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Day5 | 一部升级版《鬼魅浮生》,一种迷幻的现实主义
柏林国际电影节 |
DAY
05
---------------------
【主竞赛】
鬼城事件簿
Répertoire des villes disparues
导演: 德尼·科泰
编剧: 德尼·科泰 / 劳伦斯·奥利维尔
主演: 让-米歇尔·安蒂尔 / 诺曼德·卡瑞尔 / 拉里萨·科里韦 / 乔西·德斯克内斯 / 雷米·古尔特
类型: 剧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2-11(柏林电影节)
片长: 97分钟
Huanchito
80/100
《鬼城事件薄》与去年的《幸福的阿扎罗》有着相似的创作思路,打通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为主题探讨和意象生产提供一个发散的空间,人物事件都滑脱本意而指向更宽广的社会历史层面,这也同时大大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可能性:它有关生与死,过往与当下,历史和现实,入侵与排外。而16mm镜头下的冰雪小镇也让影片充满了复古与鬼魅的质感,是文学与影像结合成功的佳作。
车小爷
79/100
升级版《鬼魅浮生》,一种迷幻的现实主义。被城市抛弃的荒凉小镇里,冥界归来的幽魂和活力消弭的活人都被孤独和迷茫吞食,只有挣脱地心引力的女孩在烈烈冬风里重获新生,生与死的界限,似乎不再如世情给出解释般凌冽分明。没有旁白没有大段台词,却能感受到强烈文学性。
沈青雨
70/100
讲一个走入穷途的矿产小镇的生死故事,将生者选择怎样面对归来的死者(施动,受动抑或是不作为)与怎样面对小镇之死组织到了双重叙事中。有趣的是片子虽然也使用了悬疑惊悚元素,但总体而言提供给观众的 “看”的视角与影片的虚构真实之间是有距离的(比如用远景拍镇长向死者砸玻璃瓶,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互相凝视等等),观众不被要求有情感代入或者立场选择。
再见 南屏晚钟
导演: 相梓
编剧: 相梓
主演: 南吉 / 娜仁花 / 吴任远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西班牙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2-11(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7分钟(柏林国际电影节)
Vivian
75/100
导演以两年时间花了许多力气,以电影为庇护所,解开私人记忆。她试图讲述中国式母亲的纠葛,城市同性恋的处境和形婚策略,穿插着传销式宗教组织的门道,学校里的性别政治,中国人对于跨种族婚姻的看法,拼命死守的面子......议题众多,观察锐利,争吵的对白字字戳心。尽管剪辑节奏有缺陷,沙哑旁白容易陷入电视剧窠臼,但真诚所至皆可原谅。戏剧插入的部分提亮电影情绪,呼应文本中“希望生活中的起落不过是一场戏”,不仅节约成本,还为沉重的议题增添了个人风格。最后,随着闪回镜头渐渐拼接完毕,叙事视角从女儿转向母亲,让人发现控制欲强的母亲原来是受着社会观念的胁迫,从自我牺牲到要求他人牺牲,再次印证“恐同是深柜”。影片以一个孩子暴哭的生产开始,以另一个充满爱与温柔的生产结束,仿佛达到了和解,然而最后是母亲的独幕剧黑了灯,恐怕她真的交了30元住到赵老师家修“佛法”献“功德”,在自己的道路上执迷不悟。理解不意味着转机,对于如何帮助上一代人找寻自己的生活,影片没有给出一个轻松的答案。
Pony
45/100
看得出导演有想法,有舞台剧的创意,以三个时期的女性,在丈夫出柜出轨后,端看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成长轨迹。真实生活色彩设计感很重,饺子餐桌戏为主,母女争吵心结,结合中西文化交流的迥异,带出宗教信仰的走火入魔。没预算有没预算的拍法,这部片有做到,但不等于可以成为场面生硬的借口。大量定镜长镜头,让对话进行得干燥打转,流畅度不甚佳。几处凸显女性的流离很是唯美,浸泡水中,淋着雨,加上文本诗意的表现,这是一个富含文学的文本,但对于电影剪裁上,仍看到生涩之处。尤其看得出来,演员本身熟能生巧,但导演并无对演技有任何加分作用。整体来说,心中所想跟不上电影呈现。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Gospod postoi, imeto i' e Petrunija
导演: 缇奥娜·斯特鲁加·米特威斯卡
编剧: 缇奥娜·斯特鲁加·米特威斯卡 / Elma Tataragic
主演: 拉宾娜·米特威斯卡 / 彼得·米尔切夫斯基 / 赫瓦特·杰斯哈瑞 / 玛利洛·尼佐维奇 / Zorica Nushev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马其顿 / 比利时 / 法国 / 克罗地亚 / 斯洛文尼亚
语言: 马其顿语
上映日期: 2019-02-10(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Pony
80/100
以一场十字架抢夺比赛,探讨女性地位,是正确权利的争取,也象征另一种民主进程的破口。剧本 层层逼近,观看媒体、家庭、宗教、战场,女性面对世界受到的荒诞行径。
车小爷
78/100
