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来李光耀管理新加坡的方法,离不开中英日三国影响…
“三结合”是中国在组织领导班子时常用的一句话:“老中青三结合”, 意思是领导班子中年龄结构,要有“老年”“中年”“青年”干部。
李光耀的“实用主义”也是“三结合”,主要就是吸取中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主义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
在新加坡,你不但能看到孔子像,也能看到莱佛士像、邓小平像,以及日本文化的公园——星和园……
中国大陆是“反帝、反封建”,李光耀在新加坡是“仿帝、仿封建”。资本主义的法制社会、有法可依 ;封建社会的卑尊有序、克己复礼等等。只要对新加坡有用,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大家对新加坡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英国的制度这些方面比较了解,对学习日本的严格管理知道较少。
李光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到了以德治国,防患于未然;从英国人身上学到了依法治国,按制度办事;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了从严治国,如何利用权力,也就是“强制力”来落实各项制度,也可以理解为“三结合”的“实用主义”吧。
李光耀的 “三结合”的“实用主义”:
一、中国文化
二、英国制度
三、日本管理
一、中国文化 李光耀是华人,中华传统文化李光耀的影响根深蒂固。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对人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以德治国,防患于未然。
中国文化对李光耀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不选边站”
1.中庸之道--“不选边站”。李光耀把“不选边站”作为新加坡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不选边站”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影响的。
新加坡不仅仅是现在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其实在多年前及许多地方,新加坡都是“不选边站”的。
A. 不在中美苏三个国家之间“选边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世界上三大国家:中国、苏联和美国。苏美是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新加坡当时就面临“选边站”的问题,当时苏联的总理柯西金,对新加坡的港口为中国服务很有意见。李光耀对他说,新加坡的港口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服务,不但为中国服务,同时也为苏联服务,都一视同仁。当时新加坡与苏联的关系也很好,因为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苏联支持新加坡加入联合国,李光耀对苏联很是感谢。东盟个别国家曾经在中苏之间“选边站”,结果中南半岛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B. 不在台海两岸之间“选边站” ,台海两岸都是李光耀的好朋友。李光耀说:台湾是我的老朋友,大陆是我的好朋友。他一生访问台湾17次,访问大陆33次。他特别关心两岸统一的问题。君子成人之美,李光耀多次为两岸和平统一当“红娘”,促成在新加坡曾经举行“汪辜会谈、习马会见”等等。
C. 不在阿拉伯的穆斯林和以色列之间“选边站”。新加坡也不“选边站”,既是以色列的朋友,也是以色列的敌人阿拉伯的朋友。新加坡的周边国家以穆斯林为主,他竟然做到了和穆斯林及穆斯林的“敌人”都是“好朋友”。以和为贵 --新加坡做到了全世界没有一个“敌对国家”。
2. “不选边站”不等于没有原则
新加坡的“不选边站”具有新加坡的特点:
一是原则问题、大是大非的问题,要站在联合国的立场上。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国际法》是小国的生存根本保证,所以新加坡坚决维护对《国际法》的执行。如对发生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新加坡就明确支持乌克兰。因为俄罗斯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第二是新加坡利益放在第一位。新加坡“不选边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允许美国驻军?这是新加坡安全的需要。李光耀认为,在这个“动荡敏感”的地区,没有美国的驻军,新加坡就没有“安全感”!美国的驻军等于是新加坡的“保镖”。李光耀曾经说过,为了亚太地区的平衡,美军不宜撤出该地区。
3. 记恩不记仇。新加坡曾经是英国和日本的殖民地,但是李光耀对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深仇大恨”,反而感谢英国,原谅日本。这主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记恩不记仇,冤家宜解不宜结。“记恩”大家都是“朋友”;“记仇”大家都成为了“敌人”。记恩者得恩;记仇者得仇。
由于“记恩不记仇”,新加坡的发展,得到了英国和日本的极大帮助,成为“四小龙”。
其实,这一点日本也是如此,二战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对手,日军大部分是被美军消灭的,中国战场打了14年,只消灭50多万日军,而太平洋战争,只打3年,美军就消灭了150多万日军。特别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及对日本本土的大肆轰炸,杀死了大量的日本人。而日本人也是 “记恩不记仇”,不计前嫌接受美国的帮助扶持,使经济迅速发展。
