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雾满拦江 2018-05-30

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文 | 雾满拦江


(01)

 

最近有件网事,持续热议。

 

是位丈夫发贴:他36岁,妻子30,女儿4岁。

 

结婚7年。

 

近日妻子罹患尿毒症,要想治愈,必须换肾。

 

可是,与妻子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肾型都不配对——但丈夫与妻子的肾型,竟然是匹配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到80万分之一。

 

妻子欣喜若狂。

 

丈夫却另有考虑。

 

他说:让我捐出一个肾,我是死也做不到的。

(02)

 

丈夫说:把自己身体上的一个器官,就这样拿掉,我想我会疯的,完全接受不了。

 

原本对丈夫寄以期望的妻子,彻底崩溃了,把自己封闭在病房里。

 

岳母苦求女婿,承诺如果女婿愿意救治女儿,就把她名下的4套房子,全部给女婿。

 

女婿摇头。

 

岳母下跪,女婿摇头。

 

岳母给女婿磕头,苦苦哀求。女婿持续摇头。

 

岳母急气威胁:你要敢坐视不管,信不信我找人打残了你!

 

女婿摇头……打残了也不捐。

(03)

 

医生来劝,说人只有一个肾就可以了。

 

丈夫摇头。

 

理由是捐了一个肾,过滤排毒功能就会大大下降,后半生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寿命大打折扣。

 

他说,如果患了尿毒症的人是他,他不会强求另一半捐肾给自己,于情于理都没有这个资格。

 

——这话大概是暗示:哪怕是妻子,也没资格要求他捐肾。

 

现在,妻子每隔段时间就要做透析,痛苦到生不如死。

 

丈夫说:我想我现在会尊重她对婚姻的选择,如果她现在选择和我离婚,那么好,财产平分,孩子我带,和平分手。如果她没有任何举措,那我会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04)


丈夫与妻子,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男孩追女孩时,无不誓言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无不承诺赴汤蹈火死生相依。

 

婚礼上,司仪会问新郎:你愿意娶你对面的女人吗?爱她一生一世,忠诚于她,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疾病,直至死亡?

 

男人的正常回答是:我愿意,不但这一辈子愿意,下一辈子也愿意!

 

——必是这样回答。

 

——如果不是,这婚就结不成了。

 

但有多少人,这番誓言与决心,是走心的呢?

 

至少这位丈夫,妻子犹在病榻,他就开始考虑分家产了。可知当初的誓言,在他心里未曾留有丝毫余痕。 

 (05)

 

我们是局外人,不可能对当事人,做出任何形式的道德评判。

 

最多是对丈夫提出来的平分家产方案,难以理解。

 

钱,不应该留给妻子治病吗?

 

最多提醒他:有一天女儿问你:你本有机会救妈妈,但你没有去做!你如何回答?

 

我们只是心寒! 

爱与婚姻,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夫妻不是大难来时各自飞的同林鸟,而是身心相融的生命伴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夫妻互称对方为另一半,就是因为两人融并,撕不开扯不断,打断骨头连着筋,才堪称一个整体。

 

纵是至爱亲朋,也难以左右当事人的独立意志。我们固然不会对此事做出道义评判,但,这绝对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爱与婚姻。

 

我们想知道,夫妻之间,是不是还有另一种相处模式?危患急难,家人是不是还有更易于让我们接受的选择?

(06)

 

知乎大V三省,曾讲述父母的故事:

 

他父母的恋情,即使是现在——也不会被人看好。

 

父亲是个工人。

 

母亲出自书香门楣,极有学养知性女郎。

 

父母初恋,即遭到外婆家的强力阻挠——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双方结婚之后,母亲被外婆家扫地出门。

 

不认这个女儿辣。

 

婚后,妻子读书看报,每天必看新闻。

 

丈夫……只读到初中。

 

还有,夫妻两人的口味天差地远。妻子喜欢吃面,丈夫喜欢吃米。

 

三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这样会长久吗?

 

这些差异倒也罢了,婚后不久,妻子获得了去省城学习的机会。

 

婆婆警告儿子:你可要想清楚了,千万别让她出去。她出身比你好,比你有文化,长得又漂亮,大城市的诱惑又那么多……

 

丈夫回答:我想好了。

 

让她去。

 

……呃,这男人哪来的底气涅?

