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更一条,发萌宠涨粉百万;新媒体如何借力机器人运营? | 新榜Weekly

颜椿颖 新榜 2019-07-16

这是新榜新推出的栏目,每周/双周为大家精选海外爆款案例、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信息、行业研究、有趣的观点。如果你还有什么想看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目录


  1. 杠精治理新进展:AI预扫描、平台预监测、国家立法

  2. 官博bot的N+1种玩法

  3. 反网络暴力和恋童癖,小女孩成立了自卫反击联盟

  4. 00后网红:成名变难是“成长的代价”

  5. 一个案例:一月一更竟然成就百万萌宠爆款博主


 杠精咋治:AI扫描、平台监测、国家立法

01



这年头,管你是大V小V小透明,上网冲浪就得做好应对杠精的准备,搞新媒体的人更惨,拍一条西瓜好吃的视频就有人会问“难道桃子不好吃吗?”

 

长期积累下来,互联网言论环境变得十分敏感,博主需要极尽温和照顾所有人的情绪,评论的人上来要先表明身份:“我不是杠,但我有疑问”,末尾还要加狗头保命。

 

面对杠精和不友好言论,平台方除了采取事后监测删除,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但与此同时,这对内容审查员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事实上,是人就会偶尔不理性,但在披上匿名的外衣之后,这种不理性的情绪便会被放大,姑且可以称之为“非主动抬杠”,对于两种不同情况的治理,最近有了几个新进展。


 

AI预扫描

 

《大西洋月刊》一篇新文章中介绍了AI公司Affectiva的技术,当你发表不友好言论之前会收到系统提示:“您的言论让10000个人不高兴了”,通过AI监测将抬杠扼杀在萌芽阶段。

 

相比于此前一些平台对违规关键词和emoji的检测,Affectiva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能检测到人的情绪。前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几百万张人脸表情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情绪对应的面部表情。

 

Affectiva更希望创建一个基于面部的社交媒体,或是成为Twitter、Facebook的服务商,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用户看到某些字词的表情变化,进一步训练算法。当然,这种设想很有可能也只是设想而已,隐私和监管是绕不过的坎。


原文链接:http://t.cn/AiW99olN

 

平台预监测

 

心直口快想说出一句怼人的“你傻X”时,平台贴心地弹出一条“你确定要这个内容吗?”翻译过来,应该是:撤回警告。这就是Instagram最新推出的反抬杠工具。

 

     

 

如前文所述,这种检测机制适用于“心直口快”的用户,系统会在你即将不理性的时候帮你“悬崖勒马”,三思而后评。这个工具于本月8号宣布推出,具体甄别哪些字词,对于杠精和网络暴力是否有缓解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原文链接:http://t.cn/AiW99sHq



国家立法治杠

 

上文针对的均为“非主动抬杠”,在AI提醒下还有撤回的可能,但职业杠精却不那么好管理。

 

最近法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强制社交媒体在24小时内删除网络暴力言论,并设计新的按钮,允许用户标记霸凌言论,违反者最高罚款125万欧元(约合1000万元)。

 

平台方反应来看,Facebook提出质疑:鉴于一些言论需要自信分析甚至进行法律评估,24小时删除机制是否真的合理。


原文链接:http://t.cn/AiW9CGD9


 官博bot的N+1种玩儿法

02



你可能见过微博上各种bot,大名鼎鼎的@意难平bot,@有钱人发言bot,但你见过哪家蓝企业或媒体的bot吗?


 

美国《纽约时报》上周发表一篇文章详述官方bot@NYT_first_said 的成绩,这个推特从2017年开始运营,每条微博只发一个词——NYT首次使用的词。目前已经发布1.33万条微博,获得6.15万粉丝。

 

转发最多的一条是shithole——对特朗普言论的引用,原话是“特朗普想知道为什么要接受来自(海地和部分非洲等)‘肮脏国家(shithole countries)’的移民,而非挪威等国的移民。”由于言辞过于粗鄙和刺激,产生了8500次转发和3万次点赞。

 


比起真数洞,这个bot是真bot,每小时由程序自动抓取和转发。程序的设计者名叫Max Bittker,是一名谷歌的程序员,设计程序的初衷是希望更好进行新闻的数据可视化和文本分析。


这个账号就像是对整个《纽约时报》和一个时代的记录,比如这一系列网红类合成词,“有毒网红(verminfluencer)”、“儿童网红(kidinfluencer)”、“健身网红(fitinfluencer)”、“微型网红(microinfluencer)”和“纳米网红(nanoinfluencer)”。

