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写三篇王石,篇篇10万+,迟宇宙携“商业人物”归来

2015-12-18 张恒 新榜

上周,《有些事情悄悄地开始就好了》开始在财经媒体圈里传播,那个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在年近不惑之时,宣布开始“商业人物”的新篇章,立志于“关注中国商业力量、讲述原创商业故事、提供商业人物特稿”。


他是迟宇宙,十几年来,他几乎每两三年就会换个地方开始新的事业,曾先后在履职一系列大名鼎鼎的传统媒体:《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新京报》、《华夏时报》、《东方企业家》等。还发起记录时代的“中国故事”,联合发起做虚构小说的“果仁”,联合发起支持非虚构写作的“地平线”。


就在今天下午,迟宇宙昨晚两小时挥笔写就的文章,《并肩而战?别天真了,这是王石一个人的战斗》在“商业人物”上再次突破10万,加上之前两篇写王石的文章,实现三连红。不知道这是否会成为“商业人物”发展里程碑中的“迟三篇”。


在十几年的事业迁徙中,对于迟宇宙来说,始终不变的就是对写作这门手艺的坚持,“未来究竟是新媒体时代、新新媒体时代都无所谓,手艺人的存在感是靠手艺展示出来的。”


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他已经小试锋芒。但更大的考验在于,从写作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在被问及对自己当下的状态如何评价时,迟宇宙坦言,“并不满意”。但他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全力以赴”。



我真心替王石他们惋惜


新榜:王石三篇连续破10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迟宇宙:说实话,没想到10万+之类的,也从来没这么想过。第一篇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对这件事有所反应。第二篇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划时代大事”。对于那些股权分散的好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标志案例。


第三篇的时候,正赶上王石有了回应,碰巧他的“解决方案”与我在第二篇中的观点有契合,我便写了第三篇;也碰巧,我有一些信息源,愿意给我提供最新的进展。这当中,有多年前的旧相识,也有新朋友。可能大家觉得我在做内容创业,愿意帮助我。



上线11天,正式发布十篇文章,在没有外部推广的情况下,接连三篇10万+展示了迟宇宙和他的“商业人物”具有的能量


新榜:接连三篇10万+,回头来看,其中的必然性是什么?


迟宇宙:我没认真想过,只能猜测一下。


1、大家意识到了这事的意义,开始关注起来,它就成为了大事件。


2、观点。我认同我写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为了10万+。就算只有100个阅读,我也是这么写。我真心替王石他们惋惜。


3、共鸣。一篇文章产生共鸣,才会走出圈子,成为话题。这几篇文章能传播开,其实大量是商业、金融、投资圈里的读者的分享。他们认同了,才会分享出去,文章才会走出圈子。我是做媒体出身,朋友也大多是媒体界人士。只在媒体圈子传播,不会出现10万+。


新榜:这三篇是否让您对什么类型的内容适合微信平台有更多的理解?


迟宇宙:对这块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从我们这个细分领域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做精致,做深,垂直深耕,有“内容极客”精神。无非是换了一个阵地,从纸媒转到了新媒体。


新榜:目前“商业人物”上发布的稿子,基本都是你写的,团队其他人呢?


迟宇宙:其实也有其他同事准备了很多稿子,万科的事发生后,因为连续跟进而没有推出。内容创业,作为主要创始人,早期辛苦一点儿,拼一点儿是应该的。你怎么做,同事就会怎么做。另外,我想给同事留从容的时间,写他们认为满意的作品。


新榜:但新媒体上对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容”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否会显得不合时宜?对团队成员有写稿量的要求吗?


迟宇宙:从容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新媒体时代,要做到均衡,这的确很难,我们也在慢慢磨练、探讨。对团队有个建议量,但不作为考核标准。好稿子需要时间,比量重要得多。我跟他们说,不着急,我们慢慢来。我毕竟在这个行当做了十几年,也有一些资源,也有一些储备,需要时先顶上,“援军马上就到”。


如果这时候裹挟大家一起仓促出稿子,有悖于我们初衷,我们做的事也就没价值了。有我一个就行了,我算出稿快的,一个想法憋在心里,不写出来难受。等大家从容地出好作品了,我再休息一下。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侵权


新榜:“商业人物”稿子的火爆证明了优质内容的稀缺,但您也面临被侵权的问题,除了声讨,你如何维权?


