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前两周重写剧本,这是华语电影最崇高的冒险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深焦导演说」
「深焦导演说」是深焦DeepFocus播客旗下的导演访谈类专题,聚焦于当下最流行的电影讨论,邀请导演以播客的形式现身说法,为我们讲述第一手的创作故事。除了导演外,编剧、演员、制片人等相关创作者的声音也会出现在「深焦导演说」专题中,提供不一样的创作视角,从更多维度帮助听众走进电影。
往期播客:这个暑期档最好的华语片《鬼家人》,请导演亲自聊一聊
“永安镇什么都没有发生”——当《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在《永安镇故事集》的结尾响起的时候,我们正在见证过去十年华语电影最崇高的时刻。而这部关于拍摄拍电影本身的电影,其幕后所经历的一切波折和冒险,更是让这个瞬间额外的偶然和珍贵。
现在,这部由魏书钧导演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将于本周五9月8日在全国上映,目前电影正在紧张的路演阶段。本片入围了202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在同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和青年评审荣誉·导演两项荣誉。《永安镇故事集》讲述了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剧组入住拍摄地,给这个原本平静的地方带来一丝波澜,在这过程中,小镇上的人,剧组里的人都经历着各自的波澜和困境,一切似乎都在改变,但一切似乎又都没有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永安镇故事集》的导演魏书钧、编剧/主演康春雷与我们做分享。他们讲述了本片从开拍前两周放弃最初剧本,即兴创作新剧本,更换演员,到最后入围戛纳的全程。此外,魏书钧也在播客中分享了他自己的电影观,讲述了自己做演员,指导表演的经验。
相关文章:
✦
本期嘉宾
魏书钧
青年导演、编剧,199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开始主演《戈壁母亲》等影视作品,2018年其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 。2020年其执导的电影《野马分鬃》入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2021年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2022年执导电影《河边的错误》获得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提名。
康春雷
编剧、演员,《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编剧、演员。《河边的错误》获得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提名。《永安镇故事集》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编剧项目《云隙之光》入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编剧项目《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入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计划。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86:24
「01:45」 《永安镇故事集》的剧本最初是什么样?魏书钧和康春雷相遇的契机。
「07:02」 为什么魏书钧电影里喜欢描述被困住的状态?
「11:04」 我没有办法拍我不相信的东西。
「12:07」 如何决定放弃拍最初的剧本?
「13:16」 新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
「18:21」 为什么找了一批导演来拍这部电影?
「22:18」 魏书钧对于职业演员、业余演员、素人演员是如何处理的?
「26:14」 黄米依的角色是一个哺乳期的母亲,如何捕捉到具体的细节?
「30:36」 如何看待对于前作的差评?
「32:43」 为什么找到杨子姗来出演?
「34:15」 导演与编剧现实的经历与片中有哪些异同?
「40:09」 剧本在拍摄过程中是如何修改的?
「43:48」 关于《永安镇》的调度是如何思考的?
「46:45」 片中即兴表演的部分有多少?
「51:40」 康春雷聊自己在片中的表演。
「55:52」 关于魏书钧电影里的迷影情节。
「58:20」 关于黄米依的表演以及魏书钧对表演的理解。
「61:25」 魏书钧的电影观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69:35」 魏书钧和康春雷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72:36」 魏书钧如何看待当下的环境?
「79:20」 两年半后重看《永安镇》是什么感受?
「82:22」 魏书钧现在最想拍什么样的电影?
✦
内容精选(节选)
Peter Cat:《永安镇》最开始是康春雷自己的一个剧本,对吧?
康春雷:断断续续写了6年的一个剧本,应该大概是从13年、14年开始写的。
Peter Cat:19年给到老魏,当时是你想要找老魏拍的吗?是什么样的机缘?
康春雷:我当时那个状态就是有人拍就行,因为自己也还没有作品。剧本给到我们一个制片人朋友,是老魏的校友,陈宏,他给到了老魏,我们就见了一面。
Peter Cat:导演看了剧本觉得怎么样?
