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脑利钠肽水平参与心源性卒中发病过程的研究现况及展望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54(5) : 508-513
作者:申潇竹 方琪
摘要
心源性卒中是由各种原因的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且栓塞于脑动脉系统时出现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30%。目前为了寻找栓子可能来源于心脏的证据,需要大量的辅助检查。良好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对急诊医生快速判别缺血性卒中类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突破。脑利钠肽在心室肌和下丘脑均有分泌,可能是脑、心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桥梁,但其在心源性卒中诊治方面的应用仍十分局限。文中对脑利钠肽水平与心源性卒中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势和展望。目前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脑利钠肽是心室壁受机械牵拉应激后,心肌细胞释放的反映心功能障碍的敏感性指标。事实上,身体其他部位也分泌脑利钠肽,如大脑、脊髓、肺等。目前关于脑利钠肽维持心血管稳态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较少。最近有研究者发现脑利钠肽与心源性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CE)的发病关系密切。我们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 和Web of Science 中,对2008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发表的研究进行全面搜索,使用关键词包括“心源性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或“N-terminal pro-BNP”,也下载了文献资料中有价值的相关参考文献,通过文献阅读总结,现综述如下。
一、脑利钠肽在CE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按照病因学分类主要分为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CE、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 lacunar,SA)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1]。TOAST分型对指导卒中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未检测到心房颤动的心房肌病不足以启动口服抗凝,对未证实栓子来源的栓塞性卒中患者采取经验性口服抗凝治疗是否受益也尚不明确[2]。利伐沙班在预防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复发方面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增加了出血风险[3]。使用达比加群或阿司匹林预防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时,患者的复发率和大出血比例均没有差异[4]。也就是说,目前尽管对患者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却不能确定卒中亚型时,最好的二级预防方法仍然是选择抗血小板治疗,这也可能使潜在的心脏来源的栓塞性卒中患者失去了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5]。所以确定栓塞源对于制定有效的抗血栓策略至关重要。
CE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疾病导致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形成了富含纤维蛋白的血凝块,随时可能朝动脉循环喷射,从而栓塞脑动脉系统所引起的卒中。CE的诊断一方面要有心脏来源的肯定证据,另外一方面要排除其卒中亚型,寻找这些证据的检查项目繁多,而寻找栓子来源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6]。
脑利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急诊室较常用的监测指标,目前的研究观察到它们与CE关系密切。Rost等[7]研究了569例不同亚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现与所有非CE亚型相比,CE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明显较高,且血清脑利钠肽水平与心源性栓塞独立相关。脑利钠肽的表达差异不仅在缺血性卒中中存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患者中也同样存在。荷兰学者Plas等[8]研究了174例不同原因TIA患者,发现心源性因素相关的TIA患者脑利钠肽水平升高。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相关研究设定了明确的脑利钠肽截断值,以便更好地将CE区分出来,这些研究中脑利钠肽选取的截断值差异较大,有脑利钠肽>66.50 pg/ml[9]、>140.0 pg/ml[10]、>77 pg/ml[11]、>76 pg/ml[12]、≥255.0 pg/ml[13]或NT-proBNP>360 pg/ml[14]、>200 pg/mL[15]等(表1)。截断值的较大差异可能与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同、选取的测量参考标准不同以及采血时间点不统一有关。不过,上述研究均强调CE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非CE。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有学者就开始着手建立含脑利钠肽的CE鉴别诊断模型,以提高CE急性期诊断率。Montaner等[12]纳入了70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CE诊断预测模型如下[公式中:“女性”“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病”赋值:是=1,否=0;“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NP”“D二聚体”赋值为具体测量值]:1/[1+e2.07-(0.531×女性)+(0.025×年龄)-(0.636×缺血性心脏病)-(2.845×心房颤动)-(2.283×其他心脏病)-(0.077×NIHSS评分)-(1.093×BNP)-(0.712×D二聚体)]。
类似的,Zecca等[15]分析114例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 h内到急诊室就诊的生化资料, 分析得出模型如下(公式中:“性别”:女性=1、男性=0;“心房颤动”:是=1、否=0;“年龄”“NIHSS评分”“NT-proBNP”“球蛋白/白蛋白”赋值为具体测量值):(1)伴有心房颤动:log(可能性)=-1.91+0.27×性别-0.04×年龄+0.09×NIHSS评分+1.38×NT-proBNP+1.35×球蛋白/白蛋白+3.21×心房颤动;(2)不伴有心房颤动:log(可能性)=-4.19+0.31×性别-0.02×年龄+0.12×NIHSS评分+1.77×NT-proBNP+1.42×球蛋白/白蛋白。
在上述方程中均体现出,脑利钠肽或NT-proBNP水平越高越倾向于诊断为CE。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