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为什么要撤销南洋大学?
新加坡眼旗下账号,点击左上角关注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以及全球华人心中抹不掉的记忆。南洋大学的关闭,至今仍是许多人心头的痛,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解、无奈、惋惜,可谓百感交集,百味杂陈。
南洋大学1974年经济系毕业生吴毓均:为什么要关闭南大?对于关闭南大,吴毓均至今仍感到疑惑。他当年自南大毕业后,在蚬壳石油化工公司任财务会计经理26年,和英校生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他受访时说:“新加坡1965年被踢出马来西亚,前路茫茫,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南洋大学的问题,要以关闭来解决?“新加坡建国有很多奇迹,政府纠正偏差的工作做得很好;例如取缔霸王车,解决路边小贩问题,把污浊的新加坡河弄得清澈可鉴。南大即便先天失调,也能靠后天调养。其他都能做好,为什么南大不能做好?为何要以关闭它的下策来解决? 中国崛起,新加坡已经没有了华文强、能够和中国周旋的人才。这让我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关南大?”
南洋大学1971年历史系荣誉班毕业生柯木林表示,南大的问题其实可以好好解决,有不同的结局。他说:“我同意南大问题很复杂。它不是纯粹的华文教育问题,它牵涉到教育、政治、大环境和个人情感问题。只有长时间远距离才能看清楚南大事件。“我认为当时如果大家能平心静气好好地谈,应该还有谈的余地。当初如果能抱着‘一切为了南大,什么都可以谈’的态度,不会搞到后来的地步。”
南大1971年中文系毕业生耶亚华说:受客观因素制约,耶亚华是马来人。他在德光岛世代当渔夫的父亲从小要他进华校,要他去了解为什么华人可以两手空空来到南洋,很快成为小老板或大老板的原因。进南大前,他是黄埔政府华文中学第一届毕业生。谈到南大被关,他充满无奈。他说:“失去母校固然很难受,谁愿意看到自己的母校关门?但这是受客观因素制约,我们没有办法,我也只能接受,必须接受我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李炯才说:“失去南大是非常可惜的事,中国崛起后新加坡找不到双语兼通的人才,假如南大仍旧存在,该有多方便?现在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太差了,程度太低了,我的女儿是特选中学学生,却看不懂《联合早报》,我问很多年轻人,都说没办法看早报,看也没有能力,不要说写了,现在程度太低了,怎么办呢?”
在新加坡38届讲华语运动的活动中,在使用华语上又出现乌龙, “读” “渎”分不清,“听说读写”被写成了“听说渎写”。类似情况在新加坡时有发生,曾经就出现把“防止老人跌倒”写成“推广老人跌倒”等等,可见新加坡现在华语水平下降的程度了。
著名文化工作者韩山元说:“南大不仅仅是一所学府,它还承负着百多年来,东南亚华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深沉的感情。南大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标志,成为千千万万华人感情的支柱,所以当南大被关闭,东南亚的华人顿失所依,他们伤透了心,精神上失去重要的支柱。南大一砖一瓦,可说凝聚了东南亚华人的血汗;南大的事,不单单是南大生的事,而是全部华人的事,为南大出钱出力的人是数不清的。当时马来亚每个州的华人都把南大当成自己的光荣成就。马来亚旅行团游新加坡,南大是必游之地,他们到南大的纪念碑、牌坊拍照,抚摸南大的一砖一瓦,感觉都是盛载着自己对南大的心血。”
韩山元忆述南大代校长吴德耀曾对他说:“南洋大学应该保留作为一所华文大学,或者是双语并重的大学,这样才和新加坡大学有区别。有两所大学竞争,这对国家不是坏事。为什么一个国家只能有一所大学呢?(当时新加坡还没有其他大学)只有一所大学,会养成惟我独尊的骄傲,这不是好事。所以,有两所大学对国家才是好的。只有一所个大学,这所大学会败落,国家也会败落。”
李光耀也多次赞扬过南大精神,特别是赞扬南大生在任何挑战下,都拥有强烈的求存精神。事实上,南大学生以及所有南大创办人,南大理事先生们都拥有南大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的品质:永不忘本。"永不忘本"是中华文化"百善孝为先"中"孝道"的核心精神。"永不忘本"是中华民族历代英明帝王治国兴邦的第一道德原则。
"永不忘本"所产生的凝聚力保持中华民族过去五千年的生存和繁荣。也正因为此"永不忘本"的南大精神,南大创办人和理事先生们自始至终坚持忠于民族教育的使命 。”
恢复南洋大学名称有五点理由
一、品牌效应
商品有品牌,一个名牌商品的商标价值有的可能高过其商品价值。中国目前正在振兴“老字号”,发掘老品牌的价值。学校名称也是品牌,为什么一些新办的大学要“傍名校”,因为名牌大学也有“含金量”,社会上对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的看法是不同的。南洋大学曾经是新加坡的名牌大学,创造出多个第一,其品牌价值无法估量,这个名称就是新加坡的无价之宝。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南洋理工大学的品牌效应
1. 从校址校名上来说,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与过去的南洋大学有着深深的历史渊源。首先是名称上近似,南洋理工大学与过去的南洋大学只有两个字的区别,只是之间多了“理工”两个字。从文字简单明了来说,当然是“南洋大学”的名称更好。从学校地址上来说,南洋理工大学与过去的南洋大学也在同一个学校地址,只不过新校区在纬壹路,主要部分还是在南洋大学的老校区,很多不了解新加坡国情的人,还以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就是过去的南洋大学更名的,人们不理解的是,更名应该是由繁到简,南大却是由简到繁。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后,还可以使建校的历史向前推移26年,即由现在的1981年建校,改为1955年建校,使建学校的历史超过新加坡建国的历史,成为一个悠久历史的学校。
2. 于右任题词的“金字招牌”。“南洋大学”的校名是于右任题词的,现在题词的牌楼仍然在南洋理工大学内。在南洋理工大学内仍然保留有过去的南洋大学的一座白色牌楼,上面几个大大的黑色墨宝“南洋大学1955”就是于右任的手笔。 这座牌楼在1980年南大被关闭时,上面的题词也被铲除,沦为无字牌坊。1981年,牌坊挂上新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英文字样 。1986年理工学院换校门后,牌坊二度沦为无字牌坊,直到1998年政府将它列为古蹟,并到2000年才修復完毕,挂回南洋大学1955的字样。于右任属于中国海峡两岸都能接受的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在华人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个“金字招牌”丢掉实在太可惜了。
