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元勋
十大元帅之首
声名显赫
但他又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今天,12月1日
朱德诞辰133周年
通过几个小故事
感受朱德元帅的
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朱德穿过的黄呢军大衣,它是由抗日根据地的一位游击队员捐赠的。
▲ 1936年,刚到达陕北时的朱德
1938年冬,八路军总部迁到了山西省潞城县北村。村里游击队的交通员名叫杜春兰,朱德有时邀他打球,还会派他送个信。
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杜春兰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要从八路军总部赶到普头村,送一封很重要的信。朱德拿出一封信交给他。杜春兰把信往怀里一揣,拔腿就准备往外跑。
▲ 1938年的朱德
就在这时,朱德又叫住了他,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又捏了捏他的衣服,说:“穿得这样单薄,一定很冷!”说着就把自己身上的黄呢军大衣脱下来披到了他的身上。春兰紧张地摆手,说自己不冷,但看着首长真诚的目光,他最终还是穿上了大衣。回来后,杜春兰想归还大衣,不料朱德已经离开村子上了前线。此后,朱德的军大衣一直伴随在杜春兰的身边,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有一座昔日的苏氏祠堂——“荣福堂”,“荣福堂”左边辅厝第二间的内墙上,有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
老板:
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
1929年夏,国民党调集福建、江西、广东三省军队对闽西苏区与红四军展开“会剿”。朱德奉命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开赴漳平。8月20日,朱德率红四军攻下漳平县城后,进驻象湖镇杨美村休整。当时,杨美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地处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红军攻打漳平时,城里一批土豪劣绅逃到这里,造谣诬蔑红军杀人放火。老百姓“谈兵色变”,许多乡亲纷纷逃往村外。为购买粮食,战士们跑遍全村,只找到一位身残体弱的老汉苏观泗。一位红军战士和气地询问他是否有米卖,苏观泗吓得只摇头,什么话也不说。
这时,朱德微笑着走进来,耐心向老人解释红军是专门打土豪劣绅的队伍,宣传红军买卖公平的纪律,并请他帮忙购粮。苏观泗这才松了一口气,带着红军战士购粮。
▲ 1930年8月,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红军战士给主人留下充足的口粮后,从米缸中称了26斤大米,并请苏观泗转交购米款二元大洋给主人。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封朱德写给家乡好友的信。
1937年11月,朱德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四川来到山西洪洞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生活异常艰难。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身无分文。他给四川的儿时好友、同学戴与龄写去一封信: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收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
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使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朱德二哥之子——作者注)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我又函南溪兄(寄)贰佰元,恐亦靠不住,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
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
何以清贫至此?在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家书里,也许能找到答案。玉珍: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家中支持当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杨明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朱德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1939年12月,适逢朱德54(虚)岁寿辰。敌后根据地军民决意开一个军民联欢会庆贺他的寿辰,以此宣传德高望重的朱总司令,宣传英勇抗战的八路军。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反对为自己祝寿的朱德只能同意。在他的要求下,庆祝规模一再压缩,只在总部内开了个小型庆祝会。祝寿会这天,朱德热情地把村里年纪最大的几位老大爷、老大娘请来坐在正面的罗圈椅上,自己则坐在一条长板凳上。乡亲们执意要送给他贺礼,朱德推辞不掉,最后只同意接受一面“模范党员”的锦旗。这面锦旗成为他唯一收下的生日礼物,他十分诚恳地说:“我一生别无所求,但愿做一个自自然然的共产党员。”
爱兵爱民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今日,缅怀朱德!
监制 | 刘一鸣
主编 | 孙毛宁 徐蕾莹
编辑 | 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