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律协会长俞卫锋:何谓国际仲裁精英?洞察趋势!| 律新社大咖来了之仲裁员系列专访(附视频)

2017-11-07 律新社



律新社 | 路小艺


律新社大咖来了之仲裁员系列专访

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律新社共同推出





俞卫锋会长的行程非常紧凑。

 

作为上海律师协会会长,“数字律协”、“一带一路”、“涉外律师人才库”……都是跟律师行业密切相关的大事,需要持续推动;作为通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他要兼顾律所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律所每年30%-50%的高增长对律所一体化服务提出新挑战;作为专业资深律师,同时也是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资深仲裁员,被评为“值得推荐的中国律师”,并多次登榜“最炙手可热的律师之一”,依然奋战在一线业务中……

 

这样一位业界资深大咖,如何看待未来法律服务的趋势?在“一带一路”推进中,涉外律师以及国际仲裁事业的发展机遇?律新社CEO王凤梅深度专访俞卫锋,听他分享了对现代法律服务业的独特观察视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00mezc5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咖来了!律新社CEO王凤梅专访上海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听他分享对现代法律服务业的独特观察视角。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01

法律科技浪潮,积极拥抱创新


数字信息化是国际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国各地都对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视。俞卫锋极其重视数字律协的建设,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他的心态是鼓励创新、拥抱变化。


 

王凤梅我们在俞会长的行程当中发现您特别关注一件事,就是数字律协,在科技浪潮对律师行业开始有新一轮包围的时候,律师行业该怎么样应对?


俞卫锋:新技术及新模式对传统产业会造成颠覆性的创新,如果悲观地来看,会觉得行业被颠覆了,传统产业将不再辉煌。但是如果用积极的心态来看,那就是对于每一个产业而言,怎样去拥抱新技术,拥抱新模式。

 

首先在观念上,要开放地来看新生事物。第二在做法上,因为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变革不同于以往,我们每一个行业从业人员,就要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数字律协就是从这一角度而来。

 

王凤梅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对律师、律所、律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俞卫锋:没错。首先,律师要用新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其次,对律所而言,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对律协而言,需要丰富会员服务的内容并提高质量,从而提升行业的社会贡献度,提升服务质量。而面临新技术与新模式的挑战,律协的反映速度略显滞后,相较律师和律所往往是慢一拍才发现“春江水已暖”。

 

在规划“数字律协”之初是先看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再看现在的基础是怎样的,我们再想在这两点之间一步一步到底怎么做。因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饭要一口一口吃,最后定出一个计划,它就是“数字律协”工程。


“数字律协”的建设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因为我们律协要从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要致力于对行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建设,而不是立足于一些所谓的政绩性工程,要修路架桥,做好基础设施。


王凤梅从数字律协整个工程来看,包含哪几个部分?

 

俞卫锋:一是立足于律师与律所,体现律协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律所管理软件的推广,以及前段时间推进的律所企业邮箱。第二部分是对接行业管理,法律行业的管理,既要强调自上而下,也要强调多边合作。第三部分是对外如何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在这方面主要是数据的对接,比如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政法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的对接。

 

现在看来比较宏伟,但是我想若干年之后这些都将成为律协的一些日常性工作。

 


02

“一带一路”建设中,律师要有国际化眼界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不乏投资、贸易、金融、运输、海事等各种活动,这其中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竞争、纷争解决等复杂行为,从而出现商业纠纷、仲裁等问题,因此,法律和道路、港口一样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项目,这就需要律师有国际化眼界、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操作。

 


王凤梅现在大家很关注“一带一路”,全国律协在建涉外律师的专家库,那么从上海来讲,涉外人才库的建设如何?

 

俞卫锋:上海律协服务“一带一路”,不仅仅涉及一个涉外律师人才库,还包括人才培养、跨境合作与交流、国际平台搭建等。今年11月份上海律协将要成立一个机构,一带一路的法律查明中心和律师服务支持中心,它将作为一个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同时,它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这就涉及到国际化的问题,我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运作、国际化的技能。

 

王凤梅何谓国际化的视野呢?

 

俞卫锋:所谓国际化的视野是希望上海有更多具有国际化眼界的律师服务于 “一带一路”的项目,律师行业要当仁不让,要去了解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法律,要去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那么这就需要大批的国际化人才。

 

但并不是你能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就是国际化人才,而是你要对国际化的双边、多边的经贸关系,以及不同的法律制度,以及双边、多边跨境交易中法律的运用熟稔于心,还有纠纷的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上海律师当仁不让。


王凤梅上海律协具体如何进行国际化运作、国际化操作?

 

俞卫锋:具体做法套用原来的话叫“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是我们邀请一些国际知名律所以及律所管理咨询公司,来介绍一下境外企业可借鉴的经验,也请他们为我们整个行业把把脉。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搭建各种平台,希望把律所的主力、律所的管理者能够送出去,进入一些国际律师组织和境外律所,去跟国际的同行交流,通过交流获得经验,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我们也接收其他国家的律师到我们中国律师事务所实习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双向交流。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必然会对律所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内涵。

 

但是国际化并不是泛泛而谈的国际化,你在外面有一个机构,或者说你有几个能说外语的律师远不是国际化,国际化是要实实在在的能够形成一个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网络。

 

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展的动力以及真正的服务能力皆来自律所,律协更多的是修路架桥搭平台。



03

参与国际仲裁

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技能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各国必然更加关注中国法律制度特别是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情况。而在此机制中仲裁员发挥着重大作用,仲裁员队伍也吸收了大量的优质律师陆续加入。


 

王凤梅在“一带一路”中律师其实是多元纠纷解决方式的人员之一,仲裁是其中一种方式,那么您觉得在一带一路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国际商事纠纷,怎样的争议解决方式是最好的?