魏书钧:我当时看剧本就觉得文学性挺好,那时候看书不是很多,所以觉得这剧本还行。我们俩第一次见面,在常营的一个喝精酿的地方,春雷穿了一身黑色中山装,感觉比现在更内向一点。我印象中没怎么聊剧本,聊了聊大家喜欢什么电影,喜欢什么书。记得出门的时候下雪了,整个情境就像碰到了一个特别有才华但他的才华还没有被别人发现的那种感觉,感觉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Peter Cat:原来的《永安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个短篇?
康春雷:对,原来的《永安镇》也是一个四个短篇组合起来的故事。基调写的其实是2003年4月的事,涉及到了SARS,19年还没有疫情,我写那个其实也不是在投射当下,我们2020年堪景回来才爆发了疫情。
Peter Cat:导演当时看中那个剧本的什么?
魏书钧:我觉得它描述出了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孤独、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好像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更改的迹象,它其实是很沉闷的。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感觉,然后找了资兴的一个地方去拍摄。我记得在那我们还用手机拍了点素材,在找小说里的那种感觉,那个感受其实挺强烈的。但我们在做真正筹备的时候,看那个剧本如何被拍成电影,然后再去细化它的时候,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越改越不像原来的剧本。但是如果不改,好像又没有办法拍它。这个我负主要责任,这是对春雷的一个道歉,他确实那个时候对这个剧本的期待很高,所以导致了我们有那样的谈话。他说,我可以接受这个东西不拍了,但我接受不了我写不出一个让你满意的东西。也就是这些才激发了春雷的一个新的想法。
Peter Cat:你最开始写的《永安镇》故事,本来是想讲一个什么样的事,或者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康春雷:那个时候30出头一点点,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生活有很多方向,还有很多选择,不管是职业上还是生活上。但是到了30岁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个生活好像要被定格了,要被确定一个方向了。其他生活的可能性好像在逐渐消失一样。除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也把握不了其他的生活了,没有另外一种生活了。所以我当时是用这样的心态写的这个本子。
Peter Cat:你对表演是怎么理解的?
魏书钧:我觉得要把表演这个特权从一种学术的、学院的权威下给解放出来,我们生活中都在表演,我们有希望别人看到的一面,希望自己看到的一面。我在想有什么样的人是不能成为演员的呢?其实不存在这样的人,只是说我们在机器面前如何忽略机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很自然地看到一个人的状态。当然,演员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肢体去完成角色,这些我觉得是可以通过训练或者在现场慢慢去调整的,但我觉得表演这件事不是只有学表演的人才能做。
《永安镇故事集》工作照
Peter Cat:你自己小时候是学过表演吗?你能讲一下那段经历吗?
魏书钧:我小时候演戏的第一个机会是因为他们要找一个弹钢琴的小孩,年龄合适我就去面试了。因为那个年龄的小孩们是没有人学过演戏的,就在工作中去学习。当时是和殷桃老师一起,我们有几个小朋友。那个过程要先做到不紧张,这个就很难。我记得我第一场重场戏是跟艾莉娅老师,她演我妈。我上完钢琴课,然后上楼,美术老师来了,说要上美术课,我只有一句台词,“妈妈,我什么时候能为自己的事做决定啊。” 拍了28条,拍到十几条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导演还有现场工作人员,他们不会去骂小朋友,但是这样一遍一遍拍我还那么紧张,还搞不了,他们就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工。也不能说是叹气吧,就是都忍在心里那种感觉,我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当时太紧张了,说话都是颤的,越紧张越出错。
Peter Cat:片子里的第一部分,在描述黄米依这么一个刚生完孩子还在哺乳期的母亲,写的是很细致的,尤其你们是两位男性,写这么一个角色,这个东西是怎么落实的?
