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到中年,请走出自证陷阱

恒易博览 2024-04-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富书 Author 富书


作者:白桃乌龙茶(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当没有任何一个人信任你的时候,沉默和坚持就是最好的反击和证明。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
意思是人到了40岁,对自己和对世事不会有太多疑惑。
其实,中年人的不惑,不是看破红尘,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不再被表象所迷惑,不再为虚名而疲于奔命。
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与坎坷,正因为年轻时历经无数风雨,所以人到中年才会愈发清醒通透。
经受了前半生世事沉浮的洗礼后,中年人最深刻的感悟,就是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不要因为一句认可或一句原谅,就甘当偏见的囚徒。   
正所谓他人即地狱,过分在意或迎合别人的看法,甚至为此牺牲自我,下场只会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陷入人心的沼泽,越挣扎,越难以自拔。

一个人的不幸,从努力自证开始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这样经典一幕。
黄四郎为了报复新县长,派胡万去找县长义子六子的麻烦。
胡万逮住卖凉粉的老实人孙守义,唆使他诬陷六子赖账,并率众人发起舆论攻势。
六子涉世未深,为人刚直,哪受得了这等委屈,当场便情绪激动地跳了起来,想为自己讨个公道。
孙守义迫于恶人淫威,只能满口胡言,为虎作伥,胡万则在一旁煽风点火,亲手导演着这场颠倒黑白的大戏。
六子被逼无奈,只能自证清白,但从这一刻起,他便已经落入圈套,任自己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六子越是反驳,恶人就越是痛快,最终,悲愤交加的六子抄起利刃,剖开了自己的肚子。

正当他以为自己终于胜利时,胡万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告诉他这就是一场谋害。   
其实,六子遭遇的困境,就是典型的自证陷阱。
自证陷阱,指一个人为去除自身不良“标签”,证明自己没有问题,而反向受到他人言语的操控,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说到底,自证陷阱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设了一个瓮中捉鳖的局。
莫泊桑小说《绳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主人公在街上散步时,捡到一根绳子,路人看见后一口咬定他捡到了钱包,并打算据为己有。
他矢口否认,并掏出绳子给周围人看,还将口袋完全翻过来,试图证明自己没有撒谎。
但路人不依不饶,怒斥他是个装模作样的伪君子。
主人公急得直跺脚,不知该如何洗刷污名,只能一遍遍地喊冤,直到喊不出声为止。
后来捡到钱包的人向警察报案,主人公才勉强摆脱嫌疑,但闹剧还远没有结束。
很快,捡钱包的事在坊间传开,各种流言也随之冒了出来,有人说主人公买通报案人当替罪羊,也有人说他和报案人是同伙,计划败露才不得不归还钱包。
主人公彻底慌了,逢人便解释事情的原委,但人人都表示不信,还嘲笑他真会狡辩。   
眼见舆论一发不可收拾,绝望的他彻底倒下了,直到弥留之际还喃喃说道:“我真的只捡到一根绳子……”

如果主人公从一开始就保持警惕,不被旁人的言论所左右,那么悲剧大概率就不会发生。

人在面对质疑、非议乃至诬陷时,总是会下意识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拼命为自己辩护,期待别人还自己一个公道。
但事实上,这往往是无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
《乌合之众》里面写道:
“群体对于这样一个事实视若无睹,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制造舆论并身处舆论中的人们,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如何,他们只在乎自己看见的,以及自己想看见的。
正因为如此,事实和真理常常被雪藏,而偏见和流言总能甚嚣尘上。
面对这样的情形,一个人想自证清白简直难如登天,倘若一意孤行,就只能落个凄凉下场。

