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警惕:碎片化阅读,你“上瘾”了吗?
“路上写的呀。”我回答。朋友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你是说上班下班的路上写的?换成我可绝对做不到,刷一会儿朋友圈时间就到了。”
家住北京五环外,在二环内上班,我每天上下班有三个小时的路程。我的文章大多是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用手机敲出来的,包括现在这一篇。
当初决定在远郊买房,周围的人纷纷摇头,“太远了,太辛苦了。”“把时间都消耗在路上,简直是浪费生命啊!”但我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总量是不变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只要能够好好利用,就不存在浪费问题。
在公交车上观察周围,多数人都在刷微信、玩游戏、看影视剧,是啊,上班那么累,空余的一点时间,还不好好放松、娱乐一下?有段时间,我也一路刷朋友圈,越刷越停不下来,杂七杂八读了一大堆,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最后脑子却空空的,除了别人的热闹状态,并没有真正记住什么。而写作,让每分钟都变得充实起来,帮我摆脱了刷朋友圈时那种类似“上瘾”的感觉。
那是一种被控制了的感觉,不舒服,却挣脱不掉。一个同事曾对我说,她不管在做什么,总是时不时拿起手机看看,即使是在做一件紧急而重要的工作也是一样,“明明知道刷朋友圈会浪费时间,心里也急,但就是戒不了。”
在我周围,有这种问题的人不在少数。这种通过手机等便携设备,实时获取、阅读信息的行为,现在被称作“碎片化阅读”。那么,这种阅读为什么会让人“上瘾”呢?
我看过一篇心理学达人Lachel写的文章,大致是说,人们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至少涉及三个层次的心理机制。
一是信息。我们已习惯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想因不懂得新词汇、不了解热议话题而显得落伍,大脑习惯了不停地寻找新鲜事物的刺激,一旦一段时间没有获得这种刺激,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信息焦躁中。
二是距离。通过刷社交媒体,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人们能感到“我跟别人还有着联系”,从而避免与群体拉开距离。
对此,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所所长周宪指出,数字化电子阅读建构了我们全新的阅读习性,虽有其优点,但导致了阅读“专注力”的明显衰退。人们必须对数字化电子阅读的局限性和问题有所省查,并注意加以提防。
专家的说法,印证了我对“碎片化”阅读的防备之心。我发现,如果任由这些“碎片”牵着走,我的大脑就不再思考,我的生活,尤其是工作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也会变得碎片化,失去了目标和完整性。而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看似零散,却是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的爱好、构建独特自我的重要时间。即便每天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只要好好利用,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时间如金。碎片化阅读中当然也有养分,但若沉迷上瘾无法自拔,则是对生命的巨大浪费。那么,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大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最近读了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的代表作之一《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结合书中的观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不妨实践——
碎片化阅读也有传统阅读方式没有的优点,我们需要警惕的,并不是这种阅读方式本身,而是被它所控制,浪费了本来不该浪费的时间。当我们敞开心扉,感受数字化时代汹涌的信息巨浪时,我们也要站稳脚跟,始终葆有宝贵的专注力、判断力和安静思考的能力;如论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