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心,重医情! 来听听校友会成立大会当日·校友们的心声

不忘初心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08


校友心,重医情!

忆当年一颗红心思报国

看今朝潮头浪涌待扬帆


2019年10月27日

借重庆医科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

暨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召开的契机

四百余名校友回到母校

怀念青春岁月

畅叙同窗情谊

共祝母校明天更美好


 

儿科系转临床医学系1956级校友 朱朝君


还记得63年前,我报到的那天下着细雨,我们坐着有蓬的卡车,沿着通往重医唯一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来到学校(那时候还没有医学院路这条马路,是因为修重庆医科大学才修的这条马路,所以它才叫“医学院路一号”)。初到校园,教学楼只有南北教学楼,只有南教学楼的房顶盖好了,宿舍也仅有一栋可以住人,楼上两层是女生,楼下两层是男生。

右一为朱朝君


十月,我们参加了学校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作报告的是教务处主任陶助理(陶煦),告诉了我们400多名上医人西迁重庆和学校成立过程,以及承诺五年后学校会有很大发展。上课的时候,西迁来的老师神采奕奕、器宇不凡,授课内容也深入浅出,我们便形成了一股优良的学风,后来慢慢稳定下来;毕业后,学校分配我们的工作,我在寄生虫教研室从事科研活动直到退休。

 

临床医学系1957级校友

米灿、马韶华、吴凯南、凃万全


我们是学校的第二届毕业生,刚入校时,校长由陈同生兼任,读书的课本、考试用的考题都和上医一样。当时的校园里就只有南北教学楼,现在的检验系所在地点还是一片山坡、现在的电影院所在地点还是农田。我们在学习之余,便参与到学校的修建中,搬砖、挑泥……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有我们的汗水。

      

利用暑假时间我们修建鱼塘改善伙食,后来生活好了,学校将鱼塘改建为了如今的游泳池;泥泞小路逐渐变成宽敞的大道。我们建设学校,又和她一起成长,很欣慰、很高兴,希望重医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左到右为:王贤俊、陈代碧、李国民、鲍克明


儿科专业1958级校友  王贤俊


:您还记得哪些学生时代的趣事呢?

: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大劳动,小学习”,白天上课晚上劳动,当时刚刚建校,我什么劳动都做过,喂猪、担水、养实验用的小白鼠……回想这些往事都很有趣。


:上一次回到母校是什么时候呢?

:我经常回母校,每年都回来看看。


:今天您回到母校,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吗?

:祝愿母校明天更美好。我将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重医,我无怨无悔。


临床医学系1958级校友 陈代碧


: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老师?

:钱惪老师。他很注重学生品格的修养和医德的培养。在校园中,钱惪老师总会主动地叫住学生,谈一谈最近的学习和近况,关心学生的生活,我很尊敬他。


:有什么想对学校说的话吗?

:我的整个青春都留在了重医,这次回到母校,我十分激动和自豪,希望母校能发展的更好!

临床医学系1958级校友 李国民、鲍克明


学校的变化太快了,当年整个年级只招了400人,现在是2万多人;当初的学校只有两个系,临床医学和儿科,而现在,学校的专业齐全了,人才培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我们见证母校的发展,为母校感到自豪。

 

临床医学系1959级校友 郑履平


:在您的学生时代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解剖老师、生理老师、病理老师......虽然我的头发白了,时间也过去了很久,但我对老师们印象很深刻,很多老师依然能叫上名字。那时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从上海过来的,他们不怕这儿的艰苦条件,他们教学非常认真,在学业和为人上我都受到了他们很多的启发。


:您初入重医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刚进校时心情不太好。重医当时刚刚建校,条件十分艰苦。但也因为重医建校之初,学生们经常会分配很多劳动,加入到学校的建设中,正是在这些建校活动中,我对重医的感情越来越深,最后选择留在母校,一留就是这么多年。

 

临床医学系1961级校友 蒋耀慧


:在您的学生时代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陈运贞老师,她上课为我们亲自演示,耐心的指导我们操作。


:请您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述你回到母校的心情。

:高兴,特别的怀念自己母校,我们是1966年毕业的,已经离开学校很多年了。今天回来很高兴见到重医发展的这么快,心里很激动。


:有什么想对学校说的话吗?

:祝母校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祝福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能够比我们更强,一代胜过一代。

 

儿科系1965级校友刘晋萍


今天能参加这次校友大会特别激动,看到学校发展得这么好,我作为一个老校友特别自豪,尤其是我所在的儿科系水平在全国领先。虽然我最后没有从事儿科工作,但我为学校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我随时都在关注学校的发展,看到我的校友们遍布世界各地,我特别的兴奋。

 

临床医学系1967级校友 谢椅祥


: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老师?

:教授微生物课的老师,他当时对我们可以算是无微不至的照顾,那时候他会通过考试情况,课后专门组织班上的同学复习短板,班上的同学都很感谢他。


:母校到现在最大的变化?

:重医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学生变多了,以前我们一个年级才180人;我们那时候只有南北教学楼,八个宿舍,没有图书馆,也没有电影院,如今校园漂亮多了。

 

临床医学系1965级校友 王丕龙


我们有很多上海来的老师,他们上课可以做到完全脱稿,还带来了许多质量精良的教科书。我们刚来学校的时候,环境十分艰苦,教学楼四周全是农田,设备也很简陋,但是老师们都认真负责地教授我们,大家也非常勤奋地学习,我时常都会怀念起我的学生时代。

右一为王丕龙


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当初校本部教微生物的陈仁溥教授,陈老师授课十分有趣,同学们上他的课都津津有味,还有我们的钱惪教授,非常了不起。

  

儿科系1972级校友 李兆兰、龙成容


:参加第一届校友会成立大会的感受?