 

尽管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自动转发机器,但这个bot还有不少死忠粉,哪怕对面是个机器人,网友也非常热衷参与讨论,这种喜爱一方面来自于完全和高冷大报不符的气质,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每个新词后面代表的新闻事件,这也是设计者Max选中《纽约时报》的原因。

 

原文链接:http://t.cn/AiW9pqQ3


 反恋童癖,小女孩成立自卫反击联盟

03



互联网上的网络暴力和恋童癖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似乎只能靠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平台的社会责任感进行管理,但这些政策始终具有滞后性。

 

在以算法驱动的平台如TikTok上,只要别有用心的人一直刷某种类型并与之互动,就能从推荐中关注到更多类似的博主,针对此,几个小女孩自发成立了反抗联盟,截屏或录屏方式记录网络暴力和恋童癖行为。


 

18岁的Liz在Instagram上建立了一个账号@Creepy TikToks,曝光网络骚扰。大名鼎鼎的@TheBudday(真名Haynes)就是其中之一,这位27岁的油腻大叔,拍了不少和小女孩的同屏视频,在YouTube和Reddit上引起网友讨论,因为这些视频和Liz发的帖子,更多未成年人爆料自己在TikTok私信里受到过Haynes的骚扰。

 

平台方未联系过Liz,也没有主动禁止过Haynes的账号,但Haynes自己停用账号想找回时,平台禁止他再注册,因为“的确违反了社区运营规定。”

 

TikTok在后来的声明中回应,将从政策、技术和审查方面对有问题的内容进行监管,但这也是全行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审查力度。


原文链接:http://t.cn/AiW90Pl3

 

 00后网红:成名变难是“成长的代价”

04



所谓出名要趁早,说的就是这群00后。


第一个社交网络Facebook诞生于2004年,00后们赶上的正是这个时代。那么,对于互联网原住民而言,成名更容易了吗?


Business Insider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这个问题,“成长的代价”是什么?当网红不那么容易了。


 

19岁的美妆博主Amanda Steele在YouTube上有270万粉丝,她把YouTube当成真正的家和避难所,“在这里我可以做自己。”然而,博主遍地的时代,年少成名反而似乎更难,有个性的人这么多,你实在很难成为有独特辨识度的那一个。


BI的调查显示,54%的青少年用社交媒体看别人的生活,无形中影响了性格养成。有趣的灵魂很难得,但绝非存在于别人的目光里。

 

除此外,成长带来的转型阵痛也让人头疼,Amanda的部分粉丝似乎很难接受她已经成人了,长大了,这意味着她的风格和内容会随之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批00后博主来说,是转型吸纳新粉丝,还是继续做青少年用户的生意?


原文链接:http://t.cn/AiW9064U


 一个案例:一月一更的百万萌宠博主

05



如果说萌宠是互联网上的流量邪教,那猫可能就是邪教头头。


今年5月,网红猫鼻祖“不爽猫”5月去世,得到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uzzFeed等媒体的报道。


通常来说,网红猫想吸粉,需要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持续产出有意思的内容,但这个案例里的网红猫,月更一条,亦粉丝百万。

 

这个频道名为TheMeanKitty,每月更新一至二条,内容均为有剧情的猫片剪辑和后期配音,能火大概是因为其戏精本精的创作者。



运营者Cory Williams造出了全网播放量排名第二第三的猫片爆款,分别是有1.5亿播放量的《How to get a kitty belly》和《the Mean Kitty Song》。在接受采访时,Williams总结自己能做出爆款的原因:让视频有趣的同时,提供一点小知识。比如写给猫咪的歌里,他反复强调猫也是人,需要了解和亲近,也需要研究相处的技巧。


the Mean Kitty Song


How to Get a Cat Belly

 

更新周期太长的原因在于,要剪出一集有足够剧情的视频,必须随时跟拍这些不配合的演员——猫,所以,攒一个月才能发一集。


Williams现在也做了几个不同方向的矩阵号,比如喜剧音乐频道SMPFilms,家庭影像记录LiveEachDay和儿童教育频道JustForKids,不论是娱乐还是记录,Williams始终坚持在每个视频中植入知识点,让观众在观看之余收获新知。

 原文链接:http://t.cn/AiW90uGm


ps,关于这个栏目,你还有什么想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