目前,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都看上了“南洋大学”这个金字招牌,一些老的南大校友,建议在印度尼西亚或者马来西亚成立“南洋大学”,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有人提出在本地区成立“南洋大学”。也不排除新加坡也有人认为,如果恢复“南洋大学”无望,是否可以考虑另起炉灶,再成立一所新的“南洋大学”。
3. 陈六使的“影响”还很大。 陈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倡议和创办了南洋大学,并捐献新币500万元作为建校基金,同时又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523英亩在裕廊路地段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以说没有陈六使就没有南洋大学。
陈六使于1972年逝世,享年76岁。
1974年,陈六使铜像安置在南大校园内,供世人瞻仰,同年设立了“陈六使奖学基金”。1998年,在南洋理工大学又设立了“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邀请杰出学者前来讲学。
1997年12月,香港南洋大学校友会出版了陈六使百年诞纪念文集,以纪念他对南洋大学和本地教育的贡献。可见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与南洋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六使的塑像天天在“证明”,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就是原来的南洋大学。
4. 有海外唯一的华裔馆。
坐落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华裔馆,是前南洋大学行政楼,该大楼建于1953年,1999年正式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也是全球除中国以外,唯一一个专注于海外华人研究的大学研究中心。在华裔馆通过其永久馆内的展品,对华人身份认同的课题进行探索。成立于 1995 年的华裔馆最初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后于 2011 年重组为南洋理工大学旗下的一个自主研究机构。从成立至今,华裔馆一直都是靠私人捐款和政府拨款维持运作,在证明大学与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5. 南洋大学是一个很有人文风味的大学。中国著名人士林语堂曾经担任过首任校长。据南大校友回忆,南洋大学是一个很有人文风味的大学。南大创校于上世纪50年代,因为历史因素,当时未能从中国大陆聘请学者,中文系老师多来自港台和海外,像凌叔华、苏雪林、刘太希等, 建校纪念碑则由佘雪曼所书。现在创办的大学,很少具有这么丰富的人文底蕴。只有恢复南洋大学的名称,才能充分发挥南洋大学的品牌效应。
二、名正言顺
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已经不是单纯的理工类大学了,而是一所多元课程选项的综合性大学,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下设12所学院, 她的文科院校名气越来越大,如其中的孔子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等都是文科类的院校,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
南大商学院(即南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荣登全球MBA百强排行榜,既是本地唯一,也是亚洲三所同时获得欧洲质量发展体系及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两项国际认证的商学院之一,这些国际认证强化了商学院在经营与管理教育方面的 标志形象;文学院属下设有新加坡首家提供艺术、设计与互动数码媒体学位课程的专业艺术学院、着重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以及扬名亚洲的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南大设有两个自主机构,其中国立教育学院是新加坡唯一的师资培训专业学府,同时也以本身优越的软硬体条件,为新加坡与区域的教育界提供研究咨询服务。另一自主机构——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其属下的国防与策略研究院是世界权威的恐怖主义研究机构。
目前南洋理工大学还在大力发展文科类院系,明年打算把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一分为二,分为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两个学院。现在南洋理工大学的文理已经不分伯仲, 仍然叫理工大学显然名不正言不顺,恢复综合性大学的名称--南洋大学,才名正言顺。
退一步说,即使南洋理工大学还是以理工类为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世界上一些理工类大学在校名上,都没有“理工”二字,如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上海的同济大学等等,都是理工为主的大学,但是校名上都没有“理工”,而且并没有影响学校的名气,反而一些没有“理工”名字的理工大学名气更大,因为名称更简明了。同样,南洋理工大学即使以理工类为主,也可以省略“理工”二字,用“南洋大学”的名称更好。
三、有利于强化华语学习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是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不仅在新加坡的华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东南亚广大华人中,也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南洋大学曾经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很大,在南洋大学的影响下,东南亚不少高校都加强了华语的教学,纷纷设立了中文系,对兴办高等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起了先导影响。如后来在1961年成立的新加坡义安学院也有中文系。1962年分家後的新加坡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吉隆坡)亦有中文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1992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成立,和马来西亚华社倡议设立独立大学,虽不成功,但最后即成功地开办了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这些都可以说是受到创办南洋大学的影响。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学习华语的一面旗帜,只要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对学习华语就是一种最大的鼓励,面对新加坡英语的强势和逐渐的弱化华语教育,天天说华语的重要性,十个标语口号也不如一个恢复南洋大学校名的行动,只要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人们会联想到华文的重要性的。当然,恢复南洋大学的学校名称,并不等于要恢复原来的华语教学的形式,新加坡许多华语学校现在都改为英语教学了,连中国一些高校也采用英语教学,所以学校恢复名称后,仍然可以保留英语教学的形式不变。