目前,新加坡和日本,多次是全世界免签证国家第一;也是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对内“ 以德治国”
说到新加坡,人们都对它的花园城市,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秩序赞赏不已。但是维护国家秩序,仅仅靠严刑峻法的是根本不够的。上医治未病,教育人民遵纪守法才是”上策“,再多的法律,对于遵纪守法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只是对违法乱纪的人有震慑作用。
1.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1967年,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尼克松访问新加坡,尼克松问李光耀:“中国发生了什么?”李光耀对尼克松说:“中国在镶嵌着旧中国画的瓷砖上涂水彩,现在看上去都是水彩的颜色,但是经过时间的风雨洗刷之后,凸显的仍然是瓷砖的底色,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必将焕发光彩。
李光耀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一定要把基本的价值观和信仰全部抛弃。看看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保留勤俭、刻苦的传统价值观,强调注重学问知识,效忠家庭和国家,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因为有了这些儒家价值观,才有社会的凝聚力、高储蓄、高投资,进而带来生产力的高增长。”
在新加坡,无处不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一个几百平方公里小岛,竟然有264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庙宇,26座公共图书馆和数不清的“组屋图书馆”,中国文化的公园——裕华园,遍布各个社区的民众俱乐部,几百所学校,虽然通用是英语,但是,说华语也是“通行无阻”,被一些人称之为“第三个中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老吾老幼吾幼”使人们充满爱心;“礼义仁智信”构建了一个文明礼貌诚信的和谐社会。
如果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比较一下。一个城市的街道、特别是道路交通,最能反映城市的社会秩序、文明水准和政府管理水平的。
笔者在新加坡居住多年,居然没有看到过一个交通警察!更谈不上协警和交通管理员了,普通警察也是极少看到。但是马路上人来车往各行其道,堵车及车祸极少。
新加坡的警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清闲的岗位。新加坡的城市的公用设施,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新加坡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女孩夜里12点没有回家,家长一点都不担心,公共汽车上,女士的包包拉链没有拉上,不用担心小偷,有的商店还专门设有免费商品的柜台……
在曼谷、胡志明市和雅加达市,摩托车像蝗虫一样在街上飞奔,人们不守交通规则,无论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行人,有的地方也没有红绿灯,有的地方没有斑马线,你要规矩一点就过不了马路,会感到路上充满危险。还有脏乱的街道和店铺,乱要价的买卖,乱索费的管理人员。还有城市交通设计的混乱,像曼谷市不是地铁而是地上铁道(又粗又笨)直贯市中心大道,使城市充满嘈杂、混乱。但是,新加坡,总有一种从混乱回到秩序,从嘈杂回到安宁,有回到花园的感觉。
在新加坡的街头, 很少听到汽车鸣喇叭,而一遇到行人,基本上都是机动车司机耐心等候行人过马路…… 只要看到有人遇到困难,马上就会有人伸出援手。基本上没有小偷小摸,打架闹事,群体上访,游行示威等等现象。再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极少出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景象。
“强权政治”虽然可以使人民惧怕法律,但不可能使人民信赖尊重政府;不可能出现助人为乐,大家都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可能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景象。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做到。
新加坡政府的廉洁还在于它经过几十年的国民教育,公民具有良好的素质,已经建立起廉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文化:人们把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看成社会公敌。加上新加坡是个法治社会,人们都自觉地依法律规则办事, 而不会首先想到去打通关系。所以,靠行贿办事在新加坡自然就很少。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公民的文明教育,而且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因素,光是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秩序,使社会充满活力。
2. 克服传统文化“不足”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李光耀并非都是一味地继承,对一些不好的东西,也是坚决反对的。如封建社会的“终身制、家天下”“刑不上大夫、官官相护 ”等等。不少人误解新加坡是“李家坡家天下”。
其实,李光耀在67岁就主动退居二线,他推荐的是陈庆炎来接班,内阁多数人不同意,多数人推荐吴作栋接班。李光耀尊重大家的意见:吴作栋接班。
