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岩等|北斗走出去,赋能数字“一带一路”
端午
安康
北斗走出去,赋能数字“一带一路”
韩立岩 陈建宇 姚婷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5期
简介:韩立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191;陈建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姚婷,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200433。
作者:韩立岩、陈建宇、姚婷
内容提要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完成标志着建设历时26年的北斗工程迈入全球发展的新阶段。“北斗走出去”行动已经伴随“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奠定了大发展的商业基础。本文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赋能的角度阐述“北斗走出去”融合“数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商业模式和风险管控,从北斗融合“数字一带一路”白名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发展、人力资源培育、示范项目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北斗系统 数字革命 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
一、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现代化征程的标志,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准。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数字赋能是核心要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抓手。历史上殖民主义的资本输出完全遵循宗主国的商业原则,通常是将过时技术投资到殖民地国家,挖掘过时技术和产能的商业潜力,而不顾投资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本质上讲,中国不是欺凌和盘剥合作伙伴,而是平等地通过援助、贸易与投资实现发展上的共赢。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出发,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共享技术创新和先进发展理念。
数字化赋能是信息革命的大浪潮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的核心,适用于一切领域和一切产品。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合作项目是全方位的,但是侧重合作方的具有最迫切需求的领域。因此,在每一个项目中融入数字技术手段,可以在这些重要领域实现与西方国家的同步发展,甚至实现弯道超车。例如,在移动通信、数字传输和导航方面,中国的北斗系统和移动通信5G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形成了突出的示范效应。而移动支付和高铁更是在包括发达经济体的全球范围起到引领作用。2012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经济“新常态”中,数字化赋能成为新产能的标志,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赋能得到行业内和资本市场的认可。这是中国企业的硬功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载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大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是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为高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将为数字化赋能提供最为重要和最为有力的手段。在具体形态上,北斗系统是“太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北斗“走出去”可以革命性地提升“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的技术层次,丰富合作内容,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助力“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延伸。二、“一带一路”的数字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的共同发展谋求的是以合作共赢模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百年大计,其发展理念应该遵循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自然观。绿色“一带一路”和数字“一带一路”是技术与投资的核心属性,而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数字化助推,绿色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合力。从信息革命浪潮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融入北斗“走出去”的战略优势在于数字化,表现为对全行业、全产业,乃至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赋能。“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大多数属于发展中经济体,其特点就是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要交通先行,这个交通(communication)自然包含信息通讯,空间维度的通讯是“一带一路”需要持续加强的领域。美国的GPS走在了前面,但是从军事和商业的要求出发,30年来美国GPS的全球布局聚焦在战略地区和商业发达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这是GPS的薄弱,是北斗的责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将给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插上数字革命的翅膀。
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智能驾驶、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能终端等大众化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建设。2020年7月建成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依托天上的卫星组网和地上的地基增强系统,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和全球经济体提供更强的功能和更优的服务。北斗具备的高精度特色服务势必成为数字时代超越美国GPS的重要抓手,而国产北斗芯片将为北斗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与供应链上的保障。在国家北斗重大专项支持下,目前中国已在全球建成2 600余个北斗地基增强站,可为全球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已实现自主可控,性价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从早期的130nm、90nm工艺,到目前的17nm工艺的演进,单位成本显著低于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三个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北斗系统为广阔的“一带一路”和全球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与不同层次需求提供优质时空信息服务,是“一带一路”的数字基础设施。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将自己成功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稳步地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须一提的是,随着北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助力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在无人机消杀、社区无人配送等方面的优质表现,北斗全球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对于抗疫长期化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后疫情时代,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大规模改造势在必行,中国北斗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主力作用。三、长期战略支撑
