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昌等|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基于“资源-能力-关系”框架的组态分析
❖ 投稿网址:http://rem.cueb.edu.cn
❖ 联系我们:jjyglyj80@126.com
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基于“资源-能力-关系”框架的组态分析
张吉昌 龙 静 王泽民►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2期
► 作者简介:张吉昌,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龙静,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泽民,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冲击为观察窗口,本文基于“资源-能力-关系”的理论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分析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检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管理者能力、创新能力、员工薪酬激励和企业社会责任六个条件对组织韧性的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资源-能力-关系驱动型;资源-能力驱动型;资源-关系驱动型。(2)无论民营企业通过哪条路径构建组织韧性,资源(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或沉淀性冗余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驱动条件。(3)相较其他条件而言,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管理者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民营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4)在一定情形下,资源、能力与关系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研究结论为揭示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组织韧性;民营企业;资源-能力-关系;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倡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经济发展可持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重大冲击。业界和学界对此广泛关注并激烈讨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组织韧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若不具备组织韧性,就会在“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面前不堪一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企业的组织韧性如何形成成为当前极具理论突破性和实践需求性的热点话题。
组织韧性作为韧性理论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延伸,是指组织在遭受危机事件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到最初状态的结果。企业的组织韧性越强,越有能力识别和应对危机事件冲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实现损失最小化、生存概率最大化的目标。围绕组织韧性的相关主题,学者们主要基于资源、能力和关系视角开展研究,其中,资源视角主要探讨企业的资源基础对组织韧性的影响;能力视角探讨企业核心能力如何成为组织韧性的驱动因素;关系视角则探究企业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储备对组织韧性的作用。事实上,学者们已经对组织韧性进行了长达近40年的探索,在丰富和加深人们对组织韧性的理解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在理论视角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专注于对单个理论视角的检验,忽视不同理论视角之间的协同与整合,这不利于识别组织韧性形成的关键条件。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检验单个变量的“净效应”,而没有揭示多个变量间的“联合效应”。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高韧性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并非单个因素的“净效应”结果,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受到不同层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传统回归分析却无法很好地解释这种因果复杂性问题。第三,在前因互动关系方面,鲜有研究对不同因素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索,而多种因素间的互动可能产生互补作用或者替代作用,这限制了管理者对组织韧性形成的背后资源、能力和关系等多重因素间协同匹配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理解。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借助组态视角,尝试整合不同的理论视角,实现不同视角之间的协同与互补,而不是继续割裂不同视角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冲击为观察窗口,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使用中国1 356家民营上市企业样本,基于“资源-能力-关系”框架,通过研究资源、能力和关系三个关键因素对组织韧性的影响,识别出高组织韧性的驱动机制,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存在哪些条件组态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组织韧性;(2)哪些条件对于组织韧性更为重要;(3)哪些条件间存在匹配与替代关系。
二、创新之处
第一,本文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从资源端拓展至能力端,从组织内拓展至组织外,基于“资源-能力-关系”理论框架识别出组织韧性形成的关键条件,解释了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组织韧性的多重组态路径表明,任何一种理论视角都无法充分地解释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无论是资源视角、能力视角,还是关系视角,综合不同的视角才能够提供有说服力且合乎情理的答案。这也是响应了威廉斯等(2017)、单宇等(2021)关于倡导危机情境下对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进行拓展研究的呼吁,能够为后续的组织韧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第二,通过组态视角的研究,本文揭示了影响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影响机制是一种多条件组合的并发机制。资源、能力、关系视角下的6个前因条件均不构成组织韧性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条件组合才能提升组织韧性。相比以往文献中研究各前因条件与组织韧性的线性关系,本文详细阐释了各前因条件存在的替代关系与互补关系,得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解答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深化了管理学中组织韧性前因驱动要素的研究。
第三,本文将QCA方法引入组织韧性研究中,这不仅是为该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更是革新了对高组织韧性现象的认识论基础。QCA方法背后的组态思维,是对主流定量研究中净效应思维的一种补充,为认识和解释组织韧性现象的因果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视角。
第四,韧性衍生于逆境,本文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作为研究切入点,是对组织韧性研究情境的全新探索,也进一步响应了近期国内外管理学界关于倡导开展现象驱动研究的呼吁。这些研究发现为更精细地理解高组织韧性现象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构建组织韧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冲击为观察窗口,基于“资源-能力-关系”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1 356家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管理者能力、创新能力、员工薪酬激励和企业社会责任6个条件对组织韧性的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资源-能力-关系驱动型、资源-能力驱动型、资源-关系驱动型。(2)无论民营企业通过哪条路径构建韧性,资源(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或沉淀性冗余资源)均是必不可缺的驱动条件。(3)相对其他条件而言,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管理者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民营企业的组织韧性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4)在一定情形下,资源、能力与关系三者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二)实践启示
第一,“殊途同归”,资源、能力、关系三重条件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出高组织韧性形成的复杂性。民营企业应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加强资源、能力、关系各因素之间的协同整合与联动匹配,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组织韧性的战略。如组态S3所示,即使在能力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对资源条件和关系条件的塑造,也是提升组织韧性的途径。
第二,“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民营企业应加强现金流管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原本长期面临资源短缺的中国民营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从构建组织韧性的角度出发,民营企业要想灵活应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增强其风险承担能力,就需要适当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能够给危机中的企业带来希望,这同样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应发挥管理者才能,变革求新。这场疫情可以看作是检测企业管理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试金石。一方面,根据本文结论,民营企业的沉淀性冗余资源是否能对外部危机事件的冲击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与管理者能力息息相关。民营企业需要做到人尽其能,特别是发挥有能力的管理者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鼓励有能力的管理者积极进行合理的战略变革,带领企业走出危机。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自我突破,寻求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不确定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致使鞋服民营企业红蜻蜓四千家门店歇业,董事长钱金波带领管理团队将“沉睡”的客户资源进行激活,利用新零售思维实现线上营业额的逆势增长。
第四,“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民营企业应激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惠关系。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是构建韧性以应对系统性危机的关键途径。民营企业不仅仅需要与员工建立互惠关系,还需要与顾客、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关系,关系越强,企业就越有能力抵御风险和危机。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2期114—129页。)往期回顾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rem.cueb.edu.cn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