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一更还能获得千万元融资?“星球研究所”的内容创业之路 | 新榜首发
新榜
置顶公众号,及时获取行业洞察
这是一个令人读起来心潮澎湃的公众号,背后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内容创业故事。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如果你在朋友圈读过他们的文章,肯定和我一样,着迷于那些精致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沉醉在一幅幅大气磅礴、精彩绝伦的图片。
上帝视角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摄影师@孟涛)
回头来看,2016年的冬天,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几乎消失殆尽,行业里充斥着“现在做公号已经晚了”的声音,“星球研究所”像一颗小小的气泡,从这片温润的新媒体土壤里慢慢冒了出来。
彼时,内容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创始人耿华军开启第二次创业,似乎再次证明内容创业的道路上“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因为看到优质地理内容极度稀缺,他带着兴趣和热情毅然冲入这条赛道。
坚持“佛系更新”走精品路线,“星球研究所”凭借优质的地理内容积攒起100万粉丝。近日,他们刚完成A轮1000万元的融资,由人民网文化产业基金和飞马旅投资。
今天,我们和“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一起,聊了聊属于他们的内容创业故事。
团队成员从粉丝中来
连投资人也是粉丝
十天才推送一次,这绝对是“慢一拍”的公号团队。
在处处弥漫着“快消品”气质的内容环境里,“星球研究所”的成稿速度显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两个月只为写一篇稿子……”他们像一伙慵懒的匠人,在背景嘈杂的工业时代,偏居一隅,敲敲打打制作着手里的每一篇内容。
创始人耿华军系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干过传统媒体,也做过房产互联网。
“感觉外面都做App,我也要弄一个。”2015年,他拍脑袋开始了首次创业,因为既不接地气,也非自己擅长,项目失败了。
他解散了团队,一个人在家闷闷想了几个月,反思、总结自己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势是做出版5年、做房产互联网8年,但一直是在做内容,个人业余最喜欢的就是地理,看《中国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地理》许多年,但在新媒体领域我看了很多内容,都没有自己满意的,就想不如我来做吧。”
2016年9月,他摸索着进入内容行业。
最初,“星球研究所”保持着5个人的团队,目前有些新人加入,增加至9个人。耿华军说团队成员都是从粉丝中来的,大家有共同愿景。
比如,研究员丁宥希,就是因为偶然在知乎刷到“星球研究所”瞬间被吸粉,投出简历。她说:“当时从知乎追到微博再来到微信,真是感觉:怎么写公众号还可以有这种操作!实在太良心了……”
去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科普中国”活动中,他们被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
新榜:2017年2月“星球研究所”完成天使融资,那时候,说起来公众号领域已经一片红海,竞争激烈,整个行业也面临着打开率下滑等焦虑,当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耿华军:当时的确身边的人都不看好,我个人判断,整体下滑,不代表细分领域的情况,地理基本没有人重视;公众号是一片红海,但地理公众号不是;整体下滑,但关注度更多向优质内容集中,反而是我们做深度长文、精品内容的优势。
现在也仍是这种趋势,我们公众号打开率极其高,后台天天催更,表明大家渴望这样的精品内容,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满足他们。
新榜:这次融资过程顺利吗?为什么想要融资?
耿华军:非常顺利,见了两次就定了,大家价值观一致、目标一致。
这轮的两位投资人(人民创投总经理赵亚辉先生、飞马旅CEO钱倩女士)都是在“星球研究所”刚起步时就关注的铁粉,可以说是真爱了。他们最开始都只是个人特别喜欢,没往投资方向想,但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事有价值,不光是个人兴趣了。
主要是扩展我们的产品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也能和跟随者远远拉开差距。
新榜:团队平时一般都有什么休闲活动?
