坚强。
笔者单位有个老领导,非常和善,整天乐呵呵的,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食堂吃完午饭后一起聊天。时间长了,才知道老爷子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参的军,一直打到福建后来又被选拔出来准备进北京担任卫戍任务。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老爷子写血书坚决要求回老部队参战,最终成行。
老爷子到朝鲜时正好赶上第五次战役的后撤阶段。他所在的部队刚撤到华川地区,就遭到了美军的炮火覆盖。一架美军炮兵观察机一直绕着它们转圈子,他们知道情况不妙赶紧隐蔽。老爷子说他们最恨这种观察机,就像蚊子一样围着你转,一会炮弹就会落下来,而且会把炮火引导的越来越准,可手里的武器拿它又没办法,那种等着挨炮的感觉太糟糕了。
美军开始炮击后,他听到一种在国内战场从没有听到过的声音,他形容就像重载卡车满载货物冲过来一样。爆炸的弹坑都比以前见过的大得多,杀伤半径里找不到完整的物体,所有的碎片都是黑色的火热的,后来才知道这是203mm榴弹。因为需要观察情况他的位置比较暴露,炮击后他出现奇怪的症状。走路摇摇晃晃像打醉拳一样,坐的时间一长就摔下来,平时感觉就是天旋地转。
美军堆积如山的炮弹壳
华川是志愿军在东线的主要后勤基地,不但储存有大量物资还有等待后送的大批伤员。这时美军在范弗里特的指挥下已经突破了周围志愿军的阵地,向华川扑过来。一旦在这里形成包围圈会把志愿军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2、3、5军团加上大量的炮兵、后勤部队、医院伤员和大量非战斗人员一口吞下。这样志愿军的损失将会远远超过180师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必将会造成东线的总崩溃,而美军在志愿军入朝后取得战争胜利的唯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
当时老爷子所在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后撤修整,只要再走一天就到达目的地。就这样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凭借长期的战斗经验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巨大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毅然决然地停了下来。不顾部队分散、粮弹不足、极度疲惫、没有工事、没有支援、没有友邻可以说在没有任何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坚决的转身迎战,一边收拢部队一边抢占公路旁的高地准备阻击敌人。
这才是真正的转进——转身迎着敌人前进!壮哉,20军58师!
老爷子尽管难受的要命,仍然拽着战友的背包带上了阵地,开始紧急构筑工事。工事还没有构筑好,美军先遣队就已经赶到。老爷子他们身上平均身上只有不到一百发子弹和四颗手榴弹,就依靠这点弹药把美军挡在山下。很快炮火覆盖就过来了,只能趴在地上期盼着炮击快点结束。
经常的恐惧已经让人麻木,只要没有牺牲一声哨响就立刻跑向阵地,坚决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到战斗后期老爷子在弹坑壁上都趴不住,只有躺着才能好受一点。即使这样,老爷子仍然坚持不下火线,趴在地上给战友装弹、拧开手榴弹盖干所有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此以后,他的下半辈子就受神经官能症的折磨直到去世,最后下阵地时是被担架抬下来的,花了几个月才慢慢恢复过来。被炮火覆盖的恐惧此后一直围绕着他,以致经常在睡梦中惊醒。
粮弹缺乏死战不退的志愿军
这场战斗,就是和铁原阻击战齐名的华川阻击战,志司在第二天才下达命令所有赶到里的部队自动展开打阻击。当彭德怀得知58师的自行行动后感慨万千,后继部队终于可以平安后撤。“12军、27军都是我们掩护撤下来的”,“从我们这里最起码撤下十万人”说这些的时候老爷子的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
这场战斗最大的意义是,美军觉得自己即将到达胜利的终点线时,被中国军人一脚踢回了起点。美军战史的记载也是从5月27日上午的雄心万丈,下午当头一棒,28日就已经是垂头丧气、满满的挫折感。
“战争太残酷了,我只想以后再也不要有(被炮火覆盖)这么害怕。”
谨以此文献给为我们摆脱这种恐惧不惜流血牺牲的前辈!
愿我们永远不要再有这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