1995年,新加坡发生“房产折扣风波”。时任总理吴作栋下令调查涉及李光耀的两处房产。事情的经过是:李光耀的妻子和儿子购买了两处房产,开发商按照惯例给小部分客户一定的折扣,这两处房产因此享受了100万元的折扣。由于开发商是上市公司,有人向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举报。时任总理吴作栋,下令调查涉及李光耀的两处房产。调查后,公开了房产的价格与折扣,没有发现违法现象。
事后,李光耀将此事提交国会讨论,反对党议员也表示折扣没有问题。李光耀告诉国会,政府对他本人展开调查,证明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公正有效的,这件事证明,任何人都不能贪赃枉法。
二、英国制度 以法治国
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岛,使新加坡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在独立建国后,为莱佛士塑像,以此纪念他为新加坡开埠的功劳。
2019年,新加坡隆重纪念开埠200周年,并且尊称莱佛士为新加坡第一个“国父”,李光耀为第二个“国父”。
李光耀虽然是华人,但从小新加坡就“抱给”英国了。1923年,他出生在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后来又到英国留学。 可以说,新加坡是在英国人的“抚养”下长大的。所以现在的新加坡,到处都有英国人留下的痕迹。许多地方、单位都是以英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如莱佛士城,莱佛士学院,莱佛士饭店;伊丽莎白学校,女皇镇等等。
1. 首先从制度上来说,李光耀沿用了是英国的制度,新加坡现在还是英联邦的成员,通用语是英语。
对英国殖民政府的观察,让李光耀看到了如何相对文明地、温和地治理国家。他对英国传统中对个人自由的重视、 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对程序正义的恪守有相当的了解和认可。
李光耀 在继承英国法制时,作了一些适应新加坡亚洲文化的改造,这就是他强调严刑峻法的一面。
2. 肃贪倡廉。新加坡政府在1959年自治和1965年建国初期,贪污现象猖獗,渗透社会各个层面。但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仅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就已经转变成为一个廉洁的政府。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把廉洁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为了生存,必须廉政;为了发展,必须反贪”,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和世界上各个国家一样,只要有机可乘,腐败分子就无孔不入。新加坡同样面临腐败的挑战。海关人员向走私车辆收取贿赂;政府采购部门的人,则从投标者那里拿好处;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人员拿到好处后,就会很快地签发许可证等等。
1952年,新加坡在英国殖民期间,就成立了反贪污调查局。1959年,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执政后, 首先是依靠建立以减少腐败机会为主旨的反腐法律制度。
1960年,新加坡政府就修改了早年殖民时期的《预防腐败法》(POCA)。这个法律的宗旨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 减少腐败的机会,并使得腐败发现起来更容易,然后用严厉、及时的惩罚来阻吓犯罪。同时,扩大了反贪污调查局的权力。调查对象不仅仅是各级官员,还有警察、法官等等执法人员。调查人员可以采取搜查、逮捕等等措施。
3. 不徇私情。1971年,反贪污调查局查办了一起集体受贿案,涉及250交警,卡车车主每月要向交警行贿5-10元,不然交警就会刁难司机。对受贿的警察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1985年,时任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相当于中国的发改委主任),在1981年-1982年期间,受贿80万元新币,协助开发商取得土地。案发后,他求见李光耀,遭到李光耀的拒绝。后来郑章远选择了自杀。李光耀说,我不能帮助他,我如果帮助他,新加坡就完了。
李光耀 既谙西方文化的内涵,也不忘中国文化之精神,在治理国家中一直注重东西文化的互相融合。他在统治新加坡时期,推行了一种具有法家精神,又兼具儒家内核的国家政策。就是这一种内法外儒的治国政策,软硬兼施 “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打击,”做到了公职人员“不能贪、不想贪、不敢贪”。
新加坡政府的廉洁还在于它经过几十年的国民教育,公民具有良好的素质,已经建立起廉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文化。人们把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看成社会公敌。加上新加坡是个法治社会,人们都自觉地依法律规则办事, 而不会首先想到去打通关系。所以,靠行贿办事在新加坡自然就很少。
全球著名的“国际透明组织”和总部设在香港的“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机构”的调查中,新加坡在全球最廉洁政府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
3. 日本管理 从严治国
新加坡不但是英国的殖民地,曾经也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人占领把新加坡时,改名为“昭南市”。所以日本人对新加坡的影响也比较大。现在在新加坡,有日本文化的公园——“星晨园”;有大量的日本企业投资创办的企业;有遍布新加坡 ,专门经营日本小商品的商店——“两元店”等等。
