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奇艺影业首部国际制作,中国导演如何缔造英语心理电影?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3-01-03

往期播客:不需要男人的女人们,弗兰西斯·哈与我们的大都会生活|填空题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巨人

What Remains

导演: 黄然

编剧: 黄然 / 梅根·艾薇瑞特·斯卡斯加德

主演: 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伊娃·马格亚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 英国 / 芬兰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10-14(华沙电影节)


采写: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中国导演黄然的长片首作《巨人》入围华沙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已于10月14日进行了全球首映。在举步维艰的2022年,能在国际电影节看到华语导演的身影尤为难得,而黄然这样具备国际视野的新人导演更让人惊喜。


2014年,黄然执导短片《对荣耀的管理》获得了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提名。8年后,他带着一部国际化的长片归来。《巨人》是爱奇艺影业出品的首部国际影片,与银熊奖最佳男演员得主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一家有着紧密合作,斯卡斯加德父子担任主角,斯特兰的妻子梅根·艾薇瑞特·斯卡斯加德出任联合编剧。故事根据一起发生在瑞典的连环杀人案改编,拍摄地是芬兰,摄影指导是曾拍摄《第一头牛》的美国摄影师克里斯·布劳维特,音乐则由澳大利亚音乐人班·福斯特担当,加上来自中国的导演黄然,影片由一个真正汇聚了东西南北半球的团队完成。


《巨人》剧照


影片由一个瑞典的精神病人展开,一次偶然的时机,他透露出自己与多起杀人案相关,由此便开启了一段漫长的调查过程。在慢慢剥开真相的同时,病人、医生和警察之间的“三重奏”也渐渐进入高潮……乍看之下,这是一部颇具悬疑色彩的侦探电影,但用心理电影来描述或许更加准确。


在大量的对话铺垫下,导演并不想带着观众“探案”,而是希望我们能将《巨人》当作一个真实的人去相处沟通。影片从不告诉我们答案,甚至刻意将线索隐藏,让我们摆脱解密的任务,直面病人、医生和警察之间的情感联系。调查杀人案成了治疗病患的工具,导演巧妙地将心理治疗过程外化为了案件调查过程,两者寻找真相的动机不谋而合。他们在一次次的调查当中,也在面对自身困境的根源。只有在不断重现苦难的折磨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病症的真相,并尝试与之释怀。在与“巨人”两个多小时的陪伴下,我们在沉默中交流,在背影中见证成长。是否杀人的疑问早已变得不重要,人生在被否认的同时迎来了苦涩治愈。


深焦采访到了导演黄然,来看看这部酝酿7年的电影是如何诞生的。


《巨人》导演 黄然


局外人


黄然1982年生于四川西昌,高中毕业后,赴英留学,学习纯艺术专业,也由此走上了当代艺术之路。从2011年开始,黄然几乎每年都会拍一部短片,但仅限于艺术范畴。虽然研究的内容与电影语言相关,自己也非常喜欢电影,但他同时感受到了艺术与电影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电影,用黄然的话说,“我是局外人”。


黄然与电影的相遇,要来到2014年。他正在为伦敦的个展准备作品,其中就包含一部短片《对荣耀的管理》。初剪完成后,黄然在制片人好友的建议下投递了戛纳电影节,“没有抱任何期待”。无心插柳的举动却意外得到了选片人的青睐。这次戛纳之行,黄然得到了与诸多国际电影人交流的机会,拍摄长片这个遥远的梦想也在大家的旁敲侧击下萌芽。但远方的诱惑终究还是没能击败现实,蒸蒸日上的艺术事业显然更切实际,而没有一个好故事也成了黄然没能下定决心的原因。


《巨人》幕后照


戛纳的兴奋劲过了,伦敦的个展也接踵而至。黄然在酒店无意间翻开了一本杂志,一篇来自瑞典的报道吸引住了他。一个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度过了自己半辈子的时光,某天突然和医生说自己找到了童年的记忆,很多一直被压制的成年后的记忆也慢慢浮现:“我可能杀了人”。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他陆续承认杀害了30多人,其中8起被定罪。在这之后,他进入了长达7年的自闭期。但故事并未结束,当他再次开口,否认了此前的所有供述,在经历了漫长的重审之后,他被无罪释放。


灰度


这起戏剧性极强的事件,让黄然联系起了自己在创作中的思考,“语言到底有多少可信?信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由这个事件出发,似乎是下一场个展很适合的主题。在经过半年的调研后,关于整个事件的脉络清晰起来。精神病人所承认的案件几乎都是悬案,而关于案件本身的各种信息早已公之于众。想从中伪造出证据,变身为杀人犯是轻而易举的事。黄然转而开始研究关于瑞典精神病院的相关文章。当重新回到事件本身时,黄然发现大家关注的点似乎都是桌面上的,“这是我们历史上司法体系中最严重的失误……”人在其中隐形了,只剩下非黑即白的故事。从这个好奇出发,黄然开始了针对“人”的研究,但几乎所有当事人都回避了与案件的联系。这块桌面下缺失的部分,让黄然找到了这个事件中真正有意义的部分。


《巨人》剧照


在抽离案件后,黄然创建了一个由病人、医生、警察组成的“家庭关系”,去理解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家庭关系中,我们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并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基于双向的需求,基于两者间的情感连接到底有多深。在黑与白之间有一个灰度,我们很多时候就生活在这一灰度区间里。在家庭框架下,我们并不一直在选择真实,很多时候仅仅是选择我们共同选择信任的东西。”


