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时间,阿凡达失去了什么?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阿凡达:水之道》于1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目前上映6天票房即将突破5亿。受疫情影响,本片在预售票房上佳的情况下,上映后的票房没能达到预期,但依然算是给跌入谷底的国内院线打了一针温和的强心针。
我们本期播客来聊一聊今年最重要的院线电影之一《阿凡达:水之道》,请到了两位嘉宾同时也是深焦作者:斯大凌和木头人。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时代,颠覆性的电影技术革新让电影走进新时代,《阿凡达》也成为了国内院线第一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蛰伏13年后,詹姆斯·卡梅隆终于为我们带来了这部续作。在3D技术走过辉煌逐步落入窠臼的当下,《阿凡达:水之道》让我们有了重新戴上3D眼镜的动力,但影片老套的剧情设置成为大家批评的焦点。“we are family”的口号让人怀疑卡梅隆拿错了范·迪塞尔的《速激》剧本,而片名“阿凡达”的概念似乎也在渐行渐远。
本期播客,我们从《阿凡达:水之道》的剧情失望之处聊起,逐渐延伸到本片及当下电影的特效技术形式,从发行及票房层面讨论本片票房不足预期的原因,最后展望了阿凡达系列接下来可期待的点。
✦
本期嘉宾
斯大凌
投笔从业进行中
豆瓣 @斯大凌
43期2021春节档专题播客嘉宾
木头人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豆瓣 @woodhead
116期2022北影节专题播客嘉宾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豆瓣 @电车
126期《金发梦露》专题、123期陈可辛泛亚洲制作专题、129期沟口健儿与田中绢代专题等9期播客嘉宾
✦
时间轴
本期总时长:64:43「03:08」《阿凡达:水之道》的观看版本
「04:08」《阿凡达:水之道》的第一观影感受
「07:04」对于电影的失望之处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作游戏玩家。
卡梅隆在做剧本的时候考虑的是技术逻辑,而不是情节逻辑。
太像纪录片,而不是故事片。
主线故事甚至不能说是他的软肋,简直就是累赘。
「11:53」反派复活情节是唯一扣“阿凡达”主题的点
阿凡达的化身在讨论古典的科幻甚至哲学的命题,身体和意识谁能更代表主体,分离开后需要如何看待。
「14:39」卡梅隆的创作是否会受制作发行公司影响?
「15:11」关于影片的角色塑造
卡梅隆太专注于技术特效,人物的情感和行为逻辑的合理性构建上没有花太多功夫。
「22:30」影片的奇观性不足,以及3D效果的感受
3D特效越来越像主题乐园性质。
很像打到一半钱不够了,所以改成一个相对小成本的制作。
第一部人类的无聊戏份很多,第二部纳威人占比大增,所以特效成本也在增加,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
「28:40」13年的创作周期,创作上过时的地方
最过时的就是“we are family”,而且这个family是非常父权的。
爹味很重,萨利夫人真的只叫萨利夫人,没有真的名字,完全变成了一个符号。
「32:13」电影的3D形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存在?
特定影片需要沉浸感或技术方面能帮助叙事的情况,才会使用这种模式。
2D的表现力已经足够,3D的技术已经很难突破。
「37:40」高帧率对电影的影响
如果拍大远景或者壮阔的景色,高帧率肯定是最好选择,但如果是快速运动,高帧率会带来电影质感的削减。
高帧率让人感觉电视感很强烈,太过清晰会丧失电影感。
「41:44」《阿凡达:水之道》的优点
《阿凡达:水之道》依旧是一个cinema,值得你去影院观看的影片。
它的优点是它是《阿凡达》,这就够了,足够你去买票,去享受这个世界。
整个制作规模和特效的展现,毋庸置疑是现在电影的领头羊。
「45:29」阿凡达是否有可能用AR/VR拍摄
AR/VR天然会造成的晕眩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AR/VR是为了增加沉浸感和第一人称体验感,很多长镜头影片已经基本做到了这种感受。
「47:52」对《阿凡达:水之道》的票房预测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观众来说,还有比看电影更重要的事情,关注点还没有转移过来。
观众的观影习惯被破坏了,电影院已经不在娱乐规划里。
「54:23」《阿凡达:水之道》与《复仇者联盟4》的对比
阿凡达没有复联的能量,复联中间铺了很多电影,阿凡达。
「57:02」较短的宣传周期对院线发行的影响
宣传需要足够时间去发酵、传播、吸引受众。
发行也很痛苦,这次很多点映事故,一方面原因是定档时间不宽裕,另一方面是疫情让工作受到了耽误和干扰。
「59:23」对于阿凡达接下来的续作,期待点是什么?
第二部挖了很多坑,要怎么填上,进一步挖掘主题,包括潘多拉还有更多面能够挖掘。
有消息说阿凡达在考虑裸眼3D,强烈怀疑卡神把狠活留在后面了。
✦
素材库
✦
歌单
✦
制作团队
凯特·布兰切特,请不要这样消费古典乐!
无法恋爱的AV女优。以及独自赴死的上野千鹤子
后川普时代,政治和影视中分裂的美国
日本电影史最动人的CP,成就最伟大女性
从《王冠》聊起,英国王室的历史与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