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最帅”的神秘部队 国旗护卫队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与太阳的节奏同步,唤醒一个城市的梦,唤醒一个国家的清晨。每天清晨当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阔步走出天安门城楼时,无数人争相拍下这道独特的风景。他们是一支肩负神圣使命的部队,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国旗护卫队。
每天迎着晨曦,36位国旗护卫队员都会拱卫着五星红旗正步走过长安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把国旗升起在祖国首都的天空。傍晚伴着落日又把国旗护卫回驻地,不论春夏秋冬寒暑往来都不曾间断过。
但是这样的升旗仪式却是经历了不同的方式,才逐步演变而来。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按动升旗开关,乐队同时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高高升起。
△陈鸿年(中)新中国成立后升降旗任务由他完成,两年后这份神圣的任务交于当时只有21岁的胡其俊(左)身上。
开国大典后人民开启了崭新的生活,由于天安门的升旗装置由北京市供电局设计的,所以庄严的升降旗装置也交由了供电局负责。
当时的旗杆基座四周的汉白玉栏杆,还没有为升旗留出入口,每次都要跳进旗杆边的汉白玉栏杆,爬上台座,待天边太阳一冒红,就赶紧搬动旗杆底座下的电动开关。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天安门广场重要活动和节日升降国旗,改为每天升降国旗,并由中央警卫团担任升降国旗任务。
每天一名战士肩抗国旗,一名战士护卫,走过金水桥,穿越长安街,将国旗升起。
1982年,国旗升降仪式落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肩上,国旗班正式成立。三人升旗仪式进行革新,中间一人扛旗,一左一右两个护旗手佩戴手枪护卫国旗。
1990年,国旗班从劳动人民文化宫搬到故宫午门东侧的东朝房,也就是现在国旗护卫队营区所在地,供战士们居住的地方是当年文武百官等候上早朝休息的地方。特殊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居住换将赋予他们一层神秘而独特的色彩。
如今的国旗护卫地的营房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
1991年,天安门广场新基座落成,由36人组成的国旗护卫队第一次举行升旗仪式,取代原来的3人升旗仪式。
为了准确的使国旗准确的与太阳同升同落,北京天文台的专家们计算出天安门地区一年365天的日出日落时间,编排出了更科学更确切的国旗升降时间表。按照太阳开始出现在地平线算起,到出地平线下弦完全出来升旗就要结束,象征着祖国与日月同辉。
为了使升旗仪式更加气势恢宏,定于每月的一日和重大节日时,由武警军乐团演奏者升旗曲《歌唱祖国》和国旗护卫队方阵一起走出天安门城楼,并升旗时现场演奏3遍国歌。
三十六加上六十,一共九十六,正与中国面积九百六十万方平公里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呼应。或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但在这种庄严的场合,这样的安排更为仪式本身多了一份深远的象征意味。
仪仗指挥刀的运用也是国企与护卫队一大改革。仪仗指挥刀长100厘米,宽2.5厘米,重1.65千克。1993年国务院 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天安门国旗升降仪式要启用仪仗指挥刀。仪仗指挥刀被称为天下第一刀,由沈从岐打造,非月牙形而是直线形。因为邓小平曾告诉他,应泰山压顶不弯腰。
他们收获世界瞩目的目光,也要经受最严格的筛选和训练。
身高182到190之间,要求身体协调性,包括臂的长度跟身体的比例要成正比。
从金水桥到国旗桿基座,103.5米,正步138步。为了这103.5米的跨越,每一名国旗护卫队员,至少要经歷7个月的严酷训练。
动作的标准要用尺子去量,误差不超过1.5厘米
凌晨4时15分,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起床训练
每天比太阳早起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夏天起床会更早。简单的洗漱之后,官兵们要在路灯下训练40多分钟。
无论严寒与酷暑,训练无休止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