卫星导航系统是提供时空基准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实力的象征,更是国家安全、国防及交通、通信、金融、能源等经济社会命脉重要基础设施的基础。北斗“走出去”,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重要领域,致力于促进合作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其战略意义在于有助于增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包容,形成长期合作共赢的有力战略支撑。国家层面两个相关白皮书(2016,2020)系统诠释了北斗系统发展理念和政策主张以及北斗产业发展思路。
(一)“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北斗基础设施持续推进
北斗三号系统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并面向全球开通服务,目前共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包括24颗MEO卫星、3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面向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授时(RNSS)、全球短报文通信(GSMC)和国际搜救(SAR)三种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SBAS)、地基增强(GAS)、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区域短报文通信(RSMC)四种服务。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方面,北斗系统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5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方面,通过14颗MEO卫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试用服务,单次通信能力为40个汉字字符。地基增强服务方面,北斗可以在地基增强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定位与导航服务,以及事后毫米级定位和加速定位等数据增值服务,目前国内商业用户超过300万,国际用户遍布世界各国,北斗加速定位服务日服务次数超过20亿次。
(二)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经济体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北斗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产品,所提供的精准时空服务可为“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发展提供新的数字赋能的引擎动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作为,北斗应用逐步在海外落地,北斗相关产品和服务已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助力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效果。目前,已完成中巴首批合作项目实施,正在推进中俄首批10个标志性合作项目。在突尼斯建成中阿首个北斗/GNSS中心,提供卫星导航应用体验、监测评估、教育培训、联合研发等服务。在北斗/GNSS中心框架下,推动与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突尼斯、苏丹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展北斗示范应用。开展面向阿盟及非洲地区、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卫星导航专题培训班,开展联合国卫星导航硕士班培训、暑期学校等教育培训活动,增进国际学员对北斗的了解,激发应用北斗的兴趣。结合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国家战略,通过实施广西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发挥区位辐射优势,积极向东盟国家推广北斗应用,北斗在泰国智能仓储、摩托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双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促进北斗在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落地应用。
(三)增强沿线国家与“一带一路”项目战略融合的新支撑
北斗应用领域广、渗透性强,国际应用越广泛,共同发展的长期价值就越显著。北斗“走出去”可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互信与长期发展的战略融合,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行动。从市场应用的角度,具体服务商业领域的合作共赢,助力数字经济意义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战略与中国北斗的深度融合。围绕北斗落地应用领域,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见证下签署了中俄、中巴、中沙、中伊等合作文件,并与俄罗斯、巴基斯坦、泰国、沙特、伊拉克、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阿拉伯科技海运学院等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机制,签署80余份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声明、协议、意向书、纪要等重要合作文件,合作内容涉及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测试评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研发、宣传推广、应用产业化等多个领域。北斗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瞩目的数字技术领先的“世界品牌”,北斗朋友圈持续扩大也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持续提升。
四、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基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需求,北斗“走出去”已经形成系统思路与发展路径。第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第二,以中俄、中阿、中非、中国-中亚、东盟多边协调机制为依托;第三,以东道国需求为图1北斗商业模式出发点,聚焦地基增强系统(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重点行业、区域、数字经济等应用场景。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得到国内北斗企业、“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广泛认同,基于北斗“融网络、融数据、融终端”的天然特性,未来北斗“走出去”正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数字化发展、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一)地基增强:建立地基增强系统供给端、结合“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
