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中院创新推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转型升级,释放司法改革的“成都智慧”




日前,一个堪称“殿堂级”的中国法院改革重磅奖项——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名单公布,全国8家法院的改革举措上榜。成都中院作为西部唯一入选的法院,其创新举措“全链条构建‘责任、监管、支撑’体系 创新推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转型升级”从全国125项改革举措中脱颖而出,名留司法改革史册。



自2015年以来,该院通过科学明晰办案主体责任,创新打造“静默化”监管体系,多维搭建配套支撑机制,探索形成了全员一体、全程覆盖、全域协同的审判权力运行新机制,推动司法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释放司法创新的蓬勃生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01. 

平衡放与管让司法责任实起来



法官品行端正、精通业务、经验丰富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法院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成都中院聚焦“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核心改革要求,围绕如何处理好放权与管理关系等重点问题,制定了《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细化员额法官、审判团队、院庭长职责。


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对成都中院来说,法官员额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法官,不管职务高低和资历深浅,所有人在遴选标准和入额条件上均一视同仁。员额制改革以来,累计组织完成6批1485名员额法官遴选,全面实现员额法官审理、评议、裁判、签发、管理“五个自主”。并将院庭长以外的所有员额法官纳入中层干部序列“提级管理”,构建年度述职述责述廉机制,实现放权与管理有机结合。2021年1月至12月,成都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455.08件,同比增加149.9件


在部署深化司法改革有序放权的同时,成都中院也将强化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每年坚持开展院庭长办案竞赛专项活动,每月通报办案情况,年度办案量未达标的,实行动态退出。院庭长不仅要带头办理新类型、重大、疑难、复杂等案件,还要强化监督职能,做到放权不放任,并对临期、超期等案件履行监管职责。2021年1月至12月,成都两级法院院庭长带头办案230515件,依法监管“四类案件”27802件


作为人民法院最基本、最重要的办案单元,审判团队建设是推进司法责任制的必然要求。婚姻家事、金融商事、买卖合同、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目前,成都全市法院建成了523个专业化审判团队,根据不同审判团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优化配置法官助理、书记员、综合文员等五类审判辅助人员并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分类培训提升,让大家“升级有望、流动有序”,激发办案内生效能。经专业测算后,实行月度均衡结案机制,为团队办案人员科学导航,有效缓解了办案前松后紧、年底突击结案等情况。2021年1月至12月,成都两级法院案件结案率逐月上升至92.16%,并且结案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90%




02.

融合制与技让办案监管硬起来



近年来,成都中院人均办案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以上,整体办案压力较大。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会不会减弱?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能不能提升?为此,成都中院坚持将制度建设与科技赋能高度融合,全方位构建案件规范管理体系,实现行权、监管、责任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


对于诉前调解案件,超过一个月调解期的自动转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中广泛推广庭前会议机制,让庭审既高效又优质;执行案件办理中,让执行法官统筹调度,精准聚焦裁判文书开展执行兑付……近年来,成都中院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助力调解、立案、审理、执行全程规范运行。


坚决防止案件“带病出院”,成都中院建立办案质效管理中心,聚焦解决裁判文书低级错误等质量问题,全面对裁判文书进行质量“体检”。为了防止办案人员随意结案,严格推行“归档结案”刚性标准,裁判文书送达后,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审查把关并点击结案。与此同时,建立类案、关联案件强制检索制度,推动员额法官增强自检意识,确保裁判尺度统一。2021年1月至12月,抽检文书瑕疵率为2.70%,服判息诉率为94.48%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为确保制度规范实质运行,成都中院依托办案平台信息库创新打造“静默化”监管模式,细化立案、分案、审理、结案等183个工作节点和68个监控节点,进行动态跟踪、提示、预警和督促。

什么叫做静默化?“就像是路上的监控,一旦闯红灯、压实线,系统就会给出罚单,长此以往,交通秩序逐渐得到引导和规制,社会整体运行成本降低。法院司法办案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把审判权运行的制度、规则总结出来、固定下来,再把它转化成流程系统里的监控。非异动情形不介入、非问题情况不监督。”据介绍,成都中院将“诉前调”案件全部纳入监管范畴,审限变更申请审批“关口前移”至审判管理部门,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系统自动标识监管,确保案件高效审结。


据统计,2015年改革以来,无一案件违法超审限结案。2021年1月至12月,成都两级法院平均审理天数为64.92天,同比下降13.51天。不仅如此,“静默化”监管系统也为当事人查询案件情况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在诉讼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上输入案号,可直接生成审判效率分析报告,看到相应环节耗时天数。




03.

兼顾效与质让配套支撑强起来



面对近年来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如何科学调用有限的司法资源也成为各地法院普遍遇到的改革难题。为此,成都中院明确提出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四位一体”抓办案的工作要求,案件办理要快起来,但质量也必须要保证。审判权不仅要高效规范运行,还要向当事人传递司法温度,为一线法官减压减负。就此,该院积极拓展内外部监督渠道,增强办案保障和智慧法院支撑。


在增强办案保障方面,危机之下孕育新机遇。成都中院借鉴现代大型企业管理办法,将审判辅助事务进行剥离、实行集中集约化办理。“除了开庭、调解这种要求司法亲历的,除了形成裁判思路这些体现裁判要旨的,其他审判辅助事务则是能剥尽剥,归口到诉讼服务保障中心或者业务庭上的小微组织办理。”据介绍,为了走向更精细的专业分工、更精密的合作模式,成都中院通过创新构建办案服务保障中心,集约办理送达、记录、扫描、归档等108项辅助事务,打破司法责任制改革前大包大揽、杂而不精的“承办制”办案模式,切实为一线办案人员减压赋能,让当事人充分感受诉讼服务的方便快捷。同时,该院还在办案任务较重的商事审判庭建立了11个小微组织,集中负责文书送达、庭审速录等10余项事务。


递交诉讼材料、预约5G智慧参审室、足不出户在线开庭、“一键”查收诉讼文书……2021年3月,成都中院全面上线“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涵盖从起诉立案到宣判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当事人和律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全流程或在部分环节单点调用系统,随时随地进行电子诉讼,平台的上线成为成都中院创新打造全案由、全环节、全天候、全交互“在线法院”办案系统的缩影。日前,成都中院还推出了“一站式反家暴受理平台”,以往要通过打110或者向妇联寻求救济的家暴受害人,现在只需在“蓉易诉”平台上就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72小时要作出裁定。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在线注册用户已达18888人,其中当事人13794名、律师5094名。共计为当事人提供在线服务36余万次,为全市法院54%在线立案、7.6%在线庭审、76%在线送达适用率奠定了坚实基础,经验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法治蓝皮书。


为了畅通面向当事人的外部监督、沟通渠道,成都全市法院还大力推动建立司法释明中心。2021年10月28日,成都中院司法释明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集诉讼辅导、判后答疑、类案释法、情绪疏导、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与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等内部监管平台相互呼应,当事人拿到法院判决后如若还有疑问可直接前往司法释明中心寻找答案,确保实质化解纠纷、反向发现并及时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成都中院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



 

<第1222期>

本素材来自四川法治报,在此致谢!

本文编辑丨李丽莎

校审丨陈睿



往期推荐


/我在成法这一年/

/ 成都中院年度表彰名单/

/ 连续5年超过98%,成都中院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

你花了   ·  秒来阅读旗帜鲜明推荐默默点赞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