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五项体系制度|免费下载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模板)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生产经营企业安全培训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第三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培训计划。
第四条 公司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时,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公司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条 全体职工应当积极参加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六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低于12学时。
安全培训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的基本常识。
(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三)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危险源和隐患辩识。
(四)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及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
(五)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七)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及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案例。
(八)本公司主要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全员定期对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培训。
第七条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被注销或到期未审核的,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第八条 各级管理者应加强纠正违章作业,对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导致发生重大险情,造成事故或未遂事故的职工,必须进行“四不放过” 教育。针对违反的规章条文及事故危害,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过失和应吸取的教训。
第九条 各级管理者应结合季节的特点、生产负载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超前思想教育。
第十条 各级管理者应在各种节假日的前后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 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第十二条 外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由项目负责部门(人)和项目所在部门负责,教育内容同新来职工。
第十三条 进入公司参观、学习、检查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应对其进行入厂安全注意事项教育,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有专人陪同,以保证安全。
相关接待人员应负责对来访、参观、学习、检查等人员进行有关的安全培训教育和提醒。
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小组会同综合办制定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并监督检查计划的落实。
第十五条 安全培训教育应组织考核,通过口试考核、笔试考核、操作考核等方法,评价被培训的有效性。
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或复工。
第十六条 综合办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职工,不得从事作业或者管理活动。法律法规要求持证上岗的,未接受相关教育取得资格或到期未复审的不得上岗。
第十七条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依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对本单位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第十八条 本制度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修行,并负责解释。
二、风险辨识公示制度
(模板)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指导手册》有关规定及要求,特制定本机构安全风险辨识公示制度。
1. 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本制度施行满三年后,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在本机构地址、建筑、设备设施、有关人员、管理机制等相关安全环节或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及时开展专项辨识。
2. 查找并辨识本机构及周边管理区域内的所有危险源的类别和级别,分析和确定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及级别、防范和管控措施等。
3. 物业服务企业危险源辨识应覆盖所有管辖范围内的人员、建筑物和设备设施、管理机制、环境因素和工作开展及活动,充分考虑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4. 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危险源的危险性质;二是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的程度;三是危险源可能造成伤害的影响及范围。
5. 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作为制定分级管控风险措施的必要依据。
6.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重大安全风险要汇总、登记造册并报本级民政部门。
7. 按照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网格化工作的要求,将机构管辖区域、工作项目和环节划分为若干安全网格,以每个网格中最高的风险级别定为本网格的风险等级,并对应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物业服务企业整体风险网格四色平面分布图。风险标注位置重叠的,用文字标注。
风险分级一般分为四级:
I级(蓝色)风险或低风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风险,但仍需进行监控,防止风险升级。
II级(黄色)风险或一般风险:中度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
III级(橙色)风险或较大风险: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IV级(红色)风险或重大风险:不可容许的,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的风险。
8. 制定管控措施要遵循消除、替代、控制、应急防范的层级顺序,或根据实际组合使用,以提高风险管控效果。
9. 对所有的安全风险建立管控清单,主要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机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高度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及时调整管控措施和风险管控清单,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
10. 对重大、较大风险在对应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风险告知卡,标明风险名称、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防范和管控措施、应急措施、机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一般风险、低风险可采用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等形式予以公告警示。
三、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模板)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落实“双控”机制的重要环节,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管理制度,严密管控物业服务企业安全风险。
1.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分别明确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逐级落实责任;物业服务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双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分类、分级、分层原则,将安全风险管控逐一落实到机构、部门、各组和各岗位具体人员,明确重点、责任、措施。
②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重大安全风险应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组织管控。
③按照消除、控制、减少、隔离、防护、警示依次递减的顺序管控风险。
④安全风险管控资源投入,如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3.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安防建设、工作管理、风险排查、风险治理、教育培训、应急处置。
4.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清单,主要包括:风险点类别、场所部位、风险等级、事故类型、责任部门、责任人、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5. 各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密切关注风险状况,适时予以动态评估并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受控。
6. 对重大安全风险必须制定并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①建立并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②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有效运行;
③明确管控责任人和部门,定期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④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和岗位,设置警示标志予以公示;
⑤对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和民政服务对象进行风险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安全风险相关知识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
⑥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物资,并保障其处于正常状态;⑦定期开展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模板)
一、总则