该发展模式主要从供给侧出发,通过重大工程、洲际物流应用等重大项目,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为基础,推进北斗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体系化应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北斗高精度特色服务的基础设施。由于北斗高精度特色服务可为智能终端提供精准的时间和位置标签,具备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融合的特性,势必推进北斗从单一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未来万物智联时代的新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2021年,北斗持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当前,中国已实施阿尔及利亚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项目,建设可覆盖阿尔及利亚全境的地基增强地面站网及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中心;推动在柬埔寨、阿联酋等国家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网,可为国外各类用户提供亚米级、厘米级以及事后毫米级定位服务;此外,支持了尼泊尔、巴基斯坦建立国家现代化大地基准及其框架,援助尼泊尔大地控制网恢复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项目,援助巴基斯坦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建设项目等。地基增强系统是提升北斗应用竞争力的基础,具有百年大计的效力。北斗系统高精度产品已销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包含30余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前谋划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全球布局和“天地一体化”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市场布局,势必助力中国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发展红利,形成具有中国创新特色的国际竞争力。(二)融合5G:建立大众应用需求端、结合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融合推进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主要从需求侧出发,通过制定北斗相关定位、导航与信息传输标准,建立北斗测试平台,鼓励东道国智能终端企业与北斗芯片企业合作,支持北斗网络辅助定位平台建设。其市场价值体现在为智能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能力、提升北斗在智能手机中的使用率、借助手机等信息通信产品的出口推动北斗走出去。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布局北斗三号移动通信国际标准,首批支持北斗三号B1C信号的5G标准正式发布;并积极推动相关行业协会加快制定智能设备采用北斗技术的相关标准规范。
(三)行业数字赋能:建立行业应用需求端、结合重点行业走出去搭车推进的发展模式
该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北斗融入央企海外应用工程建设,推进北斗在交通运输、智慧施工、智慧物流等重点行业国际化应用。当前,中国已成立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该平台在国资委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指导下,由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国商飞、中国通号、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所属单位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央企强强联合,聚焦海外工程,打造从方案、到产品、到服务的一站式北斗应用解决方案,推动北斗海外产业发展,目前发展到45家央企60家单位。例如在海运领域,已实施基于北斗的全球海上航运应用示范工程和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工程,通过交通运输行业推动北斗走出去。在资源领域,已启动缅甸扬子公司萨比唐和七星塘铜矿北斗安全监测项目。在智慧渔业领域,实施缅甸渔业管理系统项目,提供包括1 000套基于北斗的船载导航定位终端、渔业管理平台及运营服务。在能源领域,建设老挝南湃水电站北斗高精度安全监测系统。在智慧交通方面,建立中蒙跨境运输北斗短报文车辆管理系统,在白俄罗斯建设并成功运行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交通设备。
(四)区域融合:建立区域应用需求端、结合重点地区区位优势借势推进的发展模式
该发展模式主要指结合北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区域应用,以多边合作的方式推进北斗“走出去”。当前,中国-东盟信息港系列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广西北斗综合位置服务平台并投入业务运营,以及建成中国—东盟北斗/GNSS中心、中国—东盟北斗时间分中心,面向东盟国家推动北斗应用和产业发展。值得强调的是,2018年以来,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快速增长,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国际贸易总额排位第一的经济体,这一趋势得到继续增强。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是典型的合作共赢的成就。借此东风,北斗项目的东盟跨区域合作应当成为“北斗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合作的成功案例还有黑龙江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显著带动中国—俄罗斯远东边境北斗的应用,为该地区更大范围的跨国合作打好了基础。
在安保领域,“北斗走出去”项目发挥着独具影响力的作用。典型案例有,启动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安防安保北斗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国内打造样板间,在安防安保领域开展体系化应用,面向中巴经济走廊推动北斗在安防安保领域的应用。五、风险管控
近年来,随着北斗系统向亚太和全球相继提供服务,北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北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海外开始成功落地应用。但是,在利益交错且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美贸易战与技术战、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北斗“走出去”要面临地缘政治、技术、市场、法律和文化等诸多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预判和识别,通过推动与其他GNSS兼容共用、借力政府间合作平台,降低走出去风险。
(一)地缘政治风险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进入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一霸独大的单极世界。然而结束过去两霸争雄的冷战格局后,世界的地缘政治风险却更加扑朔迷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几乎所有地区。特别是美国先后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遗留了政治持续动荡的局面;美国策动叙利亚内乱,扶持恐怖组织,导致其陷入十年国家灾难,经济濒临崩溃;美国先后制裁伊朗和土耳其,使得相关地区陷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不利局面。美国制造的动荡区域在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上倒退数十年,阻碍了相关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北斗系统在高风险地区的商业开发必须充分估计其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间合作手段和国际合作模式,遏制破坏势力的干扰。在商业项目的推广上要谨慎推进,精心设计风险应急预案。
防范和化解地缘政治风险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中国牵头的投资伊拉克石油开采的国际合作。中国需要伊拉克石油,伊拉克需要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但是伊拉克动荡持续,美国还在深度介入伊拉克战争的余波。如何应对这复杂和不确定的地缘政治风险?仅仅是中国和伊拉克的双边合作将面临突出的地缘政治风险,灰犀牛事件就摆在那里。中国石油公司的智慧在于多边国际合作。中石油牵头组建了中国、伊拉克、法国、马来西亚四个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合资的项目公司,在股权和治理结构上形成防范多种地缘政治风险的保障机制。实践效果是成功的。与法国公司的合作避免了西方国家的责难,与马来西亚公司的合作获得伊斯兰世界的理解,与伊拉克政府与石油公司的合作满足了双方的战略需求。这是一个四方共赢的范例。在伊拉克内部冲突突发的时候,只有这个国际合作没有中断运行,平安度过危机。(二)系统服务的技术风险
