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小龙“微信之夜”35段金句全记录:视频号将成为你真正的官网

新榜编辑部 新榜 2022-05-15


一年一度的新媒体刷屏大会——微信公开课PRO来了。


恰逢微信10年,很多新媒体人都格外关心:今年,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说点儿什么?


在刚刚结束的2021微信之夜,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部总裁张小龙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新榜编辑部蹲完了全程,摘录了其中部分要点和金句,第一时间分享给各位。



ps. 以下内容摘录自直播内容,未经演讲者本人确认,如有疏漏,请多指正!




1. 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对此,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2. 到今天,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每天有3.6亿的用户会读公众号文章,有4亿用户会使用小程序,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表的朋友圈内容中,大概有6.7亿是照片,1亿条视频内容。


3. 在微信,最近5年每天发送的视频数量上升了33倍;在朋友圈,视频的发表数量上升了10倍。所以我们在考虑这种短内容的时候,自然会想我们不应该基于短的文字来做,而是应该以视频化的内容来做了。



4. 在2019年,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一二十个人,开始开发视频号。当时给它定位是一个视频化的微博。所以视频号上半年其实长得特别像微博,也没有全屏的视频。很多人说视频号是公司的战略重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短视频的战略重点还是在微视(现场有笑声)


5. 当时视频号发布以后很多媒体都不太看好,我们自己就说,其实我们早就总结出来了,微信做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外面都不看好,就说明这个东西还有戏,如果都很看好可能会很麻烦。

 

6. 我觉得微信很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身份或者说它的ID价值,有了这个身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微信支付。


7. 视频号的意义,视频是其次,重要意义是有一个号在这里,通过这个号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可以公开发声的身份,将来他发声的内容可能是视频,也有可能是直播的一些东西,账号的意义在这里会更大一些。


8. 我们最早做公众号的时候,公众号就是每一个机构的官网了,做小程序时候我们又说小程序是你的官网,可以把服务放在里面。我们做视频号的时候,我们又说视频号才是你真正的官网,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官网也是需要进化的。因为从一个机构ID的角度来说,确实视频号是最适合的一种载体。



9. 外界有一些误解,我们在技术这里不是特别强,其实我们在算法领域沉淀还是很深的。

 

10. 5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视频号最重大的一个改变。因为经过几个月的灰度,表明在现有的内容下,基于机器推荐是走不通的。对比朋友点赞的内容,虽然当时朋友点赞还是匿名的,和机器推荐的内容来对比,我发现机器推荐的远不如人工(或者说朋友)推荐的精彩。于是我们在那时候开始了变更最频繁的两周,几乎每两天更新一个版本。然后发布了基于朋友点赞的新的灰度版本,终于看到了上扬的数据,用户的留存非常高。

 

11. 去年6月视频号的用户量大了一个量级。对于一个内容形态的产品来说,一定量级的用户和活跃度才意味着你走过了生死线,它的流量的循环已经起来了,否则你就一直要为它的生存去找方法才行。

 

12. 在6月份我们这个新版还在开发的时候,我就说,我们现在视频号里面有三个tab,关注、朋友点赞和机器推荐。内容消费比例应该是1:2:10,就是平均一个人应该是看10个关注的视频,20个朋友赞的视频和100个机器的视频。但是我们现在的数据并不是这样一个比例,现在是朋友赞的观看总量是机器推荐2倍还多。



13. 内容分两种,一种是你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朋友赞是朋友强迫你去获取你未必感兴趣的知识性信息,属于学习类的;机器推荐,是系统投其所好而让你很舒服的浏览你喜欢的消费性信息,属于娱乐类的。关注里面两种信息都有。

 

14. 我们不会关注用户时长,以前没有关注,将来也不会关注,我们不会以用户时长作为一个导向制定目标或者KPI,我们更关注帮用户完成什么任务。时长最终只是一个结果。

 

15. 我们现在所说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指一种视频文件,但原始数据只是一个文件,没办法关联到其他的东西,比如没办法标注谁是创作者、看到观众的评论,但未来,视频的格式应该是结构化的数据,应该存在于云端。微信将来流通的视频内容,更多会以视频号的方式存在,而不是视频文件的方式。

 

16. 云端化、结构化的视频才是视频,本地的视频文件反而都是一些裸数据,是应该被淘汰掉的。也就是说,视频应该过渡到云端化的一种视频格式。

 