康春雷:最开始我们入住的那个酒店,后院确实有一个食堂,食堂里就有这样一个老板娘,她穿的衣服让你看起来怎么都不像能干活的。我们过去之后,好像对我们剧组很热情的样子。我观察她一段时间,就很想把她写下来。后来我给老魏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讲的也是我对这个人物的一些想法。哺乳期的这个事好像是因为老魏有一些间接的经验。他觉得可能这个孩子会对小顾这个形象有所加持,让她形成一种牵绊和没有办法挣脱的一个枷锁。
魏书钧:孕育一个孩子,出生、哺乳,对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讲,是突然间把她变成妈妈的一件事,这件事主观上能决定,但不代表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不代表她真正明白当一个妈妈意味着什么样的改变和牺牲。在这个过程里,她伴随着身体的变化,体态的、激素的、甚至是体重。你的工作,你的人际关系,你有很多时间要花在孩子身上,可能原来你经常做的事现在就没法做了,你的工作可能也没法做了,社交也不像原来那样,对女生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在第一段故事里是我的一个抓手,现实的状况里面就是这样。
我记得原来看过一个短片,好像是哥伦比亚的,也是戛纳得奖的一个短片,就讲了一个年轻的妈妈,看着很小,十七八岁的样子。她正在哄孩子,她老公的妈妈说让她去买香蕉,整个短片都是关于这件事,去买香蕉的路上她就一直在找自己的丈夫,碰到一个人就问,“你看到他了吗?”她最后找到了丈夫,他在踢球还是干嘛,跟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男人生了孩子之后,他的生活没有那么大变化,那个丈夫还兴高采烈地说,“你怎么不回去?你买完就回去吧。”然后她就坐公交车回去了。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Peter Cat:这个故事还蛮像你们片子的,前两个故事好像都有一点女性觉醒,然后你们又在第三个部分里调侃这件事情,调侃说导演之前拍的片子被指责是直男癌。
魏书钧:女性觉醒这个词肯定是春雷说的,这个词原本不在我的字典里面,一听就不属于我字典里的词。我们在第三段里讨论这个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自反,在想生活和创作的关联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两者好像同时彼此需要,我们希望从生活中截取片面的东西,然后加以阐释、消化,做成一个艺术品。就像这些剧组的人来到一个小镇,主观地想象一个女性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反过来,生活中也需要艺术,有时候会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或者生活需要怎么样,我觉得这些其实就是大家对平淡乏味生活的一种反馈。所以第三段讲起她的时候,我觉得是从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出发的。
Peter Cat:春雷讲一讲你的这段表演经历。
康春雷:我觉得挺顺的,摄影机架在那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反而不紧张。我觉得也可能是跟我们的摄影师、灯光都很熟。
Peter Cat:你们剧组筹备那个状态已经足够久了,大家都已经成为朋友了。
康春雷:我的第一场戏是一个大远景,可能也帮我做了一些缓冲。
Peter Cat:专业演员在你片子里,你需要做的工作多吗?就像黄米依,我觉得她给我的感觉其实不是一个会去抠剧本的人,她还是一个感受型为主的演员。但是我很喜欢她在《永安镇》里的表演,她没有生育经验,但她演的那个角色非常有信服力。
魏书钧:我们有让她体验生活,虽然时间不是很充分,但大概有一周的时间,她一直抱着孩子,穿着小顾的衣服在当地溜达。具体在现场拍摄的时候,我跟她说清楚一个指令,她能完成得很好,我觉得她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的素养还是很好的。
Peter Cat:你对于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的态度应该还是有挺大区别的吧?