2019年7月伽利略系统出现了长达6天的服务中断,震惊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是典型的技术风险事件,为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的技术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开通服务,从分离的多块区域服务走向全球全覆盖的融合服务。新信号、新平台、新功能等方面能否按国际标准和新型数字化市场需求长期稳定运行还存在诸多方面的技术风险。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而全球地理、时空信息服务和有关数据仍被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主导,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作为国之重器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了其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立足战略高度、重视有关技术风险。从北斗系统的市场环境与特点出发,技术风险的范畴侧重国际标准的动态合规、在各个应用领域与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系统的兼容、自然环境冲击的应急与救援等方面。在技术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要在项目准备阶段,做好充分的技术风险防范的预案。结合目前实际,应加快推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各环节专利布局。此外,在具体项目中,应充分调研落地国有关技术环境、用户使用习惯等情况,切实掌握当地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采取成熟、可靠的技术路线进行适应性改造,从技术标准的动态国际演化上保障项目执行。当前要着重解决全球可观测的跟踪站布局完整问题。
(三)国际竞争的市场风险
北斗系统已全面深入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多边平台协调,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核心系统供应商之一,并逐步进入相关国际组织标准。但是,北斗系统的海外应用目前属于“量不够、不够亮”状态,其市场影响力没有形成。北斗作为后发系统,在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话语权仍待提升,特别是美国联合欧洲遏制和阻碍中国崛起的形势会持续下去。北斗系统直接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和为全球提供公共品与商业服务的努力,其战略价值和商业价值无可估量。由于北斗系统主体的自主可控,美国不能实施技术封锁,因此商业上打压必然是美国的首选。美国管不了“一带一路”的大部分国家的选择,但是可以进行间接关联的贸易制裁和技术制裁,这将导致市场风险的加剧。即使没有政治干扰,当前卫星导航全球应用竞争日趋激烈,GPS必然全力保住其全球市场垄断地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在大中城市拥有较大的服务,已有客户习惯了GPS的使用,他们对北斗系统缺乏了解、缺少信赖。
因此,北斗服务企业“走出去”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初期投入多、周期长、回报慢、综合成本高等实际困难阻碍着北斗市场的培育。尤其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缺少北斗系统完整的服务网络和合作联盟,支持北斗新信号的应用产品很难个体单独发展,不具有国际市场准入能力,后续适应性也不强。(四)法律风险与文化风险
截至2021年2月,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达到140个,另有31个国际或者区域性合作组织。这是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国际发展计划。合作规模如此之大,必然跨越所有世界现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形态。对于北斗系统的推广和运行而言,这就带来需要认真对待的法律与文化冲突。中国与美国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国力主并力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绝不会轻视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和民族文化。以北斗为范例,中国一定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之路,以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境界。因此,认知和化解法律风险和文化风险,绝不仅仅是投资问题或者商业问题,而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问题。
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道德、伦理以至法律的论题。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140个国家对于数据安全与数据隐私的文化认知与法律安排是多样化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将尊重东道国的法律与文化放在第一位,采取分类的合作模式与应急预案。
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共识与国际惯例,涉及星基增强、系统兼容、精密定位、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关键问题与增值服务。与国际组织和现行主要系统的合作与对接体现了高超的战略思维与合作策略,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准备。“北斗走出去”还面临走出去的外交支持、国际组织协调与认可、与东道国的政府沟通、法律支持和文化沟通等关键问题。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北斗走出去还需要建立健全政企统筹、协同推进的良性运行机制;国家卫星导航条例尚未出台,北斗走出去面临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标准等诸多风险;需要各部门在财政支持、出口退税、金融信贷、项目落地、标准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协作创新,合力保障北斗走出去。六、政策启示
数字“一带一路”和绿色“一带一路”是发展新阶段的标识,推进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项目数字化赋能是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思维。从指导思想上,应该继续实行政府引导市场竞争的商业模式,形成中方与东道主的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合力,有序推进北斗系统的落地。
第一,将北斗应用与减排标准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白名单,实施中方与东道主的双边政府、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的绿色金融投资模式,以绿色化数字化激励手段推进北斗系统的示范应用。
第二,以双边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实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为北斗系统的全方位应用提供基础设施。
第三,双边政府机构提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技术培训,为北斗系统走出去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第四,选择适应各个经济体实际需求的代表性示范性领域,开展北斗提升数字化赋能的示范工程。智慧交通、精准农业、远洋运输、智能施工、防疫物流等方面应该是考虑的重点。(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5期第3—11页。)
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rem.cueb.edu.cn
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