自证者的不屈不挠,不过是换种形式的跪地求饶

电影《1944》中有句台词:“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
自证者的可悲之处,在于态度越坚决,立场就越脆弱。
明明是别人有错在先,却下意识将压力给到自己身上,要设法挣脱身上本不存在的枷锁。
正所谓欲盖弥彰,自证者拿出证据,口口声声称自己“无罪”,但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旁观者眼里,这正是“有罪”的证明。
自证者始终处于被审判的位置,要想尽办法来博取他人的理解、认可与支持。
而发出质疑的人则高高在上,扮演起审判者的角色,自证的“讨好”正中他们下怀,促成了一场你情我愿的“狩猎”游戏。
到最后,自证者的盾铸就了质疑者的矛,一声“我要证明给你看”,听起来像极了一句“求求你,放过我吧”。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
一名女留学生在网络上发布抗癌经历,但视频上传后不久,便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一些网友质疑女孩的动机,污蔑她,诋毁她,骂她为了蹭流量而装病骗人。

为了还自己清白,女孩用尽各种自证手段,但这些举措不仅无效,还起到反作用,让不怀好意的网友更加兴奋,猖狂。   
就这样,女孩在争辩的过程中耗尽心力,再加上重病缠身,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自证者一直在他人制定的规则下苦苦挣扎,所谓抗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妥协让步。
而妥协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任人宰割。

人到中年,远离自证,方得解脱

《沉默的羔羊》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没有任何一个人信任你的时候,沉默和坚持就是最好的反击和证明。”
面对不怀好意的质疑和批判时,解释越多,掩饰的嫌疑就越严重。
而放弃无谓的争执,保持适当沉默,反而能以静制动,打破僵局。
人到中年,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与其为证明自己而焦头烂额,还不如摆出一副“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架势,以无视为子弹,沉默为扳机,向流言蜚语发起真正有效的反攻。
莫言曾在散文《吃的耻辱》中分享过一则故事。
他组了一个小饭局,结束时见桌上还有点剩菜,怕浪费,便自顾自地又动起筷子吃起来。
这时有人笑话他,说莫言吃饭要想尽办法吃回本。   
莫言本想反驳,最后忍住了,可心里十分不快。
回家后他向母亲诉苦,母亲建议他以后在饭桌上少吃点,吃慢点。
莫言谨记母亲教导,再次聚餐时他细嚼慢咽,不敢再频繁夹菜。
此时他的耳边又传来闲话:“瞧莫言吃饭的那副德行,搞得像贾宝玉似的,就知道装模作样。”
莫言顿时就没了胃口,只觉得胸口有股闷气堵着,吐不出来。
他想辩解,可转念一想还是觉得算了,自己已经反省过一次,结果根本没用,这帮人还要评头论足。
只有不反驳,不理会,不在乎,才是对那些质疑的最好反击。
如果一定要有回应,那就只表态一次,然后彻底陷入沉默。
罗翔老师以前经常在微博上分享法律知识和人生感悟,有一次他分享一句文摘,引发了歧义,便惹上了不小的麻烦。

有的网友借机挖苦讽刺,有的网友则是纯粹是抬杠,为了反对而反对。

面对网友的阴阳怪气和人身攻击,罗翔没有反驳和解释,只抛下一句话便转身离去:
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本是稀缺的例外。”
有句话说得好,回避可耻,但是有用。   
尤其在遭遇烂人烂事的时候,保持沉默,拒绝自证,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选择
幸福与安稳来之不易,不为无关紧要的人或事而浪费口舌,不因欲加之罪而徒增烦恼,才是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圆寂前为自己写下一段偈语:

“钱塘江上潮信来,如今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一辈子颠沛流离,行过善,作过恶,历经世事沧桑,最终在朝廷的荫庇下站稳了脚。
但是,从大奸大恶到大忠大义的转变令他深感迷茫,他不禁要问,自己究竟是谁?
直到临终前,鲁智深才明白,我不是其他人,我就是我自己。
正因为我就是“我”,所以“我”不需要额外定义,更不需要多余的“标签”。
用别人的狭隘观念来重新定义自己,不过是画蛇添足,自寻烦恼。
人到中年,历经沉浮,洗去铅华 ,是时候做回自己,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
他人言行终究是过眼云烟,和虚无缥缈的事物纠缠不清,只会让自己终日不得安宁。
点个在看,愿你生下半场,品味生活,聆听内心的声音,便足矣。

作者简介:白桃乌龙茶,富书作者,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