四、有利于密切中新关系和办学国际化。
南洋大学曾经是新加坡华文化的旗帜,她与中国的联系十分密切,改名后的南洋理工大学也继承了南大的优良传统,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如兴办的“市长班”,“孔子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会"等等,都体现了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新关系是老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和李光耀亲手缔造的,一直十分友好 。如此时能够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不但会加强新加坡华语教育和华文化影响,受到广大的新加坡华人的欢迎,无疑也是会受到中国的欢迎,可以加深中新两国之间的联系,南大不但可以办“市长班”,而且可以可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蓬勃的国际关系网及国际合作项目,已成了南洋理工大学与全球紧密相系的重要标志。 迄今南大已经与40多个国家超过300家学府机构建立了联系网,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新加坡-斯坦福伙伴关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盛顿大学及乔治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全球教育计划,除此之外,南大与其他学府联办的合作项目不胜枚举,足迹遍布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欧洲等地。 南洋大学曾经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还有一万多在世界各地的南大校友,有很多美好的历史记忆等等,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更有利于学校开展国际合作。
五、有利于全面了解李光耀。
当年关闭南洋大学,就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李光耀作为一个华人总理,英文至上,打击华校压制华文学习,关闭南洋大学等等。另外,还一些人还是以为南洋大学是李光耀关闭的,李光耀是“国父”,他做的事情不能反对,所以现在一些人不敢提恢复南洋大学的事,生怕“得罪”了李光耀。 其实,有些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光耀一直奉行的是“双语政策”,既强调英文,也强调华文,英文是强国之路,华文是立国之本,新加坡的华人,必须弘扬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新加坡绝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关闭南洋大学不仅仅是华文学习的问题,还存在政治和就业等问题,而且,当时关闭南洋大学也不是李光耀一个人的意见,而是当时新加坡政府的共识。时过境迁,人们只看到李光耀决定关闭南洋大学的一面,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同意恢复南洋大学,认为恢复旧名不是问题,所以人们的种种担心都是多余的。
关闭南洋大学后,李光耀也进行了反思,当英文成为教学语言后,华文和中华文化会不会渐渐没落?他说:“随着这些改变的逐步落实,我却开始担心我们在逐渐失去华校的一些可贵的东西。
我希望能保留华校的优点:秉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向学生灌输纪律观念、自信心、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我们必须把这些美德传给新的双语学校的学生,否则,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自己的文化。”
李光耀说过:“一些南洋大学的校友要求恢复南洋大学,这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课题了,要是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恢复旧名绝对不成问题。”(见《李光耀回忆录》p176)只要南洋大学的名称一恢复,那么,所有因为关闭南洋大学而对李光耀产生的种种误解,都会烟消云散了。
日前,笔者走访了南洋理工大学一些人,他们认为,一些老人对南洋大学有感情,他们希望恢复南洋大学,但是学校里这些人越来越少,说话分量也越来越轻,他们说了不算。学校里的一些外籍人和年轻人,与南洋大学没有关系也没有感情,特别是南洋理工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年轻大学的第一名,这个成绩是新大学取得的,恢复旧名后,南洋大学算不算年轻大学就打个问号了,他们关心恢复旧名后,学校的历史延长了,就不能算世界年轻大学了。
二来政府对南洋理工大学的投入也很大,这些与老的南洋大学都没有关系。所以对恢复南洋大学的名称还有不同看法,一时还难以取得共识。李光耀虽然说过:“一些南洋大学的校友要求恢复南洋大学,这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课题了,要是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恢复旧名绝对不成问题。”(见《李光耀回忆录》p176)但是,要做到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现在的政府和学校的校长也要都有相同的意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屈原曾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恢复南洋大学的道路同样是漫长的。
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
直播预告
南洋学会将在5月20日举办新书发布会,大家也可以通过预约下方直播,观看当日发布会直播!
编辑:HQ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