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床研究】伴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病例临床分析

刘斌 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04-27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54(6) : 574-578

作者:刘斌 关鸿志 任海涛 范思远 刘曼歌 王晶 徐晓璐 崔丽英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2019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


结果

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4.3%)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其中1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岁,从脑炎发病到出现小脑症状平均病程30.8 d,极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3.73分,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28×106/L。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随访时间7~66个月,末次mRS评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6例(6/15)


结论

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采用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案和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 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最常见类型,其核心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近事记忆力下降、言语障碍/缄默、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1]。然而,少数抗NMDAR脑炎患者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甚至以小脑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导致比较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伴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MDAR脑炎病例国内外报道甚少,仅为个案报道2, 3]。文中对北京协和医院2011—2019年诊治的15例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MDAR脑炎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为2011—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治的抗NMDAR脑炎病例,全部病历资料均登记于《脑炎与副肿瘤综合征登记系统》。入组标准:(1)符合2017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1]的抗NMDAR脑炎诊断标准;(2)患者具有典型的小脑损害症状及明确的小脑定位体征;(3)由患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诊断为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2)明确由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遗传代谢病、药物中毒、颅脑外伤等病因引起的小脑共济失调患者;(3)由于肢体活动受限不能配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患者;(4)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得到了所有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并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件号:JS-891)。


二、研究方法

1.资料采集: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脑炎首发症状至出现小脑共济失调的时间(定义为病程)以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均完善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完成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


2.抗神经抗体检测:(1)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包括抗NMDAR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性蛋白2(anti-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nti-leucine rich glioma 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抗体、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2型受体(anti-α-amino-3-hydroxy-5-meth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 2,AMPA2-R)抗体、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anti-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B,GABAb-R)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TFA112-d试剂盒,EUROIMMUN AG 公司,德国)进行抗体检测;(2)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相关抗体:包括抗Hu、抗Yo、抗Ri、抗Ma2、抗CV2、抗两性蛋白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试剂盒FAIIIM-3、FAIl2D-51与FA 1111-1005,EUROIMMUN AG公司,德国)进行抗体检测;(3)抗小脑相关抗体:包括抗锌指蛋白4、抗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抗三磷酸肌醇受体1、抗Homer同源蛋白3、抗神经软骨素、抗碳酸酐酶相关蛋白Ⅷ抗体和抗浦肯野细胞2型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ell based assay,CBA)、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issue based assay,TBA)进行抗体检测。


3.治疗及预后: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并完成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评分≤2分视为预后良好,>2分视为预后不良。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结果

一、临床表现

1. 一般情况: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占4.3%。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起病年龄8~51岁(中位数28岁);从脑炎首发症状到小脑症状间隔时间1~120 d(均数30.8 d),13例患者的小脑症状出现在脑炎发病30 d内;极期mRS评分:2~5分(均数3.73分)。


2. 症状学:在脑炎方面,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最为常见,发生率均为10/15;其次为发热(7/15)、言语障碍(7/15)及意识障碍(6/15),部分患者合并头痛、复视、饮水呛咳、不自主运动、记忆力减退及睡眠障碍;中枢性通气障碍、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视力减退以及自主神经障碍(包括尿便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多汗等)较少见。3例患者被收入ICU治疗。在小脑症状方面,全部患者均有行走障碍、步态异常,部分患者合并上肢共济失调(4/15)、小脑性语言(3/15)及头晕(4/15)。


二、辅助检查

1. 脑脊液检查(表1):白细胞计数(1~599)×106/L(中位数28×106/L),蛋白0.18~0.69 g/L(均数0.46 g/L),8例患者寡克隆区带阳性。所有15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其中10例血清抗NMDAR抗体为阳性。


2. 影像学检查:1例患者(例1)行PET-CT检查,结果提示小脑代谢减低。14例患者完成头颅MRI检查,其中8例可见小脑病变,主要表现为小脑异常信号,其中小脑萎缩1例(例10)。发现颞叶病灶7例,额叶病灶6例,顶叶病灶3例,枕叶病灶1例,岛叶病灶2例;基底节病灶4例,丘脑病灶3例;脑干病灶5例,侧脑室旁白质病灶5例。随诊复查头颅MRI可见小脑萎缩4例(图1)。8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5例表现为轻-中度异常,主要为中低幅尖慢波或棘慢波。

图1 1例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矢状位T2加权像示患者病初无明显小脑萎缩(A);6个月后复查磁共振成像提示小脑萎缩,以小脑蚓部萎缩明显,伴大脑萎缩(B)