由家庭关系引出的“灰度”概念,让黄然找到更多的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都会习惯性地寻找各种答案,非黑即白的答案。这个事件的很多报道都将答案定位成了黑与白。但现实中承载人生重量的常常是那些没法找到答案的东西。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们回过头去看,都能感知到我们失去或者获得了什么,但将它转化为语言时会发现,语言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苍白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答案,在经历的时候已经沉淀下来。”


《巨人》剧照


由此思考下,此前案件中扁平的“卡通人物”开始变得立体。当代艺术在这一事件上的表达,似乎并不是最佳的媒介语言,电影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黄然的脑子里。这时他才终于下定决心,要以一部长片电影来作为载体,花费几年时间去探索未知。


幸运


从没去过瑞典的黄然,抱着某种笃定只身前往瑞典,经欧洲制片人介绍认识了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一家。这时他还没有动笔写剧本,刚和斯特兰提起这个故事便遭到了质疑,“这是瑞典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过去几十年已经有了不知道多少报道,这件事早就定性了,你为什么还要来拍这件事?”黄然拿出了“家庭关系”和“灰度”的概念,一番解释后,得到了斯特兰和梅根的肯定。大家一拍即合,梅根也以联合编剧的身份加入到团队中,多年来如家人般的关系也是从这时结缘。能在进入电影行业初期,就得到这样一位有大量影视制作经验、对电影有着深刻见解的电影人支持,黄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巨人》幕后照


黄然的幸运不止于此,在选景时也是因为某个巧合找到了最佳场所。片中所呈现的精神病院,在真实事件中有着独到的理念,“精神疾病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所以医院的管理方式也随之相对自由,不会让精神病人与社会脱离关系,提供的是一个类似疗养院的环境,所以这也让选景变得特别艰难。


黄然最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瑞典建筑,寻找无果后最终被迫扩大范围。又是一个偶然,芬兰的一个医院忽然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和黄然想象中几乎完全吻合。他奔到现场,现实依然如想象中那般完美。为了解决跨国拍摄的问题,他们开始在围绕着这个建筑在周边堪景,发现不少原本在瑞典的场景都有替换点。芬兰政府也非常支持这部电影,一部瑞典电影就这样在各种巧合后变成了芬兰电影。


《巨人》剧照

肖像


黄然是当代艺术出身,《巨人》又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但不管是影片质量还是影像风格都是一部十分成熟的作者电影。他并没有将自己当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带入到这部电影中,反而是扎扎实实地根据故事本身去选择最合适的镜头语言。“每一个故事只有一个特定的电影语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拍,为什么做这个选择,这是一件很难的事。”黄然还用了库布里克和PTA举例,“是因为他们拍了很多影片之后,我们才发现了一些风格脉络,但如果单纯去看一部电影,他们对每一个故事需要的电影语言抓得非常准,这是让人羡慕的一件事。”


《巨人》电影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斯特兰饰演的警察身上,他的身份是一个“局外人”,某种程度上,警察的角色连接了整个故事和观众。正如片中的台词,“我们都是搭便车的人”,警察在其中便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在讨论警察这个角色的视角时,斯特兰曾问过黄然对于警察的理解。黄然举了一个例子:


“你在一个公寓里独居生活,和所有人都不认识,突然有一天在墙上发现了一个洞,你透过这个洞看到了邻居回家。这时邻居对于你来说是有距离感的,你的视角是单一的、被压缩的,大部分时候甚至只能看到侧脸或背面,并不能看到全局。如果每天花一二十分钟观察他,很长时间后你发生了一个很微妙的变化,可能你自己都很难察觉。但当你发现这个变化时,是不可逆的。在往这个人身上投资了很多时间后,对于这个人的欲望会慢慢冒出来,这个人在你想象中越来越具体,但他真实什么样你并不清楚。这也是人与人相处的模式,很多时候我认识的你只是我头脑中对于你的想象,而具体的真实边界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巨人》剧照


这便是黄然理解下的警察这个角色的真实。在拍摄警察时,黄然在前景做了很多遮挡以及画面的压缩,这类镜头的选择无形中便造成了疏离感。在他与前妻的一场戏中,黄然用了很慢的长镜头,最后的最后才看到了警察。电影中警察的视角,不停在真实与想象中转换。


此外,在电影语言的选择上,黄然用了大量的对话镜头。他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肖像。”他并没有选择很多角度去覆盖整个对话戏,即使整场戏很长也只用了非常有限的几组镜头来呈现。对话镜头能提供出色的肖像刻画能力,镜头并不仅仅提供了谈话内容,更是借助语言的可信度,通过谈话双方的肖像提供某种细节,画内人物对于语言的反应会让画外说话者变得更立体。语言在对话镜头中也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正如黄然在第一天排练时和演员说的:


“对话只是一半,我们在表演里有另一半时间都要学会和沉默相处。”黄然分享了片场的一个小细节,在拍男主嫂子让男主离开木屋的一场戏时,只有一句简单的台词,“Leave, please.”开拍前演员一直反复推敲“leave”和“please”之间到底该间隔多长时间,表达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断句的词与词之间也是一种沉默”。


《巨人》剧照


在这部七年拉锯战拍成的《巨人》后,黄然的第二部长片也已经在计划中,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 FIN -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喜剧片就不能有个伤感的结尾吗?

不需要男人的女人们,弗兰西斯·哈与我们的大都会生活|填空题


看完这篇评论,我给《新·奥特曼》打了五星


写小说拿诺奖拍电影进戛纳,她是新一代法国女性文化偶像


和陈可辛一道离开?泛亚洲制作是华语电影的未来吗?

在谈性色变的社会,用暴力解决阳痿的大男子主义

爆款潜质的剧版《寄生虫》,被反转和奇观毁了


你相信光吗?最好的奥特曼来了!


偶像塌房的时代,粉丝小说问鼎最高文学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