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意公子在新加坡:“爱拼不一定会赢”

李越治 看南洋 2023-10-13
新加坡眼旗下账号,点击左上角关注


我一直有闽南人的自豪感。


2-7岁时候,因为妈妈忙工作,我就被送去闽南晋江老家,由奶奶带着长大。奶奶有十个孩子,众多孙儿,她大抵是重男轻女的,可是她对我却很好。

奶奶是地主家的千金,不知道为什么会看上我爷爷,下嫁到爷爷家。我唯一看过的真人版的“三寸金莲”就是奶奶的,它们每天晚上就在我的眼前。我记不得我有没有问过奶奶为什么她的脚是扭曲的。大概是问过的吧。


奶奶是很有气势的人,我不记得奶奶有没有骂过我,我想应该是没有,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护着我的。大概,奶奶就喜欢皮实的娃娃吧。无法考究了……


奶奶走了


大约是高一的时候,突然学校传达室呼我说家里来电,我兴冲冲地跑去接电话,那头传来了噩耗,奶奶走了。我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也不记得是怎么请了假回到了晋江老家。


我只记得清明节扫墓的时候,我跪在奶奶墓前一遍遍地拿着毛笔顺着石碑陷进去的刻字描红,泪水就汩汩流下来,似乎这一遍遍描红可以留住奶奶,留住我对她无尽的思念。


我的童年啊……


我在晋江的乡野长大,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晋江还没有现代化,还有农田。


我是个野丫头,成天在田野里瞎跑,和男娃娃们摔泥巴,在水田里挖东西,在沟里捞跳鳝(鳝鱼)……那样的生活是城里没有的自由自在,也是我内在不羁的原因吧。



我们家古厝旁是李氏宗祠(家庙),里边供奉的最老的祖先就是李渊,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爹。祠堂正中挂着“自唐世家”,出祠堂的大门上赫然四个字——“陇西衍派”。


小时候不懂,什么叫“陇西衍派”?为什么村里家家户户的门楣上的大石头上都会刻“陇西衍派”,长大后才知道我们这支李姓人原是唐朝皇室李氏宗族后人。




(作者2019年摄于晋江的李氏宗祠)


小时的我,不用抱着书、不用上早教班、兴趣班,跟着奶奶听南音、一遍遍看“陈三五娘”,过年的时候跳过稻草烧起的“火圈”(闽南话也有叫“跳火群”)从大人手上接过红包,大概是这样的风俗仪式会保佑家人们生活红火,除魔去灾,娃儿们平安健康又一年。


小姑娘个性象孙大圣


我小时候大概个性像孙大圣,估计捣了不少乱。记得因偷吃拜天公的供品、不小心推堂弟入沟而被大人骂。但是,更多的是纯粹的开心——每逢农历七月中元普渡,跟着大人一家家的吃流水席;村里的老人往生了,我跟在送丧大队里,结束之后领了糖果饼干、小手绢什么的,都能让我很兴奋。


我的启蒙小学在村里集市附近,名叫洋埭(涵埭)小学,学生来自我们陈埭洋埭李村,还有隔壁的洋埭林村。


那时候,洋埭李和洋埭林为了争地盘(就是两村间的良田),时不时干架,拼的是谁家的男丁多,所以晋江重男轻女也可以理解了。生女儿不仅不能帮着打架,出嫁时还要奉上大笔的嫁妆,所以谁家的媳妇要是没有生男娃娃,那都得卯足了劲继续,一直到生了男丁才作数。


“招娣”“来娣”这种名字,我们闽南人是不用的。那意思太浅。


爸爸原给我起的名字是周璇,民国时期大美女大明星。不知怎的,后来就改成奶奶帮我起的名字——“越治”。


“李越治”这个组合很简单,三个字都是常见字,李是大姓,不小心就会重名重姓。我却没见到和我重名的。这倒不是奶奶有先见之明地给我起了这么有意义而独特的名字,而是“治”这个字在闽南话里念做“di”,音同“弟”。


我的堂姐一个叫“冶治”,另一个叫“笑治”。奶奶是要把我当男儿养还是希望妈妈再生一个弟弟?不得而知。我的两个叫“治”的堂姐吃苦敢拼,有生意头脑、顾全家族,特别笑治堂姐早早就是家族里的万元户,只可惜得了乳癌,英年早逝。


我很喜欢我的名字里的“越”,闽南话念着像“活”的音。“越”这个字,字义丰富,多正面,如超越、卓越、跨越……


闽属百越,越南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据说就是晋江人。“治理越南的是李家人?”当我后来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禁莞尔。难道奶奶想让我治理越南?当然是笑话。


不用有人刻意教,我也不用刻意学,闽南风俗和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生命里,以至于后来回到省城福州父母身边,我还带着浓浓的“地瓜腔”,没少被省城的同学笑。上了两年书才慢慢没了“地瓜腔”。也许是闽南风俗根植太深,我年少爱看的书单里总有些三侠五义、野史之类。


我之与哥哥、姐姐不同的地方就是我有这独特的闽南乡野生活的经历。我对闽南有认同、有感情。


后来到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开发鞋服贸易,也是仰赖于堂兄、仰赖于当时已经兴旺起的晋江鞋工厂、针织服装工厂,和外国买家对接,顺顺利利做成了很多贸易单子。


爱拼才会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叶启田《爱拼才会赢》随着台商来闽投资,跟着风靡福建。


在一次篝火晚会,我得表演节目,于是沉下心来学会了这首歌。唱歌不是我强项,学这首歌还是带着点小心思的,主要是因为福州的同学们听不懂,但胜在旋律好听,词意正面,哪怕我唱得不好,或者唱得不准,也没有人听得出来,估计还会觉得我唱得好。


屡试不爽,于是,这首歌成了我唯一不用看字幕能唱全的一首闽南歌,每每卡拉OK,我就唱这首。


在新加坡见到了意公子


昨天,在“闽南文化在新加坡”国际研讨会上,我喜欢的意公子临时改了讲题,改成“爱拼才会赢”。


与柯木林老师讲的闽南人南渡南洋的近代史有所不同,意公子从闽南人的中原根说起。




意公子讲述了闽南人在从晋朝八王之乱开始,就从中原一路被迫南迁求存,衣冠南渡,到达兵家不争之地的蛮荒之地,安家落户的迁移史和拼搏史。



“爱拼敢赢”成了闽南人的精神。


意公子说,爱拼不一定会赢,但爱拼一定不会输。






由于三面环三大山脉,一面沿海,土地贫瘠、耕田稀少,在农耕时代,福建易守难攻,反倒成了兵家无意争夺之地。八闽之地因为特殊地理地势,唐朝时候的官话和音乐反而得以保存,成为现在中原人听不懂的闽南话和申遗成功的南音。


另一方面,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官话经历了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受到不同的外来影响,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官话语系,并且成为了普通话的基础。


(意公子与作者的合影)


许多粉丝也前来见意公子,有些还带了书请意公子签字。






今天我们念唐诗,用普通话念出来感觉不押韵的地方,改用闽南话来念,往往就押韵了。


传统看福建,看闽南。


爱我之中华传统文化,爱我之福建,爱我之闽南文化。


直播预告


想申请新加坡PR,要注意什么?快预约下方直播,了解8大贴士!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ABC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新闻,可以关注新加坡眼旗下“新加坡号外”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