几天以来难得的一部还有点亮点的主竞赛,但也不至于是爆款,否则这届柏林就真的尴尬了。大龄单身无业历史系“丑女”,在闯入只有男人有资格参与的宗教仪式后的日日夜夜,用一个浓缩时空讲了马其顿男权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女主朋友、母亲、女记者和神父、警察、检察官、宗教暴民的对立,都是五脏俱全的人物。女性主义表达难得没有过激刻奇,故事节奏也张弛有度,笑点设置也不错,就是整体略显单薄了点,也就是那种昙花一现的“好电影”吧。
Huanchito
78/100
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应该如何被言说?是要为所有女性吹响号角,还是去关注一个平凡女人的多面人生?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在两者间找到了某种平衡,影片是对男权社会和保守宗教无情的嘲弄,也不掩饰以媒体为首的群体对女性主义的消费。更重要的是,在这出闹剧背后还挺立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如果要说瑕疵,那就是这位女导演在毫不遮掩地扛着女性主义的大旗在创作电影时,也在不停地算计着自己的表达,个人意识太过强烈。
沈青雨
75/100
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主角因为找到了十字架而迫使男权主导的道德/宗教秩序容纳“异”性,片中甚至提供了现成的隐喻,比如以假人来指涉身体性征与性别身份,或者以羊与狼来讨论性别政治,影片选择主角不符合男性主导的审美观的身体作为拍摄对象、并要求观众严肃审视,这本身就是立场(而这样的立场之所以被视为宣言或者抗议,原因就在于我们太习惯于将“女性问题”,比如身材,比如家庭责任等等接受为现实)。后半部分将矛盾集中在警局稍显冗长。
Peter Cat
40/100
一个在社会、政治和宗教上都有丰富延展性电影,但却画地为牢地自困于一场毫无意义的警察局“缠斗”中,最终沦为一个空有“口号”,但毫无真正思考的肤浅幽默剧。
南乌
15/100
这都已经是后罗马尼亚新浪潮时代了,怎么还会这样拍片呢?导演经常难以抵御大场面的诱惑,在必要时刻远离主角,而去塑造一个群体的象征性姿势,导致人物非常不连贯。后面在警察局里,根本就没有有效塑造紧闭感和恐怖感。只觉得是警局一日游,所以踏雪回家也毫无分量。另外,我帮片子想了个港译名,《我執到了上帝那話兒》。
【全景】
猴子
Monos
导演: 亚历桑德罗·朗德思
编剧: 亚历桑德罗·朗德思 / Alexis Dos Santos
主演: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 莫伊塞斯·阿里亚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哥伦比亚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2-10(柏林国际电影节Panorama单元)
片长: 102分钟(圣丹斯电影节)
Peter Cat
82/100
即使这个异托邦崩溃故事在叙事层面稀薄到不免有造作嫌疑,但影片极高制作水平,与地理景观相匹配的充沛视听,都让整个观看经验充满了惊奇和愉悦。
车小爷
79/100
柏林看到现在终于看到一部很“电影节”的电影,视听出众,影像风格强烈,氛围感满满当当,几乎被强制沉浸。笔墨虽分散到群像,却下笔老辣个个立体,不干瘪也不啰嗦,同时整体有凝聚感。人性和动物性交替闪现,和镜头一样生猛赤裸真实,天真与丑恶一母同胞。(但就是说不上喜欢)
徐佳含
75/100
非常风格化的镜头语言,且自始至终保持着一致性,与高山、雨林和激流融为一体。人与制度的关系被以一种隐秘而 巧妙的方式一点点揭示,其方式与《系统破坏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下立判。
沈青雨
65/100
以想要拍特殊政治环境下的青少年这样的目的来看,片子确实拍出了复杂而合理的故事,且使用的视听语言多有亮点。
南乌
40/100
精确的,组织化的,军事化的影像,有别于《阿尔及尔之战》。奢侈的,但并非享乐的视听体验,有别于《野小子们》。是否美国人绑架了哥伦比亚人,而非相反?
【论坛】
你的鸟儿会唱歌
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
导演: 三宅唱
编剧: 佐藤泰志 / 三宅唱
主演: 柄本佑 / 染谷将太 / 石桥静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9-01(日本)
片长: 106分钟
南乌
85/100
温柔,幽默。不时出现的越轴单人镜头创造了情感的重音,导演是个好DJ。石桥静河在《最大密度的蓝》中被池松壮亮淹没了,在这却光芒四射。平额头不是很像让娜·莫罗吗?
黑犬
85/100
在导演营造的轻盈和透明的氛围中,情绪在流动。为了打造这部看上去没有灌入太多力气的电影,导演在它背后一定花了很多力气。比起原著中第一人称视角如影随形般的存在,这部电影更加弱化了“我”的声部,于是就在观众对他“无名”的无意识中,一个人的故事真正变成了三个人的故事。
Huanchito
80/100
这部清新自然的电影在一众阳春白雪,苦大仇深的电影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泉。
-FIN-
点击图片查看柏林系列报道
2019年柏林电影节最全片单
入围柏林短片竞赛,上海蛰伏一个动画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