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财经自媒体进军B站,图文作者摇身一变百万粉up主
财经、资本、科技、商业、互联网……
一篇包含上述关键词的近万字文章,即使噱头够足,可能很多人还是难以卒读。
但是,如果以这篇长文为基础,制作一条10-20分钟左右的视频,却有可能在B站上成为播放量上百万的热门。
比如《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资本主义的?》、《杨幂的资本博弈之路》、《王思聪资本帝国沦陷记》……
B站带“财经”标签点击量Top10(截至4.7日)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B站谈“资本”,分析商业财经和科技互联网的视频肉眼可见地变多了。从“二次元小破站”到让人“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的学习网站,B站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财经内容的崛起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2019年11月,B站启动知识领域认证,发起“好奇心计划”,与此同时,科普区也掀起了一股“财经热”,不少商业、财经、科技领域创作者入驻B站。
B站财经科技领域人气最高的up主们,有人段子讲得飞起,有人故事讲得精彩,也有人数据和财报讲得头头是道。
我们观察了一些风格鲜明的up主,和其中几位聊了聊,看看他们如何把“硬核”的财经知识和商业故事视觉化,以及他们为何选择B站作为“主战场”。
半佛仙人:从公号黑马到B站黑马
“做视频无非就是把文章做成了台本”
“大家好,我是______的半佛老师,是一个每天都在镜子前给自己磕头的硬核男人……”
对于半佛的粉丝来说,这段文字应该是有声音的。
去年12月,半佛仙人在B站发出第一个视频,当时还被网友吐槽收音差,他马上花了好几千购买了专业设备,第二期视频收音就有了质的飞跃。
目前,半佛在B站的粉丝数已经超过250万。发布的28条视频中,27条播放量过百万,3条超过500万,是财经区的黑马,也是人气最高的段子手,没有之一。
他曾在B站直播中谈到,B站月活过亿,用户付费意愿高,视频平均打开时长惊人,大部分用户都是年轻人,由此认为“B站是未来”。
这不是半佛第一次被称为“黑马”。
2019年,在行业普遍认为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的前提下,半佛仙人一年从0涨粉到60万,成为公号领域当之无愧的年度黑马。
2020年1月,他在新榜大会上谈到自己对图文和视频的看法:“图文的成本较低,非常适合磨练思想;视频的成本相对较高,很适合传播。”
演讲当天(1月6日),他的视频《你知道奶茶加盟有多坑人吗?》获得B站日榜全站第一, 这是他在B站发布的第3条视频。
在成为公号和B站黑马之前,这个本业做风控的90后已经是知乎知名用户,因为经常揭露外行不懂的行业内幕和陷阱,让“薅羊毛党”恨得牙痒痒,但在粉丝看来,他却是在镰刀和韭菜之间,永远站在韭菜一边的人。
半佛有两个公众号,“半佛仙人”和“仙人JUMP”,用他自己的话说,前者主要是写报告、PPT,风格一本正经;后者就是他自己讲话的风格,会用大量表情包,做图时间比写文时间还要长。
如何从图文到视频,半佛的逻辑也很简单——做视频无非就是把文章做成了台本,做导演就是把文章做成了剧本。
“玩弄文字玩得好,脑袋里当然是有画面的,把这个画面做出来,就够了。”他的视频几乎都是以“仙人JUPM”推文为基础创作的。
虽然可能很多人关注半佛就像关注罗翔一样,听段子娱乐的欲望大于长知识的需求,但半佛对自己的优势很清楚:有行业经验,有写作经验,有浓烈的个人风格。
我本想约他进一步聊聊图文转型视频,不过他只谈到天赋和运气。
IC实验室:两个“社畜”的内容创业路
“引导大家思考,比直接输出观点更好”
与半佛仙人“通杀”两个平台不同,同样是从公众号到B站,IC实验室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2019年4月,广告营销出身、在互联网科技行业做了近五年的馆长和另一位同事决定在工作之余开通公众号“IC实验室”,讲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互联网消费观察。
公众号开通没多久,他们就发现,没有资源,仅靠冷启动,即使有几篇爆款文章,比如对小红书、知乎平台的观察,也都是因为角度讨巧才“侥幸”获得比较好的数据。
意识到入局公众号的时间太晚,两人开始考虑,是否能利用快手、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做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因为并非全职创作,精力有限,还需要尽量保持两天出一篇稿,做视频的计划就被暂时搁置。
直到去年9月,“巫师财经”在B站横空出世,三个月涨粉破百万,让很多内容创作者意识到,原来财经商业类视频也可以这么做,IC实验室也在12月入驻B站。
制作第一条关于电商直播的视频时,馆长其实心里没底。
一方面是因为两人都没有视频制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这样toB的垂类视频观者寥寥。因为以他们做公众号的经验来看,截止2019年底,用户画像都比较垂直,基本上都是营销公关和消费电商行业从业者。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期讲李佳琦和电商直播的视频居然打破了ToB和ToC之间的壁垒,垂直领域的选题视频化之后,也受到了很多C端的用户的欢迎,真的“出圈”了。
对于“出圈”,馆长是这么理解的:小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大范围内的人也很好奇。像闲鱼、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其实相对来讲是比较封闭的生态圈,“圈外”很难get平台政策变化和波动,但却对其带来的影响充满好奇,所以IC实验室所做的就是试图找到“圈内”让“圈外”也好奇的点,为大家解释清楚来龙去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目前,IC实验室视频一般每周一更,大部分视频时长10-15分钟,文字稿5000字左右。制作周期3-5天。
