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票证生活记忆



进入8月中旬,连续的高温,是晒衣被的好时候,我打开被橱,一沓粮票掉落下来,原来是我留存的全国粮票和江苏省粮票。


回想起来,票证生活已经离开我们27个春夏秋冬,但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票证与我们的生活习习相连,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物质最基础的来源。



1

布票


Treasure in the heart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是布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人每年发的10尺布票,做一套衣服都不够。为了能让我们正在长个子的兄弟姐妹穿上衣服,父亲母亲很少为自己添新衣,总是把布票节省下来。等到过春节,我们小孩子都能欣喜地穿上一套新衣服。那时,我父亲在百货商店上班,常买些包装布回来,因为包装布不要布票,论斤称,价廉很划算。其实,包装布就是白色的粗棉布。母亲买些颜料,染上各种颜色,大块的做床单、被套,小块的给我们做夹衣里子和内衣内裤。虽然很粗糙,也不好看,但在冬天里穿着很暖和。那些年,我们的穿着都十分朴素,能穿上一件花布衣服,就是很开心的事了。



2

粮票


Treasure in the heart


来到了七十年代,我家最紧张的就是粮票。因为婆婆从老家农村来帮我带孩子,没有计划粮,而且那时的人特别能吃,每顿半斤米饭也吃不饱。所以,家里的计划粮总是不够吃,只好想别的办法。一次,老公和邻居到几十公里外的集镇上买高价大米,结果,大米没买回来,钱和蛇皮袋却被巡逻队搜走了,我们只好买一大堆地瓜回来。老公由于吃的过量,得了胃病,后来,白菜萝卜成了家常便饭。



3

肉票


Treasure in the heart


到了八十年代,生活条件有所好转,江苏油田的职工家属每人每月享受1斤肉票的供应。可是,买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天刚蒙蒙亮,我便从运输处来到邵伯镇食品店门前排队。长长的队伍,望眼欲穿,好不容易排到跟前,却见不到后座肉和前夹肉,只好眼巴巴的买一块大肥肉回来。那时,人都没有油水,大肥肉也是宝,一斤肉也要细着吃上好几天。



4

和票证打交道


Treasure in the heart


江苏油田会战初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与票证打上了交道。记得那些年,行管处每年分配的几张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票,都要经过科室研究后再分发到基层。


提起这些票证,我想起买缝纫机的事来。那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看到邻居家踩着缝纫机,给孩子缝补衣服,我心里是多么的羡慕,什么时候我自己也能拥有一台缝纫机就好了。而每年分配的缝纫机票只有三到四张,虽然票证在手,但我也不好开口要啊。直到1980年,我终于得到一张优惠券,便迫不及待地到油田商店买回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几十年来,不知缝补了多少件衣服,制作了多少件新衣,扎好了多少双鞋垫,这台蝴蝶牌缝纫机,不愧是勤俭持家的好帮手。至今整整40年了,缝纫机仍然不知疲倦的为我家服务着。


那些年,生活中的各种票证名目繁多,什么烟、酒、糖、肥皂等,要拿着印好的票到江都食品批发部盖章,然后,到库房采购回来。每年年终的布票、棉花票要按户按人头分发给职工家属。最让人烦恼的是职工每月的计划粮,数万斤的粮票、油票、面粉票、副劵,要到粮站一张张清点,大包小包背回来分发给职工,还有食堂回笼的一摞摞饭票菜票也要及时清点入账……


票证,实在让人眼花缭乱,疲惫不堪,我们就好似点钞机一样,每天不停的转动。直到1993年,粮票使用宣告结束,至此,所有的票证也随之结束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市场时代从此开始。



如今,市场繁荣,物质丰富,生活所需应有尽有,我们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的石油人也赶上了好时代,再也不用受票证的束缚了。人们想穿就穿,想吃就吃,想买就买,享受着充裕的物质生活。


票证,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七十多年来从穷到富,从弱到强的一个见证。票证渐渐离我们远去,成为人们珍贵的收藏品和永恒的记忆。我们常常回忆那段时光,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牢记艰苦朴素的好传统。





图文:王惠芬 周红青 往期微信


编辑:李雅婧|编审:刘媛媛|监制:高和兴


一眼,认出你!


开门迎客!这个夏天,我们在扬州石化等你!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宏斌来油田调研并到基层上党课



Hi 你在看吗
点一下告诉我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