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菜鸟看自然】如果以不可持续观念发展,将来会怎样?——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思考

zrglife 聚焦生命走近科学
2024-09-04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你我有份”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应对若干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答案。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到气候变化、卫生问题、粮食和水的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基础。


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在心疼南汇的一大片看上去不起眼的芦苇地。

    5月13日,正在填埋中的南汇东滩湿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我们的担心是,如果可以毁掉这片湿地造林,那么会不会毁掉其他湿地造别的东西?”5月13日,站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东港大道和世纪塘路交汇处的南汇东滩湿地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放指着湿地内尘土飞扬的工地,感慨道,“我们不反对植树造林,但不应该用一片森林杀死湿地。”

*以上选自:   扔掉一个“金饭碗”,花钱造一个“土饭碗” ——上海临港:“魔幻”的植树造林(转载)


虽然该工程被最终叫停,但那片看上去仍绿绿的土地已经不长芦苇了,取代它们的是恼人的一枝黄花。


去年开始的南汇东滩样线调查,通过大家的努力,初步了解了南汇东滩的家底。其中最出彩的样线之一是“D样线”,那里出了无数神奇。包括数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详见:xiangjian :南汇东滩鸟类调查D线纪实(1月16日)


这是D样线队长在看似荒凉的严冬记录的一次鸟调所见。我们惊叹那些“烂巴巴”的土地蕴藏着的奇迹。


可是,今天的D样线是这样的。

大批高效率的机械正迅速将成片的芦苇地推平,压实。新一轮的“发展”又开始了。


有的人说:发展是硬道理。围海造出来的地就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

当然,发展确实很重要。但“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在人类发展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动物发展留下活路呢?

——虽然有些动物能在人类营造的城市环境中找到栖息地并成功发展壮大(例如麻雀等),但确实有些(可能是更多的)动物就是需要广阔的栖息地才能活下来的。例如,鹳、鹤等大型鸟类,不仅需要更大土地的食物养活自己养活整个种群,而且它们生性胆小,稍微距离靠近,便处于极度不安。当栖息地变得碎片化之际,也就是驱赶它们离开这里之时。所以,如何规划好用地是当务之急!


又有人说了:现在地比以前绿了,生态更好了呀!

确实,植树绿化对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功不可没。但如果未按照大自然规律进行的设计,都是简单划一千篇一律的绿化的话,它们的生态效益与原生态的看似荒野般的绿化完全是不同的。


以下选自: 【菜鸟看自然】那一片土地本应该属于芦苇

忙碌的植树工人

筹资金、派劳力,填土、割芦苇、栽树苗

大片“壮观”的池杉林拔地而起

若干年过去了

池杉林发展得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芦苇等植物顽强地从树的间隙生长出来了

不少地方池杉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

奄奄一息的池杉林、茂密的野生芦苇

清除芦苇的工人

工人又辛勤地割芦苇

有的还施放除草剂

遭遇除草剂的野生植物


是生态真的更好了吗?鸟的数量多了,是不是生物多样性就好了?

有人说,现在鸟不是多了么?种的庄稼如果不防护,种子损失严重;每天清晨是被吵闹的鸟儿唤起床的,这不正说明生态的好么?

实际上,吵我们的鸟就是那几种,而它们的繁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正反映出其他鸟类生存空间的被挤占。人类建筑物越是发达的地区,相比自然风貌的地区越是生物多样性小。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敬畏之心,没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将来会怎样?

——很有可能景观地貌趋于单调;很有可能农药使用量日益增多;很有可能身边的鸟种越来越少……那时候,难道我们不会受到报复吗?


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天适逢首届临港观鸟节,众人报名加入比赛、导赏队伍。

张东升老师说:我们深深地爱这片土地,爱我们的国家,也爱我们的地球……


更有众多青少年加入了爱自然的人群中,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聚焦生命走近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