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时刻 | 坐热基础研究“冷板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早上八点,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简称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的材料研究室,常常有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或是站在测试仪器前思考显示屏上划过的电流曲线,或是拿着手电筒和碳化硅晶圆,仔细观察其质量,再一一细心记录。他的一天,从对碳化硅“病情”的“诊断”开始。
他是来自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的博士后黄渊超,也是科创中心2021年度优秀员工。本期“科创时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在科创中心的奋斗故事。
坐热基础研究“冷板凳”
近年来,碳化硅材料已成为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性行业,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和信息通讯等领域。
黄渊超介绍道,掺杂是赋予碳化硅不同电学性质最基本的方法,其中p型掺杂是碳化硅的“短板”。由于p型碳化硅衬底电阻率很难降低,严重制约了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首先就是要找到“症结”,这就是黄渊超在科创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探究限制碳化硅p型掺杂的主要原因以及实现低电阻率的p型碳化硅衬底制备。研究中,黄渊超发现了制约碳化硅p型掺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即通过“铝+钛”共掺法降低Al的电离能和在非热力学平衡的条件下氢掺杂进入碳化硅以消除碳空位对空穴的补偿效应。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项实验的行进过程繁复而漫长,一个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完美呈现往往要经历千万次的失败和试错,而黄渊超却始终谨慎从事、一丝不苟。每一轮实验周期都长达一周,团队需要24小时通宵值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科创中心凌晨的模样,他都见过。黄渊超说:“只有源自内心的真挚热爱才能够支撑自己排除一切干扰,克服各种困难,矢志不渝、精益求精地探求真理。”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2020年9月,伴随着科创中心的顺利开园,黄渊超来到这里,成为了第一批“科创博士后”。在这里,他获得了自己的历练,也见证了科创中心的成长。从0到1,他参与了实验室的设计搭建、设备采购,助力了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重点实验室的落成。
两年博士后科研之旅即将完成,黄渊超表示自己还将继续以“国之大者”的情怀,奋力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回望在科创中心的两年,他坦言这里有一份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他、鼓舞着他前进。黄渊超说,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依然面临一些急迫的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科创中心正在瞄准“卡脖子”问题集智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这也是他选择来这里做研究的原因。黄渊超认为,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尽管自己的研究只是其中的小小一环,却也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路上不可缺失的一环。
此外,黄渊超指出,科创中心一直以来都在交叉学科领域做新的尝试、坚持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对接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努力让更多科研成果扎根并应用在经济社会实践中。未来,黄渊超还希望自己能在科创中心完成从科研思维到产业化思维的过渡,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让科技论文真正落在祖国大地上。“科创中心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在这里我总能看到技术成果转化的巨大潜能。”黄渊超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科创中心,这些既能勇攀科研高峰,也愿甘坐“冷板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像是科技创新的滚滚钱潮,汇聚成一往无前的大江大河,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文字/图片:孔晓睿
本文编辑:孔晓睿
推荐阅读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