Figure 1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 patient with anti-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and cerebellar ataxia. Sagittal T2-weighted images showed no obvious cerebellar atroph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sease (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examination six months later revealed cerebellar atrophy, with obvious cerebellar vermis atrophy, accompanied by cerebral atrophy (B)


三、治疗与预后

1. 治疗:1例患者(例10)合并右侧卵巢畸胎瘤,予以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提示成熟畸胎瘤,可见部分神经组织脑室管膜分化。全部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其中11例患者接受了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其中1例(例9)又加用血浆置换治疗;2例(例3、例14)仅接受了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例(例8)仅接受了静脉地塞米松治疗,1例(例12)仅接受了IVIg治疗。对1例(例10)在一线免疫治疗后予以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采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


2.预后:随访时间7~66个月,平均29.3个月。末次mRS评分2~5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者6例(6/15);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者9例(9/15)。


讨论

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占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抗NMDAR脑炎病例的4.3%。在我们此前报道的2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纵向研究结果中,5%合并小脑共济失调4]。两项研究中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比例相近。


本组病例均有抗NMDAR脑炎典型的脑炎核心症状,同时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症状。小脑症状与脑炎症状同时出现,或出现在脑炎症状之后,其中13/15的患者小脑症状出现在脑炎发病30 d内。Wang等5]报道了1例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病例,小脑症状出现在行为和认知症状之前,头颅MRI显示小脑异常信号以小脑灰质为著,免疫治疗后共济失调与脑炎症状缓解、小脑异常信号基本消退。Yeshokumar等6]报道了4例以步态异常、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抗NMDAR脑炎病例,提出对于儿童患者,小脑症状可能是抗NMDAR脑炎的重要表现,但易被家长和医生忽视。Iizuka等7]一项关于15例抗NMDAR脑炎患者长期预后的研究发现,5/15的患者在发病1~2个月后会出现广泛脑萎缩(diffuse cerebral atrophy,DCA),其中2例(2/15)合并小脑萎缩,随访数十个月后,大脑萎缩患者其大脑容积可恢复到基线水平,但小脑萎缩患者小脑容积不但没有恢复,甚至出现进一步减小,提示合并小脑萎缩的抗NMDAR脑炎患者预后更差。


尽管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理由推测小脑损害亦为自身免疫介导。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对许多关键神经功能至关重要,过量的谷氨酸可通过兴奋毒性使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大脑损伤8]。NMDAR是由甘氨酸结合的NR1亚基和谷氨酸结合的NR2 (NR2A~NR2D)亚基组成的四聚体,位于突触后膜,是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9, 10]抗NMDAR抗体可促进突触后膜的NMDAR内化,使突触表面受体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11]。小脑浦肯野细胞上缺乏NMDAR表达,但抗NMDAR抗体可与小脑分子层与颗粒层结合7]。Poorthuis等3]认为这说明抗NMDAR抗体可作用于小脑。但在抗NMDAR抗体的TBA检测中,动物小脑免疫荧光反应非常普遍,与临床上抗NMDAR脑炎患者小脑症状的罕见性存在矛盾。如果考虑小脑共济失调是抗NMDAR脑炎的一个固有表型——抗NMDAR抗体直接介导小脑共济失调,则患者本身可能还存在小脑损害的某种易患因素,与抗NMDAR抗体协同作用导致小脑损害,这些假设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予以确认。


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存在多种发病机制,我们推测抗NMDAR脑炎可能会与其他免疫机制介导的小脑共济失调共病。既往研究报道了自身免疫性脑炎与其他神经免疫病合并存在,例如抗NMDAR脑炎合并炎性脱髓鞘病12]、周围神经病13]或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14]。其中部分炎性脱髓鞘病患者可检出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等致病性抗体,另一些患者则未检出相关抗体15]。对本组患者也进行了全面的副肿瘤神经抗体和抗小脑抗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由于存在未知抗体的可能,这一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机制;另一方面,如果是细胞免疫介导的小脑损害,也可能缺少抗神经抗体作为诊断标志物。


糖皮质激素、IVIg与血浆置换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1,16]。本研究中11例患者接受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1例单用了IVIg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例预后均不佳;但由于病例数较少,在统计分析方面,无法获得预后因素方面的肯定结论。长期预后研究结果显示,80%~92.7%的抗NMDAR脑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1,4],但是本研究中合并小脑症状的病例预后良好者仅有6/15,部分患者遗留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小脑症状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确认。将小脑症状纳入抗NMDAR脑炎的预后预测可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7]


总之,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并采用规范的足量的免疫治疗,积极采用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