 

俞卫锋: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纠纷,大致分成几个层面:一是协商调解,二是仲裁或诉讼,三是通过国家间的投资保护。对我们律师而言,这三方面都要参与。

 

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参与国际仲裁,仲裁可能是中国的仲裁机构,也可能是境外的仲裁机构。律师可能担任仲裁员,也可能担任当事方的律师。律师的空间是非常大,甚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仲裁案件中有一些是成功调解,也有一些是最终裁决。不管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解决,可以看到很多上海律师、中国的律师,不仅担任中国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员,还有的担任境外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的仲裁员、调解员。他们对于基本的纠纷解决技能了然于胸。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中国律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需要我们律师有国际化的意识以及国际化的技能。

 

纵观国际间经贸纠纷的解决,很多是通过不同法域的律师合作完成的,这就对律师的案件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从一个纠纷可能发生之初到最后的解决,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解决,怎样做,朝哪个方向走,谁来做,律师要非常清晰,非常明确。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能够达到这样标准的律师,在我们整个上海律师当中还是少数。

 

王凤梅有什么措施解决呢?

 

俞卫锋:一方面要吸收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人才,让他们接受培训、获得提高、相互交流。小平同志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律师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如果我们把一个新入行的律师比作娃娃的话,那么新律师培训必有一课是国际仲裁。上海律协也有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资深仲裁员或专家给律师上课。


当然,这只是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能够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方向,具体怎么做还是放在律师事务所,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王凤梅您认为一位优秀的国际化仲裁员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俞卫锋:首先,作为一名仲裁员不可偏向其中一方,必须要全面考虑。同时,不仅仅是懂法律,还要懂经贸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一些经济学原理,比如一些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都要去了解,要去理解企业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通过判断企业行为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法律,最后才能产生裁决内容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该说做一名仲裁员的难度要高于作为一方律师的难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少数相对比较优秀、有专业特长的律师会成为仲裁员。

 


04

律师,绝大多数都是有情怀的人

 

律师这个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除了法律自身的专业知识外,无论是对其他领域的涉猎,还是对世界的洞察,抑或对经济运行的预测,都非常考验一个律师的能力。身为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可谓同时肩负着行业责任、社会责任乃至时代责任。


 

王凤梅您曾经有一个观点,法律专业其实不止是一个专业,也不止是个工作,要把它当成一个事业,这个事业心该怎么来理解呢?

 

俞卫锋:我从2015年当会长之后,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律师,到现在我的感受越来越深,那就是做律师的绝大多数都是有情怀的。


通常外界说律师都是聪明的,聪明之外言下之意就是精明,都是唯利是图,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整个行业从律师行使的责任这个角度来看,我想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像律师行业这样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的法治建设。

 

那么相应的作为一个律师到底怎样来发展?执业之初,应该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把事情看小看细,对任何事情都举轻若重;再小的事情,都要把它分析透研究透。

 

一个律师应当能够让其他的从业者受益,就是在人家听到你的想法、你的观点后,能够提升自己,能够少走弯路。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一名律师必须要有事业心,没有这个事业心是做不好的。

 

王凤梅律师服务是专业服务,是智力服务,常常需要超于常人的工作时间去做积累、提高,除了工作量大,心理上压力也比较大,是脑力活儿又是体力活儿,这也间接地造成了整个行业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您对此怎么看的?

 

俞卫锋:现在整个行业的律师健康状况还是令人担忧,协会能够做的也非常有限。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行业的问题。


律协一方面会多搞一些文体活动,让律师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另外,现在我也在考虑引入一些应急课程,主要涉及到心梗、脑梗等,让大家有自救能力,也有及时的他救能力,就是救助同事。


 

王凤梅您作为通力律所的管理者,要带领律所向前发展,律所的核心是人才,我们看到通力这两年业绩增长很迅猛,每年30%—50%的增长,如何让一家组织持续焕发活力?

 

俞卫锋:对律师而言,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知识,不仅是自我学习,更重要的是有过来人经验的传授,让后辈走得更快更高。

 

对律师事务所而言,事务所的高度不能以创始合伙人的高度来定。就像产品有服务周期一样,人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周期,每一位律师有自己的成长期和衰退期,律所的发展规律跟人的发展要匹配,如果把律所看作是一个人才集合体的话,始终要去研究每一个人才在不同阶段可能达到的高度以及需要的外部环境,通力就是按照这个方式来一步步稳定发展的。

 

通力从年轻人开始,从进到律所那天起就开始培养大家以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为此,通力还在年轻人培养机制上,设立了考试环节,逼迫年轻人必须严于律己,提升职业能力素养。不在于刚开始跑多快,关键是要姿势正确,这样以后才能厚积薄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