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文视频铭记“双十二” | 西安事变——历史的重大转折

央视军事 2019-12-14

12月12日,

一个令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们无法忘怀那一天,

我们要铭记那一天,

那就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

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

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事件过程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张学良写信,建议国共两党正式谈判订立抗日救国协定。

蒋介石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城,杨后是张学良。

1936年秋,坚持“剿共”政策的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会剿”。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蒋介石于12月4日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向蒋介石反复进谏,却遭到他的严词训斥。12月7日下午,张学良到蒋介石的驻地临潼华清池,再次向他痛陈利害。张学良讲得声泪俱下。最后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厉声说:“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

学生游行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图为游行队伍行至南院门张学良总部门前。

12月9日,西安城内一万余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请愿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当日晚,张学良把学生的要求转呈给蒋介石,并又一次劝他停战议和,一致抗日。蒋介石不但拒绝学生们的抗日救国要求,还质问张学良为什么不对学生开枪镇压。

12月10日、11日,蒋介石连续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商定军事“进剿”计划,准备在12月12日发布对红军的“围剿令”。

蒋介石经过军事和政治上的一番精心布置,向张、杨摊牌拿出两个方案,供其选择:(一)服从中央的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和西北军开赴剿共前线,与红军决战;(二)如不愿意剿共,则东北军将调到福建,西北军将调至安徽,中央军进至陕甘地区,由蒋的嫡系部队完成剿共大业。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无论如何不离开西安,但也不再为内战拼命。张学良在10日、11日又两次向蒋介石进谏,竟被蒋斥为“犯上作乱”。这就逼得他们感到除发动“兵谏”外,已别无他路可走。

12月11日晚,蒋介石举行告别宴会。宴会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秘密会谈,决定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具体计划,并连夜分别动员,下达命令。


12月12日凌晨,正当人们还在熟睡之时,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蒋介石的住地临潼华清池。激烈的枪声把蒋介石从梦中惊醒,他连假牙都来不及戴,穿着单薄的睡衣狼狈逃往后山。经过一番搜索,东北军士兵在一个石孔中发现了惊魂落魄的蒋介石。至此,完成了捉蒋的行动。与此同时,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陈诚、卫立煌、蒋鼎文、朱绍良等十几位随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并控制了飞机场。

事变现场,华清池行馆的墙壁上留下的枪战血迹。

蒋介石被扣留的山崖,山崖上留下了国民党军政人员所书写的“蒋委员长蒙难处”。

随后,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点击视频回顾兵谏过程↓↓

(剪辑自历史纪录片《西安事变》)


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中共中央在经过认真研究后,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对西安事变应如何解决,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周恩来、叶剑英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在红军驻西安联络处合影。

南京方面于12月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经过两天商谈,宋美龄等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宋氏兄妹陪同下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又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为了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1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提出:如果国民党将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这是对国民党的重大让步。这种让步是有原则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消国内两个政权的对立,实现国共合作,一致反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联合抗日的要求和保证。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古往今来,

有许多仁人志士

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

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往事虽已成历史,

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今天是西安事变82周年,

让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声明:来源央视军事,综合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历史纪录片《西安事变》、历史上的今天官网百家号、西京青年阵地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钟羽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001@163.com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