在视频制作方面,从零起步的两人还在摸索。
从最初的先定文字稿,再根据文字找画面,到现在写文稿和找视频素材并行,能用画面表达的信息,文稿中就不会重复出现,作为文字作者,他们也在努力向视频创作者思维转变。
现在,IC实验室已经有两个固定的栏目:“暗中观察”和“消费战争”。
在发布的22条视频中,让馆长印象最深的有两条,一条是分析《囧妈》和头条系的春节特别篇,从定选题到制作完成上传只用了不到8小时;另一条是清扬和海飞丝的商业战争,制作周期长达一个多月。
2020年春节,同为武汉人的馆长和同事未能回家,在看到《囧妈》撤档后临时改免费线上点播之后,两人决定做一期春节特别篇。
除夕当天,两人远程协作,从早上11点开始,定选题,写大纲,同时找视频素材,下午2点确定脚本,5点剪完视频上传,7点审核通过上线,第二天视频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这条视频也是目前为止两人效率最高的一条。
清扬和海飞丝的那期“消费战争”视频则是IC实验室制作周期最长的一条。为了保证视频中信息的准确,两人找到两家品牌的相关的负责人,反复求证细节,包括当时海飞丝和清扬内部发生了什么,市场部内部如何沟通、怎样决策。
“我觉得这才是商业故事最需要严谨的地方,”馆长说,“所以虽然稿子写得很早,但我们为了修正里面的一些小细节,花了一个多月。”
对于内容创作,IC实验室坚持的准则是:理性和自由。看待问题保持理性,思考和表达观点是开放和自由的。
”其实对于B站的受众来讲,他们更乐意看到事件本身,至于故事的结论,他可以选择去相信你的结论,也可以有后续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这个是好的,”馆长说,“去引导大家思考,比直接输出观点要更好。”
入驻B站以来4个多月,IC实验室目前粉丝60万出头,没有经历过一夜爆红,但他们对现状比较满意,因为视频转粉率在数据好的时候能达到40%-50%。
也就是说,每两个人看过这条视频,其中就会有一人转化为粉丝。
公司对他们的内容创业也非常支持,甚至提供了一笔资金,让他们能够安心全职做IC实验室这个内容品牌。
“(至于商业变现)我觉得再等等,等我们100万粉了,再好好考虑一下这个事。”馆长说。
DannyData小丹尼:名校留学生创业
“哪怕讲商业也是需要结合人文”
与半佛和IC实验室大相径庭,DannyData系列重点分析的是代表性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视频风格明显更加严肃和学院派。
其实,DannyData的定位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只是一家“自媒体”,而是一个科技创业团队。目前团队16人,大部分是国际名校毕业生,主要在做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是做视频里做数据分析最好的,数据分析里做视频最好的。”DannyData的创始人Danny说。
Danny是YouTube十年老用户,平时喜欢看科技类、财经类或者摄影类视频,之前也拍过vlog,本身就是一个电影爱好者,“拍视频是我的一个梦想”。
2019年,Danny突然发现,YouTube上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视频团队和自媒体,他们制作的科技类视频从专业度和内容水准上来讲已经完全不亚于国外知名YouTuber,比如“影视飓风”和“何同学”。
进一步关注后,Danny发现这些博主的国内“主战场”都是同一个平台——B站。
“虽然我做的是财经内容,但我对B站的最初印象其实是来自于科技测评类内容。”Danny说,很多人把B站定义为一个视频网站,甚至有一些人说它是一个披着视频外衣的游戏公司,但他更愿意把B站当做一个对创作者和用户都有非常好的反馈的激励作用的社区。
在B站越来越多的财经科技类内容中,Danny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在三方面——数据可视化分析、商业分析模型和结尾的人文价值观表达。
从大结构来讲,DannyData的视频都是以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结合大家熟悉的公司,比如瑞幸、特斯拉等做实例分析,还会融入一些财务知识。
“我们对自己内部有一个算是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你要分析这家公司的话,你需要把它财务数据搞透,把他近几年的财报、电话会、所有的创始人的演讲都看完,然后再去写文稿。现在大部分新媒体为了赶热点,可能一天就能搞定一篇稿,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角度是有局限的。”
每一期视频最后,Danny会利用名人演讲或影视片段,阐述个人价值观。
“我认为哪怕讲商业也是需要结合人文的,类似乔布斯倡导的科技+人文。我也希望以此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一起去做更多的事情。”
从第一期开始,想走国际化路线的Danny就坚持每期视频都会配中英双语字幕。DannyData一期视频大概20分钟左右,前几集视频制作流程大概是一周完成文稿,另外一周做视频。中文文稿大概8000字左右,英文翻译字数稍多,一万出头。一般一篇文稿会分4个人翻译,加上校对,大概需要两到三天。
“中国的科技公司商业模式,其实不仅中国人非常感兴趣,这些中国的科技公司为什么增长这么快?然后还有哪些新的点?这些也是老外非常去关注的,我们在YouTube上的数据也不错。”
未来,Danny计划增加行业访谈和偏人文方向的内容。
他介绍,现在DannyData可能80%是数据商业模式分析,20%是价值观人文,可能之后会做80%人文结合20%数据分析的视频。
在他看来,做财经内容也有多种选择,有脱口秀段子手的方式,也有稍微严肃分析类的,而他倾向于用电影化的方式,结合商业分析的模型去展现。
“B站财经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希望大家能把这块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