迟宇宙:是的,我相信优质原创内容自有它的生存空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侵权,无视版权声明偷转我们文章的行为防不胜防,包括很多大门户在内。


我们已经与一家专门进行维权的专业公司进行了合作。法院的一些朋友给我提了不少便于操作的维权建议,我的大学法律系同学、好友,也大都是各大律所合伙人,他们都愿意为我提供帮助。我觉得,一是坚决走法律程序,决不妥协;二是能尽快从微信那儿拿到原创保护,技术上降低侵权可能。


新榜:感觉您对于版权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为什么?


迟宇宙:我们付出高昂成本去获得原创内容,有些人复制粘贴一下,甚至都不署名,五分钟不到就偷过去了。这对我们一是不公平的,另外也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维权。微信和其他新媒体通道,应该呈现出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著作权无法得到保障,原创的动力就会下降,这对创业者、用户和微信平台自身,都会造成巨大伤害。一个充斥着营销号和版权侵害内容的微信,是缺乏持久活力的。


新榜:对于“商业人物”来说,内容就是一切,是吗?


迟宇宙:是的。我们的目标就是提供好内容,这是刚性需求,也是我们这些写作者的追求。



朋友圈中,迟宇宙有期待,有留念,有检讨


新榜:但新媒体上用户的阅读习惯毕竟不同于传统媒体,你们如何适应?


迟宇宙:我们每天都会复盘,大家一起讨论今天的得失,比如《他有四爆神器在手,竟然还要<首富的自我修养>》,我们以为这个题目更符合互联网的气质,但阅读数却只有平时的几分之一,我们就知道读者对我们的期待不是这样的,以后坚决不再采用这种类型的标题。



算个够吃饱饭的小手艺人


新榜:柳传志、周鸿祎、李嘉诚、王石等等,中国的知名企业家你几乎写了个遍。为什么您特别喜欢写企业大佬?


迟宇宙:其实我也喜欢写创业家。大佬大都阅历丰富,身上有共性,也有特性,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经验教训方面的镜鉴。我们想做点更有价值的事,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订户。



迟宇宙27岁时写的《海信史》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史”,“意味着中国企业史的写作有了自己的行业标准”


新榜:“商业人物”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


迟宇宙:对商业故事、商业人物感兴趣的人。我相信这是一个涵盖了很多职业的人群,没法一概而论。譬如投资界、工商界、传媒界,都会有读者,甚至有学写作的学生。目标读者只是一个假想,真正到来的,才是真读者。


新榜: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你说每天要写5000字,现在能做到吗?


迟宇宙:最近做不到,如果可能,还是要坚持做下去。文字需要训练,停下就会荒废,跟农地撂荒一个概念。


新榜: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新榜:一门手艺,到老饿不死。一种生活方式,老的时候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从纯粹手艺上来说,我自认为现在算个能够吃饱饭的小手艺人,离我理想中的“巨匠”还有遥不可及的距离,但这不妨碍我往前走。现在最欠缺的,其实还是时间。时间总觉得不够用。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


新榜:“商业人物”是写作事业的继续,还是创业故事的开始?


迟宇宙:都是。所以才对我有巨大诱惑力。我本质上是个散淡的人,单纯任何一点,都无法驱动我这么投入。



每篇文章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迟宇宙都要转发两到三次,可见其中倾注的心血


新榜:“商业人物”将会是什么?为此,你愿意付出什么?


迟宇宙:一个垂直深耕的新媒体,精致、优雅、有用,受人尊敬。这是我的期待。至于付出什么,没法说,说了都是假的。只能说,我认为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就它了。


新榜:如果失败了呢?


迟宇宙:全力以赴,如果还失败,认命,回家读书、写作。只能说明自己不适合,有大问题,连最有优势和最愿投入的事都做不成,其他创业就更不行了。


但至少,我又开始很投入地写作了。


- The End -


欢迎访问中国新媒体第一站www.newrank.cn,“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已经上线,大数据、零风险、无差价,免佣金、100%付款保障。PC端访问效果更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