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中 日军拼刺刀时为何会先退子弹?

2016-12-03 央视军事

抗日战争,在远距离的射击中三八大盖的射程和精准度,都占有绝对优势,为了避其锋芒,中国军队改变战法采用近距离突袭的方式制敌。然而这样以来,双方拼刺的机会就多了。




拼刺刀是日军陆军的传统,日军自称为白刃作战主义。日军新兵训练,首要课目就是刺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还强调精神和勇敢,所以日军很喜欢这种可以精确射击同时还可以在进战拼刺中占有优势的步枪。


三八大盖枪长1.27米,配有500毫米长的单刃刺刀,整体超过1.6米,这个长度长于世界上其它所有的步枪,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肉搏战中日军可谓占尽优势。尽管如此,日军也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主动制造拼刺刀的机会,毕竟当时已经不是冷兵器的时代了。如果在掩体后面开枪,就能歼灭对方,任何参战部队都会尽量避免短兵相接。何况对日军来说,拼刺刀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麻烦。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兵拼刺刀之前先退出子弹的场景。很多人以为这是武士道精神的推崇,情愿刀对刀,不屑放冷枪,以此展现真正的军人风范。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很多日本士兵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误伤同伴。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此时使用三八式步枪,子弹往往会贯通对方后连带杀伤自己人。为了防止误伤同伴,日本陆军操典中明文规定在拼刺之前必须退掉枪内的子弹。


为什么三八大盖容易造成贯通伤?人们仔细分析后发现,步枪的杀伤力受枪弹的口径和形态影响很大。三八大盖采用的是6.5毫米小口径尖头弹,射出去的子弹经由膛线引导高速旋转飞行得非常平稳,在准确击中人体目标后往往会一穿而过,形成一种贯通伤,对周围组织破坏并不大,如果不是要害部位,休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当时人们流行一种说法,三八大盖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大盖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归结为一句话,在近距离的情况下,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并不太强。




打进去是一个洞,出来还是一个洞,不翻滚,所以对人体的杀伤力作用很小。从这一点来看,三八大盖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使用的是7.92毫米大口径尖头弹,转速较慢,子弹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进去一个小洞出来一个大洞,中弹后即使不死也是重伤,威力比三八大盖高出一大截。


三八大盖的这个特征,在中国抗战军民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并被巧妙解决。当时的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一直缺枪少弹,他们经常要靠缴获来的日军三八大盖来武装自己,在实战中他们总结出来一种改善三八大盖杀伤力的做法,那就是在弹头上随便划上几道划痕,以此来增加子弹击中人体后产生的翻转效果。这样一来,在近距离的射击中三八枪的子弹进入人体后,就会翻转破碎给敌人造成重创。




尽管中国军人的这种做法,提高了三八大盖的射杀效果,但是三八步枪6.5毫米口径子弹威力不足的说法,长期以来仍然广为流传。而作为一名士兵而言,评判一支步枪好坏的标准,往往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三八枪相当轻巧,七斤重,有防尘盖,枪机推上去灰尘下雨都不怕。从三八枪6.5毫米子弹的重量上看,可以看出设计中日军一小口径弹丸追求射击精准度的同时还有节省战争资源的意图。6.5毫米枪弹的总重量是21.4克,而中国7.92毫米子弹的重量是26.4克,两弹之间相差5克之多,那么在相当重量的情况下,日军就可以携带120发子弹,而我们的士兵只能带100发子弹。


另外三八式步枪威力不足的言论,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三八式步枪早场贯通伤的情况,往往发生在射程较近的情况下。如果在一个较远的射程之外,三八式6.5毫米弹药与7.9毫米弹药造成的伤害效果并没什么不同。三八式步枪在400米之外,效果是最好的。二战中美国陆军军医部曾出版过一本书,叫《弹道杀伤》,在第一章“敌人弹药”中这样描述三八式子弹,“它的弹头一旦命中人体之后,就从披甲中间产生裂痕,弹头整体破碎,破碎的钢芯和披甲的碎片对人体形成较大的杀伤”。





责编:赵瑞交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更多资讯请点击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