17. 就像公众号是文章的载体,文章存在的价值被分享出去被人看到,如果没有公众号,我们只能传一些文件出去。公众号对于文章的价值,就是视频号对于视频的价值。



18. 说说关于长视频,视频的长短都是人为区分出来的,最早我们定义1分钟的时候是偏短内容,就像微博,我们最早把长视频定义为专门的数据类型,但后来我们做了统一,因为无论长短视频都是一种视频,只是消费场景不太一样。不存在长短视频的区分,短视频是1分钟以内,而长视频,相当于头一分钟是你的封面,如果别人觉得你的头一分钟好看,就会继续看下去。所以我们把视频号的长视频入口取消掉了。

 

19. 微信就像一个视频图书馆一样,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沉淀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这个知识库也是可以通过搜索或者推荐的方式被挖掘出来。



20. 现阶段我们也并没有做到让很多人在视频号去发表自己的日常。但我们有个举措,让我们能看到希望。我们上线了将自己的视频号内容关联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我们发现结果比预料的要好很多,到现在已经有非常多人在名片展示了自己的视频号内容,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是个很好的趋势。

 

21. 视频号正在全屏化,目前在关注和推荐流里面已经变成全屏。信息展现形式一直是互联网产品里的最基础部分,也是争议最大的。常见比如有瀑布流,通俗称呼的信息流,以及全屏,他们的区别是一屏里放多少条内容合适。全屏就是一屏只放一条内容。我总结为一个粗略的规律,就是一屏里的内容条数跟命中率成反比命中率是指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条数的比例。比如10个邮件,只有一个是我想要看的,命中率是10%。

 

22. 视频号上半年平台内容的丰富度是很不够的,所以命中率很低。下半年内容开始丰富,命中率提高了,所以可以开始做全屏的尝试。


23.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越来越多,可能有2亿以上的用户了。 



24. 未来直播有可能变成一种很多人都在用的、个人的表达方式。可能直播的一个终极形态就是,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眼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到他所看到的。

 

25. 我们现在还没有直播的入口,但是下个版本可能就会有了。我们把“附近的直播和人”调一下变成“直播和附近”。所以直播里面也会有电商的能力,可以挂第三方小程序。

 

26. 可能大家已经习惯于说春节在群里面抢红包拜年,但这真的属于线上的生活方式了,因为传统的拜年不是这样做的,而应该是面对面的,所以我们希望今年的春节能够有一些人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拜年。



27. 很多人问到视频号会不会给流量扶持,其实早期公众号创作者知道,平台不会给流量和扶持,但我们不反对给流量扶持,我们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给到。

 

28. 刚开始我们也会去邀请一些明星来做视频号,但是明星说没有签约费我们就不想来,我们说那不来就不来(现场有笑声),因为我们并不是想要去买一些内容进来,而是说他应该在这里经营自己创作的内容,然后吸引粉丝。


 

29. 微信表情是我们在表达情绪中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喜欢表达更加强烈的表情,比如最近裂开表情非常受欢迎,再比如我们扔一个炸弹过去,让屏幕都炸开,情绪就更加强烈。这样的动画比较简单,但难的是如何把这个动画归纳到一个通用的表情功能,但我们新版本已经做到了,大家可以期待过几天上线的新版本。

 

30. 目前仍然有1.2亿人设置了拍一拍的尾巴,每天可能有几千万人在拍别人。



31. ‍很多人说今年微信的速度很快,一点都不像微信了。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孙子兵法》中说,“其徐如林,其疾如风。”视频号的速度,才是互联网该有的速度。我下一年还做这么快,这是该有的。

 

32. 我觉得微信最核心的东西,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对于做产品来说,连接意味着做最底层的设施。最早我们提出过一个概念,连接人、连接内容、连接服务,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做。

 

33. 现在我要说“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还不是一个垃圾产品”,现在微信虽然比十年以前多了很多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了,并且在用户看到的地方去做到,用的时候才会看到它,现在的微信和十年前一眼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


34. 微信虽然是一个非常大体量的产品,并且经历了10年的时间。但我还是希望它一直保持自己风格,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审美、创意和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目标的罗列。


35. 如果微信有自己的风格,我和我的团队的工作就会因此而更有意义一些。这是我对微信十年最后的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