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钱惪院长一起巡回医疗的日子丨重医春秋

张才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08



1963年,钱惪参加巡回医疗


一九六九年夏,如火如荼的“文革”搞了三年多了,运动逐渐缓和。完全停课停产搞运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纠正,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顾名思义,即一边恢复上课,一边搞“运动”。该措施无疑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和拥护。在老师的带领下,那年夏天我们医学系六九届甲大班下到綦江地区,一边巡回医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边在綦江县三江六人民医院生产实习。


1969年,张才全在綦江三江巡回出诊


三江六人民医院即后来的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它座落在綦江河畔,依山而建,规模不大,一座两层楼的病房被高大的黄葛树掩蔽着,环境相当安静。綦江河在山下蜿蜒缓缓流过,一座古老的石桥连接通往贵州的公路。三江镇是当时川东地区进入黔东南的重要枢纽,有几个三线建设的国防厂也在三江。人口多,病人自然也不少。但经济欠发达,农民很穷。到医院看病的农民往往是赶场天卖了农产品,卖了鸡鸭蛋后赚了点钱才来看病的。


巡回医疗中,本文作者(右一)与赤脚医生交流


三江六人民医院有床位近百张,分有内科、外科病区和一个简陋的门诊部。医疗设备有限,医疗水平不高。当得知重庆医学院的专家带着医学生到医院生产实习和参与巡回医疗工作时,全院的医务人员都非常高兴,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医疗队外科由普外科方开先医师负责,内科由儿科陈申义医师和传染科陈奇五医师负责。钱惪院长属“学术权威”,还没有完全“解放”,还得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再教育。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认知有些颠倒,激进的观点认为知识越多,越愚蠢。但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钱院长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平易近人的慈祥师长,大家都很崇敬他。用现今的话说,同学们都是钱院长的粉丝。只要是钱院长出门诊,他的周围都围满了学生,来看病的老百姓也里三层外三层的,无论什么科的病人,都盼着让钱院长看病。钱院长也是有求必应,而且看得非常仔细、认真。很快全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一级教授来三江巡回医疗的消息不径而走,整个三江镇都轰动了,甚至几十里外的綦江县城的病人也专程到三江镇来求钱院长看病。“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三江六人民医院当时也着实火了一阵子。


 第三排左五为钱惪,左二为作者张才全照片由医学系六九届孟凡普提供



1971年,本文作者在四川夾江县田间巡医

本文作者(左一)在四川㚒江县开展血防研究


半个世纪过去了,巡回医疗的往事早已淡出记忆,但在与钱惪院长相处的短短日子里,有几件事情却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一个赶集天,门诊来了位中年妇女。她反复右上腹痛有几年了,病痛一直折磨着她。钱院长检查病人后发现她右上腹有一鸡蛋大的包块。老师让我也去实际体验了一下包块的性状。包块在右肋缘下方,硬硬的。而后钱院长问我,这个病人最可能患什么病。我一时答不上来,然后忐忑地猜了一个诊断:可能是肿瘤吧。我还煞有介事地补充了个理由,不然的话这个包块的质地哪儿有这么硬呵。


钱院长摇了摇头,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们,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凡是诊断疾病,总得找出病人患病的主要特征。这个病人目前虽然无腹痛症状,但近几年来右上腹反复疼痛时常折磨着她;这个包块在右肋缘下,正是胆囊底的位置;包块的质地对初学者来说感觉很硬,其实它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性包块,就像一个充满水的热水袋一样,扪上去有坚硬的感觉;这个包块周围是光滑的,也无触痛,关键是它随着呼吸上下而动,表明它与肝脏有关连。钱院长简明扼要地讲明了这个腹块的特点,最后说道,这是个典型的慢性胆囊炎病人,胆囊颈有结石,结石嵌顿阻止了胆汁的排出,引起的胆囊积水。胆囊内一定充满了白胆汁。钱院长的判断最终被以后的手术所证实。