:今天校友会上遇见了我们的秦大锡老师,非常激动地拥抱了他。

:当时去往食堂的路还是接力赛跑道,我当时参加运动会在这个跑道上还拉伤了。

:学生时代影响深刻的事?

:印象深刻的要数开学典礼了。我们那届大学生非常不一般,一万人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学校在当时的体育馆为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新生依次上台,每个人在胸前挂上一朵大红花。学校的典礼结束后,又坐上解放牌汽车到重庆市周游一圈,最后在去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会。


:最想对学校说的话?

龙、李:我们爱你母校!

 

儿科学1980届校友 刘俐


校友会的建立对凝聚重医所有校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重医的根源来自于上海医学院,我们的校友都非常优秀。我在陕西工作,陕西的校友们推荐我做组织陕西校友代表人,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一日重医人,一生重医情”,大家让我把这个心意带到校友会的现场,希望通过这个校友会联系大家的感情,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将借重医这个“根使大家团结得更好,更加的温馨有爱,使大家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都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

 

临床医学1980级校友 吴一


我们当时的老师很多是建校初期从上医过来的,他们对我精神上的鼓舞非常大,印象最深的是神经内科的傅雅谷老师。求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去老师家里拜访,客厅墙上挂着一幅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后来傅雅谷老师过世前将这幅字赠予我,他传递给我的精神启迪对我之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我也一直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和后代。

 

临床医学1980级校友刘良明


:您毕业多年,如今再回母校,有什么感受吗?

:要说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更加有生气活力,青春焕发。另一点就是这么多年,学校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让我们这些校友们非常感动,无比自豪。

:说到校园,请问您对大学时期最难忘,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最深的印象就是处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上课时意气风发的状态与严谨认真的态度。在科研工作上,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这些对我们影响很大。他们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更是给了我们很多精神财富。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在校大学生最关键的还是要集中精力把学业做好,无论是以后做教育工作,当临床医生,还是做科学研究,学好自己的专业,打好基础都是学生时代最关键的第一步。

 

医学专业1981级校友 李曦


: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情形?

:第一次到学校是1981年9月,我走进学校大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毛主席像,那个时候自己很开心,老师们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同学。还记得刚到寝室时,我的室友给了我一颗“大白兔”奶糖,自己舍不得吃,当作宝贝放在了枕头下,但是开学学习任务多,等后来再发现时,糖已经化了。

:学校最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发展了。专业枝繁叶茂,当年只有临床和儿科两个专业,现在专业多到我数不出来,我从事的康复医学也是后期发展出来的。校园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校区变成两个校区。学生从全校只有两千多人,一个年级四百多人,到现在在校学生已是从前的数倍。高等教育水平高速发展,从没有研究生教育到现在包括博士、博士后教育的完整体系;科研上,例如王智彪教授的研究发明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学校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们学校在西迁精神的影响下,传承上海医学院发展而来。重医的发展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伟大缩影。

 

预防专业1990级校友 潘传波


:在重医的求学经历,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重医的求学经历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础,确定了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在求学期间老师的指引下,清楚了自己将来应该为什么而奋斗。

:现在的重医和您记忆中的重医有哪些不同?

:我认为重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我求学期间,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改革开放,学校飞速发展。我记得,我们那届招生规模之有300-400人,后面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重医,而招生人数也一下子飙升到了1000,如今学校发展更好了,时代就是这样不停的变化。

 

临床医学七年制2003级校友 杜颖


: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老师?

: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善全教授,他是我们解剖学的老师,他对学生特别的关心,每一个人他都会面面俱到的培养。很仔细观察学生对某个知识的认识,能不能接受和理解,还欠缺什么,然后对应地给学生提高。


:初入重医的心情是怎样的?

:应该说是有回家的感觉。第一年七年制是在外校学习的,虽然那个学校很大也很好,但感觉没有归属感。第二年回到重医,进入校门时,就有一种踏入家门的感觉,觉得很温暖。

 

临床医学2006级校友 周新雨


: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我的导师谢鹏教授。他对我的为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指导。他不仅是我科研的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


:学生时代最难忘的事?

:学生时代最难忘的事情是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期间会遇到困难,但有导师的鼓励和指导,有团队成员的合作,为了研究成果的发布共同奋战了很多个不眠的夜晚,最终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柳叶刀上。


:对母校想说的话?

:感恩母校对我十年的培养,我因母校而自豪。同时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的一名老师,也希望能够把重医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能够把重医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校友办 党委宣传部

校友采访:黄泳琪 李慧珍 李莉 庄淇淇 王曦 杨一凡 孟真真 黄雨姣 冯家瑶 黄小洵 陈靓 李雯 

编辑:黄泳琪


 

往期热点


校友工作里程碑!重庆医科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和钱惪院长一起巡回医疗的日子丨重医春秋

学校“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增至10人!我校漆洪波教授入选

一场阔别36年的重逢丨西迁老专家林琦教授回校

跟着歌声动起来!重医#医生们推出防血栓之歌#

重医人物丨冯磊:让教学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祝福祖国!重医人献礼70华诞MV来了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