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曾与家人断绝联系,在戈壁滩上正式穿上军装

央视军事 2019-04-07


近日习近平主席视察了军事科学院,还特意看望了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两院”院士。其中有一位没有穿军装的院士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注意,他就是杨裕生院士。


↓↓↓点击视频观看

来源《军旅人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62hg8x3h&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32年,杨裕生出生在江苏如皋的一个小镇,他童年最深刻的回忆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战火烧到了他的家乡,杨裕生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在家中亲友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工系。



杨裕生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他被留校任教。1956年,杨裕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攻读研究生,期间留学苏联。学成归国后,他被调入国防科技委,进入组建中的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负责蘑菇云取样分析和放化分析诊断。



穿上军装、坐上军列,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怀着忐忑的心情,杨裕生走进了大漠深处。虽然之前学习的是化学专业,但核试验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只能从零开始学起。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时,杨裕生紧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度过了半小时危险期后,他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跳上卡车,奔向取样地进行蘑菇云取样分析和放化分析诊断。



在戈壁滩奔走了27年半后,1990年,组织上把58岁的杨裕生调回了北京。很多人以为回到北京的杨裕生会在研究所里带博士生,指导科研工作,过上相对清闲的生活,可他不想停下科研的脚步。



在66岁那年,他决定改换专业,研究化学电池。他筹建了我军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如今这个实验室已经走过了20年光阴,多项研究成果投入部队使用。



三年前,杨裕生申请退休,完成了自己军旅生涯的光荣使命。但他仍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惠及更多普通群众。


  

84岁那年,他又一次改行研究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他说:“面对科学知识,我愿意永远当一名小学生,一次次从零开始,保持一颗富有激情的心。”

    

更多精彩,请观看CCTV-7《军旅人生》



声明:来源央视军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赵瑞交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001@163.com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