也是一个赶集天,都到散集的时候了,诊断室走来一个病人。六十开外,疲惫的双眼,瘦削的脸颊,看起来老人家病了几天了。老人佝偻着身子,右手撫按着右下腹,缓步一瘸一拐地走进诊室。我们几个同学快步将老大爷扶上检查床。钱院长对我们说,你们观察了吗?这个病人的表现很符合急性阑尾炎合并急性腹膜炎。钱院长自信的口吻,让我们也深信老师的诊断,但总觉得心里不十分踏实。看一眼就能准确判断疾病?这也太神奇了!随后钱院长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并作了一些血、尿的化验检查,将病人收入外科。方开先老师为老大爷进行了手术,果真是急性阑尾炎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几天后病人治愈出院了。


钱院长给我们讲,当时这个病人进入诊室的步态和在检查床上的强迫体位,就非常符合急性腹膜炎的表现。而急性腹膜炎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就是急性阑尾炎,恰好这个病人用右手护着右下腹,印证了我的判断。观察,是医生的基本功,从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开始就要仔细地观察,一个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这种能力的养成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三基”、“三严”对我们医学生十分重要。这句话牢牢的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影响着我此后的学习和工作。

有一次,内科病房收了位发热待诊的病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连续发烧半个月,一般白天发烧,晚上慢慢退烧,第二天又重复,初步检查发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传染科陈其五医生请钱院长查房,钱院长认为该病人患阿米巴肝脓肿的可能性很大,建议行肝穿刺检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基层医院,连B超诊断仪都没有,肝脓肿的诊断与定位主要依赖体格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肝穿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钱院长当时主要考虑到肝穿对该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丝毫没有顾忌他当时还处在“接受再教育”的境地,毅然决然地指导陈其五老师顺利地完成了肝穿,抽到了几毫升巧克力样的脓液,近一步验证了钱院长对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


当天中午大家围坐在职工活动室的乒乓球桌边吃午饭,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观摩肝穿的体会。这时值班医生送来了肝穿的化验结果: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钱院长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匆匆地吃完饭,叫来了陈其五医生,一起去了检验科,我们一群学生也跟去了。钱院长亲自坐在检验台上,熟练地操作起显微镜,反复不厌其烦地仔细观察标本,足足有半个小时,脓液中的确没有发现阿米巴滋养体。同学们都被钱院长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所折服、感动!没有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对这个病人能否诊断阿米巴肝脓肿?钱院长说,当然找到了阿米巴滋养体可以确定诊断,若脓液中没有找到也不能完全否定该诊断。


如何看待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这给我们医生们提出了严肃而实际的问题。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心电图、各种化验检查,甚至病理学检查,一定要结合临床实际,综合分析才有意义。仔细的了解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这个对于我们实习医生来说,尤为重要。就我们这个病例而言,典型的巧克力脓液,足可以与细菌性肝脓肿相鉴别,也可以作为阿米巴肝脓肿的有力证据。最后钱院长建议用灭滴灵治疗这病人。半月后这个病人痊愈出院了。




1983年春,钱惪院长在图书馆前与80级学生合影


    在三江巡回医疗的日子虽然繁忙、艰苦,但过得愉快而充实。我们很幸运,临床实践的第一课就遇到钱院长这样的好老师。老师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识,对病人慈爱的情怀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教育和鼓励,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努力奋斗的目标。

今天(作者写作本文时间—编者注),正好是暑假后七年制实习生走进病房的日子,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和对知识渴求的眼神,我很欣慰。我有责任把钱院长等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传递给这些年轻人,让重医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和尊师重教的美德薪火相传,让老一代重医人为之努力创建的重庆医科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张才全

 



重医六九届医学系毕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研究室副主任。2014年退休后返聘至今,现在附一院胃肠外科工作。


作者:张才全

编辑:党委宣传部


 

往期热点


重医春秋丨身无半亩立医志 心忧天下报家国——记重医附一院首任院长左景鉴

重医春秋丨百年钱惪(上):赤诚铸医魂 丹心沃杏林

重医春秋丨百年钱惪(下):行知为师表 立德为世范

重医春秋 | 戎马书生陈同生——重庆医学院首任院长的传奇人生

重医春秋 | 一个关于400位上海人西迁重庆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