(07)


男人的底气,来自于他与妻子的相爱相知。

 

——他热衷于木工活。妻子看新闻时,他就在旁边为要出生的儿子制作小木桌。妻子与他聊新闻中的事情,他也有问有答。

 

妻子说:他只是家里穷,所以才只读到初中,实际上脑子灵光着呢。

 

丈夫喜欢吃米,妻子喜欢吃面——所以丈夫潜心制作面食,不让妻子在吃的方面受委屈。而妻子则专心做米饭,饭菜倾向于丈夫的习惯和口味。

 

他们这样做,不是委屈自己。

 

——而是接受对方。

 

——不是强行要求对方适应自己,而是相互容纳,彼此扩展。

 

所以丈夫不会阻拦妻子的进修。相反,为了让妻子安心学习,他一个人把孩子带在身边。

 

上班时带着孩子去车间,环境嘈杂,孩子没法儿读书。他就告诉孩子:

 

有些人专门选择在闹市读书,就为了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与意志力。你也可以的,如果环境影响到你,那是你还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吃透。

 

……呃,你们高兴就好。孩子无奈,只好专注于嘈杂环境下的读书学习。

 

妻子专注进修,教育孩子的事儿落在丈夫一个人身上——最终,他们的儿子以极优的成绩,堪称光宗耀祖,考入名校。

 

别人登门祝贺,丈夫就谦逊的说:我妻子是老师,是她教的好,我不会教小孩。

 

孩子入读大学第三年,这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终于走到了尽头。

 

认真考虑离婚的事儿。


(08)


之所以要闹离婚,是因为公公再也看不惯儿媳妇了。

 

妻子懂得生活情趣,经常会买些温馨的装饰品。公公认为这纯属烧包,柴米油盐才是生活,弄那么浪漫嘎啥?

 

必须离婚!

 

公公以儿子媳妇居住的房屋,自己曾出过的钱为由,逼迫这对夫妻离婚。

 

正读大三的孩子,匆匆回家。进门看到父亲一手拿存折,一手拿笔在计算。

 

问父亲在算什么。

 

回答说:算清楚你爷爷出过多少钱,还给他!

 

儿子:那你们还离不离婚?

 

父亲:离个屁!

(09)


就这样平安度过好多年,人生危患突至。

 

丈夫病重住院,妻子衣不解带的护理。

 

为了更好的照顾老公,妻子跟学校请假。

 

校方说:学校不允许请长假,请长假就开除。

 

妻子回答:开除就开除。

 

工作千千万万,老公就这一个。


(10)


在妻子的精心护理下,丈夫恢复了健康。

 

出国留学的儿子,带着订婚的女友回家。

 

父母对此极为重视。

 

父亲把儿子叫进房间,单独谈话:儿子,你对你妻子,要像我对你妈那样好,知道吗?

 

与此同时,母亲在客厅,对未过门的儿媳妇说:你男人的性格,随他父亲,对老婆是肯定好的,你尽管放心。

 

大V三省说:从父母的婚姻中,我明白了夫妻相互理解、相互疼爱、相互为对方付出,历千难万险而无怨无悔的真谛。

(11)

 

如大V三省父母这样的夫妻,世间有很多很多。

 

他们灯前浅笑,相互依偎。

 

他们相互扶持,同患共难。

 

——他们每一个人,都会为对方付诸一切。工作、口味习惯及自身安危。

 

他们不会在艰难之时,精明的说:我不会帮助你,因为这会影响到我。就让我们平分家产,各安天命吧。

 

他们做不出这样的事儿,因为他们的爱,是包括了此生所有的付出。因为他们的生命,各自在对方身体上延续流淌。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不过的人,若是遭逢危患,丈夫舍命保护妻子,妻子不顾一切的保护孩子。他们在这样做时,也从未想过是否还需要什么理由。

 

只是因为他们相爱。

 

而爱,就是一切的理由。

 

(12)

 

爱是一切的理由。

 

所以爱不需要任何理由。

 

相反,当我们不爱的时候,才会绞尽脑汁构设话术,替自己背离爱的誓言,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不会有人,对你的借口说三道四。誓以生命守护的结发,承受非人苦楚你尚且安之若素,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值得你信守?

 

现实面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很难说孰是孰非孰高孰低,更难赋以道义属性。但人生于世,总要求一个堂堂正正,无愧于心。总要面对儿女的眼睛,面对内心良知的拷问。是以孟子有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情义无价,爱字当头。当我们做事还需要理由、还需要替自己辨白之时,很可能我们已经错了。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如若是内心没有疚歉,纵千万人,也阻拦不住我们。若不然,虽布衣百姓,或是路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我们负疚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