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9岁还在坚持工作,他说:余日无多,所以越发珍惜

央视军事 2019-04-07

他是我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他的名字很特殊,叫“鞠躬”,而他也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为科研创新“鞠躬尽瘁”。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89岁还在坚持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视频观看

来源《军旅人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663hzhcxe&width=500&height=375&auto=0


鞠躬祖上姓周,作为当时上海文化界的名人,他的父亲对封建礼制和黑暗现实深恶痛绝,所以给自己改名“索非”,给他取名为“鞠躬”,希望他将来能够鞠躬尽瘁。



鞠躬的父亲和巴金、曹禺等关系密切,父辈们的言行触动着鞠躬年少的心灵。因此,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要上阵杀敌,可父亲告诉他学医才能救国,于是他考入了由美国人创办的湘雅医学院,大学毕业后,来到原第四军医大学任教。    



从大上海来到西部重镇,鞠躬的生活条件直线下降,但他却在那里找到了巨大的宝库,学校的图书馆。除了教书,他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扎在了那里,也给自己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首例神经束路追踪研究,随后,又提出了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垂体前叶不受神经直接调节的半个世纪的定论。这一成果,让鞠躬在国际上享有了极高的声望。



1991年,鞠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恭喜他说:“老鞠,你到头了,这是最高荣誉了。”但他却写下:“科学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这样一句话。他说他不能停在这里,他要一辈子往上走。



后来,鞠躬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硬膜外减压治疗法”,这一治疗方案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2年,他依托解放军昆明总医院脊髓损伤科,对30例最严重的全瘫患者,实施了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后三个月,他们中80%的人,已经可以独立、或拄拐行走。如今,仅昆明一地,已经有4000多位患者,恢复了行走能力。



今年是鞠躬从教65周年,他先后带出67名博士,65名硕士,还有不计其数的本科生,他的学生张旭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说:“我今年89岁了,余日无多,但我还有研究工作要做,所以越发珍惜,每天8点准时上班。虽然体力日渐不济,但是更识途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无伟业,点燃一支烛光而已。

   

更多精彩,请观看CCTV-7《军旅人生》



声明:来源央视军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赵瑞交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001@163.com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