“治天下”者,不但要有“菩萨心肠”,更需要“霹雳手段”。一方面,新加坡人把李光耀总称为“国父”“超级奶爸”,一方面又有人说他是“独裁者”“强权政治”。而李光耀的“强权政治”,正是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民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带来了日本的崛起 。 在日治时期,日本的管理带到了新加坡。
1942年,日本人进攻东南亚,并且很快打败了英军占领了新加坡。新加坡人开始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能够战胜英国人,英国白人“高人一等”的”高大上“形象,在新加坡人的心目中瞬间倒塌。在日本人治理期间,李光耀没有奋起反抗,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为了生存下去, 不得已为日本人“打工”。在这期间,他并不认为日本人的统治手段毫无可取之处,反而认为日本人的统治使他学到许多东西。
当时,新加坡在日治时期,尽管人们生活非常困难,物资匮乏、食不果腹。但是社会治安却非常好。因为对小偷等等危害社会治安的惩罚极严。抓到小偷就严刑拷打、坐牢,甚至枪毙。由于人们惧怕法律的惩罚,都不敢犯罪,所以犯罪率低的惊人。因为小偷极少,一度时间内,甚至能够做到“夜不闭户”。这让李光耀对严刑峻法的威力深信不疑。
在日本人占领新加坡的三年半的时间里, 李光耀见识了日本人是如何运用权力的。他看到了权力的意义,看到了权力、政治和政府的密切关系。他看到了人性之恶,也看到了皮鞭和铁腕对于管理社会的有效性。
李光耀在回忆录里写道:“三年零六个月的日治时期,让我学到的东西,比任何大学所教的东西都多。关于谁说了算,甚至改变效忠对象的争论,是由日本的枪炮、日本军刀和日军暴行解决的。”
网传,二战时候,日军曾经一度占领新加坡,对新加坡进行大屠杀,先后一共有十五万华人被日军杀害。
但是,在李光耀回忆录中却写道:“据我所知,日本人并没有杀害平民,也没有邪恶或者残暴的事件发生,他们不去理会当地的老百姓,直到英军接管为止,他们的军纪起到了作用。”(见《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p89)
李光耀说:“新加坡需要铁腕!我花一辈子才建立起这一切,只要我还在,就不允许任何人来毁掉它!想跟我对着干的人,得戴上指节铜环才行,如果你觉得可以伤我,比我能伤你还多,那就试试看。治理华裔社会,你别无方法。”
其实, 日本多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极大, 中日是”同文同种“。日本的从严管理,也是中国“祖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家,就是从严治国的。儒家和法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日本的严格执法,也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家”思想。
“三结合”的“实用主义”
李光耀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实用主义者,他对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十分赞同。他说:“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
他关心的是解决人们实实在在的问题:工作挣钱、衣食住行、生儿育女。他既看不上空头理论家也不屑于取悦大众,只是固执己见,坚持去做为自以为对的事情。他一直强调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住。
在治国理念上,他接受的似乎是密尔的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的整体主义效用 观。在这种观念之下,个人的效用在必要时应该为集体让路,个人自由通常也只具有有限的工具性价值,而难以成为终极目标。
李光耀赞同追求自由公平社会的理想,但从来不认为人在智识上是平等的。相反,他相信人天然地就有天才、普通人和傻瓜之分。
从“文化”来说,新加坡不但是东西方文化的“二合一”,也是“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三结合”。封建主义是皇权第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有权就有一切。资本主义是金钱至上,经济挂帅,有钱就有一切。社会主义是公有经济、计划经济。
李光耀的“强权政治”是学日本和封建社会的;
李光耀的“国有经济”是学社会主义的,如淡马锡国有控股集团。
李光耀的“ 法治思想 ”是学资本主义社会英国的。
连李光耀的敌人--马共,李光耀也向他们学习,如马共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马共的廉洁奉公、奉献精神等等。
李光耀说,不要研究那些对新加坡没有用的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要研究对新加坡有用的东西。所以有人又说新加坡什么主义都不是,新加坡实行的是“实用主义”。
李光耀曾经对邓小平说:“新加坡华人大多数是从中国的广东、福建南下的家无寸土、目不识丁的苦力的后代;反之,中国所拥有的是留守中原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状元的后代。因此,凡是新加坡能够做到的,中国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中国不需要舍近求远,向新加坡学习,也不需要向日本学习,只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保留好、学好、发扬光大就行了。
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
直播预告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公寓交房详情吗?预约我们的直播,抓住捡漏机会,轻松买到高档公寓!
编辑:FJ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