耿华军:最好的团建就是带领团队打胜仗,我们的团建就是生产最好的内容(笑,不带大家吃喝,估计同事要造反了)。欢迎有共同兴趣的人加入我们。
花两个月打造一篇爆文
内容更新很佛系
虽然“星球研究所”的更新速度慢,追求精品和深度的路线,为他们带来不少铁杆粉丝。
近段时间,更是频频打造百万阅读的爆款。比如,不久前推出的《什么是成都?》创造了350万阅读,文章以七十多张照片,图文并茂,缓缓勾勒出雾都成都的历史、地理、文化……全貌。
耿华军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做了两个多月,时间很长,虽然没有具体核算成本,加上人工成本,5-6万肯定是有的。
和这篇《什么是成都?》异曲同工,开创“什么是河南”“什么是湖南”等风格的是去年国庆期间推送的这篇《什么是中国?》(点击阅读),文章以令人拍案叫绝的“上帝视角”图片圈粉无数,不仅在朋友圈刷屏,还被“人民日报”等央媒转载。
正是这篇内容第一次让更多人认识了“星球研究所”。根据新榜公众号回踩的数据,2017年2月至今,“星球研究所”一共只推送67篇内容,其中诞生46篇10w+。
如今,用户常常抱怨公众号里“震惊党”“标题党”横行,从上图来看,“星球研究所”的爆文标题简直算得上一股清流,甚至很佛系,比如只有一个字《家》。
耿华军解释,这就是他们的风格,“我们的读者可能不太被标题党吸引力,他们鉴别力都很强,对我们也挑剔。反而这种标题简单、干净,最受欢迎。”他说。
新榜:你们的粉丝画像大致怎么样?有哪些特点?现在的涨粉情况如何?
耿华军:基本都是喜欢山川自然、人文风情、旅行,有比较强的审美能力,积极、阳光,“热爱地球、热爱人类”。
《别了,卡西尼》中的示意动画,图片源自@NASA
年龄上从初中生到退休都有,没有特别明显的分布;基本没做推广,自然增粉,我们文章不多,但每篇都有吸粉能力,最多一篇带来12万粉丝,少的也有一两万。
新榜:社群运营方面你们有做哪些探索吗?平时和粉丝怎么互动?
耿华军:没有做太多,我们会有专家、摄影师的群,热心读者也有一个小群,主要是讨论一些地理、摄影问题。
新榜:从更新频率来看,你们绝对配得上“佛系公号”的称号,为什么保持这样的节奏?面对其它号日更多条,你们的内心会焦虑吗?
耿华军:我们主要还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新,不达标就不发。
不焦虑,但也觉得很对不起大家,后台催更太多,能催更的都是特别热爱我们的,但我们的确还没有足够产能,对大家的消息也没能一一回复,很抱歉。
新榜:之前接受采访时,你没有提到每篇内容的生产成本跟高,差不多3-5万元,都花在哪些上面?
耿华军:主要人员成本,1/3是摄影作品的成本,2/3是我们的人员成本。
收入以广告为主
未来,帮更多摄影师提高名气和收入
为什么舍得这样投入去做内容?
在耿华军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出好内容,“我们仍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对好内容、好视觉不计成本,后面还会做一些复原图、建模等,成本还会增加,但值得。”他说。
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成本。
不久前,接受新华每日电讯采访时,耿华军强调,他们写作的资料来源一般是专业书籍、论文、文献等,不使用百度百科。
在追求极致的“不计成本”上,他们还会干另外一件事。把之前写的,他们认为质量不高的文章,删掉重新整合。所以,你会发现“星球研究所”的推送里有很多写着“2.0”版本。
而文章里那些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也是他们向摄影师或图库付费购买使用。
新榜:我们注意到,此前“星球研究所”也碰到了和摄影师之间的版权纷争。目前,你们建立了哪些制度或有哪些方法去规避这样的问题?
耿华军:我们刚开始启动时,的确有不规范的地方,现在严格要做到用图规范,我们都会和摄影师联系,逐一获得授权,联系得多了,国内的风光摄影圈基本上也都知道我们,大家也比较信任了。
未来一年,我们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更多摄影师提高名气和收入,包括通过我们的文章、对摄影师的报道、视频等,还有一些摄影产品。
新榜:“星球研究所”在商业变现上,比如广告、电商、知识付费……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耿华军:目前主要是广告,客户非常多,而且都是品牌大客户,和“星球研究所”的品牌调性也比较匹配,汽车、旅行、户外等等。
之后我们会做其他方面的产品,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新榜:未来,在优质地理类内容的商业化上,你们还会有哪些探索?
耿华军:图书、周边产品、旅行,目前尝试较少,所以可能不太准确。
新榜:拿到融资后,接下来有哪些新的计划想去实现?你和团队希望“星球研究所”品牌最终变成什么样?
耿华军:我们会继续提升我们的视觉体验,包括视频、小程序。
我们希望自己是成为美国国家地理、BBC那样,生产在世界范围内都最有价值的内容,还是那句话:“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风光”,一定要极致。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中老年市场 | ||
新媒体辞典 | ||
抖音歪研会 | ||
李子柒专访 | ||
菜单栏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