魏书钧:我觉得客观说,春雷还有比如《野马分鬃》里的佟林楷,这样的演员我觉得真的是有天赋的,他能给你想不到的东西,他能很好地理解你的意思,然后输出以后有他自己的一个语言,包括肢体的、表情的、整个体态、整个声音,他输出来的时候都带着很强的色彩,很自然。专业演员更多是通过训练和方法去表达对角色的理解,春雷他们这种有天赋的,可能就会更轻松。我只要在导演的角度帮他们去修剪,哪些多,哪些少,哪些可能要调一调,不要这个味道,要另外一个味道。
Peter Cat:这种修剪是因为比如说他们在一些相对宽泛的戏里面,他们每一条状态或台词也都不太一样?你可能要在这里面去校准他。
魏书钧:专业演员的一致性更强一点,像春雷他们每一条绝对不一样。上一条说的是这个问题,下一条是新的问题,不再重复。
Peter Cat:这也是能给你惊喜的地方,有些东西不是你写台词能写到的。
康春雷:演这个片子最好玩的地方是,明明对话应该结束了,但是老魏不喊Cut,我们就得接着演。那是最让我兴奋的,反而不是要背词或者要做出一个指令性的动作来。
Peter Cat:那个让你没有办法拍的康春雷的第一个剧本,所谓的没有办法让你相信。我觉得那个“拍不了”,恰恰代表了你的电影观,它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
魏书钧:我拍不了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呢,就是我觉得不让我兴奋了。可能不是剧本的问题,比如我当时看完剧本,隔一个月就拍,也许可能还兴奋。今天你想做一个题材,过两年不一定还感兴趣。对我来说每个戏无论是什么题材,兴奋很重要。如果不兴奋我觉得就完蛋了。先不说做得好不好,我就觉得我都没有力气去做,没有想法去做了。比如你想出门溜达溜达,忽然就不想出门了,就这种感觉。这就是我的电影观。
Peter Cat: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剧本,但一直拍不了,或者剧本反复修改,你也会疲,我觉得这不是电影观,我觉得是你们说的,“在现实里挖一个洞,把摄影机放进去”。你想要的是那种极度真实,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吗?
魏书钧:不是,不一定像纪录片。如果能在真实的语境下依然能传达出微妙,我渴望的是这个事。比如说纪录片,它当然很真实,但是我们写完剧本拍得像一个纪录片,这个东西没有生命力,也没意思。就只能看到这个真实,其他什么都看不到,那我觉得也很遗憾。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Peter Cat:我觉得你也是在为时代留影,这件事情里包含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真实和客观性,所以我不知道你会怎么去聊这个事?
魏书钧:《永安镇》里不是有句台词嘛。
康春雷:向时间的海洋里投掷一只漂流瓶。
魏书钧:书写当下就是在书写历史。
康春雷:书写历史也是书写当下。
魏书钧:我觉得我没有主观意识为当代留影,但是在这里肯定这个东西就很强烈。比如今天你看非常迥异的两个片子,你放到另外一个国家、另外一个时期回看,它当然有很多共性,只要在这里面就逃不开它。我只是觉得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很短效,很快就过时了,今天流行一个东西,我们拍这个,明天不流行,那你就拍别的了。这个东西再过十年二十年翻出来看,觉得没意思,我想电影或者这个艺术品能更有生命力一点。
康春雷:有一次跟老魏聊风格问题的时候,他说我不找风格,那个风格不就是我吗?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的材料放到他那里,他得在他心里过一遍。过一遍的时候,再拿出来这个就形成了他的风格。所以原剧本就是在他心里过一遍的时候,我不知道产生了什么奇妙的反应,他可能就出不来,我觉得跟他的风格是违背的。我后来想真的是这样,如果再细说这个违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还是原来的剧本里更强调的是预言性,而不是真实性,不是那个写实性。
✦
素材库
涉及影视:
魏书钧:
《河边的错误》(2023)
《永安镇故事集》(2021)
《野马分鬃》(2020)
✦
歌单
开场 🎵 张大炮 - 飞踹(德艺双馨版)
结尾 🎵 Madonna -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奥本海默》大吐槽,五星佳作还是诺兰生涯滑铁卢?
被算法支配的我们,与李厚辰聊大厂的另一面
邱礼涛,将审查玩于股掌的无政府主义者
与女导演一起聊《芭比》,这首先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