公司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公司应建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确定责任、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定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排查范围
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相关经营管理活动等。
1.隐患排查治理
1.1隐患治理建议
排查人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1.2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隐患清单;
2)治理的标准要求;
3)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4)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5)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
6)治理的时限要求;
7)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8)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
9)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1.3隐患治理流程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隐患排查结束后,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属地负责人进行通报。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行动负责人和完成期限报直接上级核准, 抄送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及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提交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应用到隐患治理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绩效考评。
1.4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公司各级(公司、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1.5重大隐患治理
公司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评价,以下同)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公司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5)其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标准、要求的。
2.隐患排查组织级别
公司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等。
2.1公司级检查一般包括公司安委会组织的综合性检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检查、事故类比检查,公司分管负责人对分管区域、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定期进行的履职检查等。
2.2部门级检查包括公司内设备、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组织进行的专业性隐患排查等。
2.3车间级检查一般包括车间级负责人组织本车间/科室管理人员进行的专项检查及综合检查。
2.4班组级(岗位级)检查一般包括班组按照策划组织对设备、现场进行的周期检查日常隐患排查及员工随机检查。
公司应根据不同隐患排查目的编制安全检查表。(详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清单表)
三、隐患治理方案
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公司应当及时组织评估。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公司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四、隐患治理实施
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所有隐患必须立即治理”的原则按照治理计划尽快完成隐患治理。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 治理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必要时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有权立即停车,消除危险能量。
五、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 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六、隐患排查实施
公司应根据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和安全检查表及隐患排查标准进行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排查清单》,(详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清单表)
七、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公司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现场无不受控隐患;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风险管控技术措施完好有效;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涉及的文件制度全部建立并有效运行;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清楚各自的职责并积极履行;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隐患重复发生事件显著下降;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火灾、爆炸事故为零,轻伤及以上事故为零。
八、文档管理
公司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危险源辨识记录;
——与危险源相关的评价分级记录;
——控制危险源所采取措施的描述或引用;
——建立公司安全风险管控档案(或电子版档案)。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排查发现隐患后,检查人员以隐患整改通知、审核报告等形式将隐患信息告知属地部门,并抄送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五、“双控”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模板)
1.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指导手册》相关要求,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规范建设和责任落实,确保风险受控和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作为 “双控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基本要求,本企业(项目)以此为“双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考核依据。
第三条 本企业(项目)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为此制度具体实施部门,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定期对本企业(项目)各部门、各部位“双控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运行考核,提出考核意见,并负责定期统计汇总考核情况报至企业(项目)负责人。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项目)各部门及人员双控体系奖惩考核。
2.体系建立与考核
第五条 未按有关“双控”机制建设要求规范建立“双控体系”并形成文件资料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六条 本企业(项目)成立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双控”工作小组,制定各部门职责以及具体实施步骤,统筹组织和落实本企业(项目)的“双控”机制工作,确保“双控”工作规范有效运行。未成立以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企业(项目)或未有效落实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七条 企业(项目)各部门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及有效的措施落实“双控”工作各项制度,确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途径、方法及要求。未按要求建立管理制度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八条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形成台账、清单等书面资料,存在缺项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九条 要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的有关要求,在重大风险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牌和作业人员上限告知牌板。未按要求设置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3.培训教育与考核
第十条 本企业(项目)各部门要强化“双控体系”的教育培训,将其纳入本企业(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落实年度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专项辨识评估、岗位告知卡三类培训,形成规范的教育培训资料并留档。未落实“双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类安全教育培训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十一条 培训教育要确保效果,使企业(项目)全部重要岗位职工掌握本岗位风险点名称、风险等级、主要危险源辨识方法和管控措施,掌握本岗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检查发现岗位人员未掌握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十二条 企业(项目)各部门负责人要掌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求,掌握本层级管控的风险点、危险源情况、管控措施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类别、频次及要求。
第十三条 “双控体系”教育培训要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双控体系”未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的,经本企业(项目)会务决定后,给予责任人相应处罚。
第十四条 各部门要建立教育培训效果检测机制,开展闭卷考试,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双控体系”教育培训效果,督促各级人员掌握和落实双控体系要求。
👆点击上图:“物业管理师通关刷题”小程序
(软著登记号:2022SRE009984)
一键免费下载
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指导手册
最好的实操在指南手册、示范文本、
规范标准以及附件里面
为感谢大家对物业管理圈的厚爱
海量干货 免费下载
关注物业管理圈不迷路
往期精彩回顾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