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YOT专访 | 李奕:在麦肯锡逐梦三大洲

CYOT CYOT
2024-09-05

"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撰文:萧桦、俞涵

编辑:Faith

排版:小鱼 





李奕,Pomona文理学院毕业,毕业后就职于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先后在洛杉矶、北京、肯尼亚三个办公室工作。喜欢旅行,热爱体验不同的生活,个人公众号“李奕在哪儿”。





从李奕的个人公众号取名“李奕在哪儿”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爱到处跑的女孩。Pomona开启了她在洛杉矶的生活,大三赴德国交换,让她有机会到欧洲多国短途旅行,解锁了旅行的各种技能。高旅行密度的生活让她意识到喜欢这样的生活。毕业后进入麦肯锡,又先后在美国、中国、肯尼亚三个国家的办公室工作,因此发现了更大更有趣的世界。领英(LinkedIn)给她拍小视频,称之为“人形discovery channel”,她用旅游和职业探索世界,也从中了解并接受自己,最终活出自己。


“我内罗毕的室友说过,‘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我是不停碰撞出来的’,在生命没有变化的时候,人也不太会变化,把自己主动放在新的环境中去碰撞,主动拥抱一些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的人相处时,会发现自己更多的一面。”




向外走|探索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01
 用旅游探索世界


李奕坦言,最初她只是喜欢旅行带给了她新的认知,跳脱原先的生活圈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她认为,旅行是非常直观展示世界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一种途径。现在回过头看,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自我也被塑造出来了。简言之,“旅行可以看不同的风景、碰到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在过程中逐渐塑造自我。”因为旅行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看李奕公众号的旅行分享,会发现很多惊喜,打枪、种田、开飞机……除此之外,还有她文字下旅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发现李奕有一种魔力,可以与旅途中所遇的小伙伴们建立较深的联系,有些人甚至成为了像人生导师一样的存在,比如Todd。当年她即将离开美国却突然拿到火人节的门票,在网上拼车认识了Todd。Todd是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有着丰富的商场经历和人生智慧,与她分享了很多经验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李奕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三句话重塑了她的人生观,其中有一句就来自于Todd,“我有足够的钱买几乎所有的东西,但依然买不来一切。真正值得花钱的只有两件事,一是人际关系,二是经历和体验。所以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吧”。所以会很好奇她是如何与旅途中认识的小伙伴建立较深的联系。“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李奕娓娓道来:


第一、保持好奇。“People are only interesting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m”,只有对别人有兴趣的时候,别人才会变得有趣起来。


第二、问问题时也要适时分享自己的经历。建立联系是相互的,交流始于对别人产生好感和兴趣,但过程中也需要分享自身,让对方对你也有所了解,有来有往,才会形成正向的互动。


第三、心态随缘,顺其自然。有些旅游中遇到的朋友,可能过后就没有交集,不用遗憾,“一生的旅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会跟你从头走到尾的,有些人可能只出现一下,我就觉得很好了,我们无需强求一个人长期呆在自己的生命里”。如果合拍,则主动在后期保持联系。


“其实,还可以多加一条,和networking一样,不要害怕被拒绝,把自己的心情和人格独立于这个行为之外,哪怕没有收到回复或者say No。可能有时候并不是自身的问题,把它当成一个正常的反馈看待就好。”



02
 用职业探索世界


Make your own Mckinsey. 这是麦肯锡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李奕一直在做的。


心态上要转变,不是觉得你在给公司做苦力,要把公司想成你的平台和你的资源,思考你可以借助它做些什么”比如,李奕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可以拥有不同的体验。而她看中麦肯锡的点正是在于咨询公司项目制的工作方式以及开放包容的公司文化给了她很大的灵活性,麦肯锡遍布全球的网络给了她可以变换不同国家工作的机会。


通过短途旅行的方式探索世界之后,李奕更希望在不同的地方更长期地生活,也许能带给自己更大的触动和改变。她借助麦肯锡的平台继续着世界探索之旅,也是更为深刻的认识之旅。第一次换办公室,从洛杉矶回到北京虽然是由于美国签证原因,但是让她重新发现了自己长大的中国,也有机缘让她和因为公众号分享而产生链接的朋友从线上转到线下,变成了很好的现实中的朋友。第二次换办公室,从北京到肯尼亚,则是她“蓄谋已久”,她很早就想去非洲,在第一次换办公室的时候,她就申请过南非办公室,但由于工作签证被拒而“非洲梦”破碎。所以她和身边的所有人说“她想去非洲”这件事,包括领导和同事。所以当肯尼亚办公室放出机会时,她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所以,如果能把自己的抱负和别人分享,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你要告诉别人你的目标,他们才会来帮你。”


美国、中国、肯尼亚三个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商业环境,也恰巧对应咨询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咨询业将近发展沉淀百年的美国,工作中所遇到的咨询项目多是偏向运营类,往往是具体到某项业务或者某个部门,合作对象有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对咨询也比较熟悉。中国则更像20年前的美国,咨询业相对而言更像新兴行业,遇到战略类项目的机会更多。而非洲还处于咨询业相对空白的阶段,首要的社会问题仍是温饱和就业,更多的咨询项目聚焦于第一和第二产业,更多的客户来自于公共部门或者NGO,项目也更有想象空间,这是在美国和中国不太常有的体验。因为疫情期间坚守在非洲,也使她有机会碰到Covid-19的应急项目。



在非洲生活碰到的有趣的小伙伴们:离开咨询在非洲搞农业的前同事们,各种国际组织里工作的小伙伴们、在非洲做生态旅游的创业者、在非洲做贫民窟免费午餐项目的公益人、身藏许多故事的媒体人……哪怕之前去过再多的地方,在肯尼亚都打开了更大的世界。


非洲改变了她对于商业世界很多的认知,带给了她更多宏观经济上的思考。李奕说:“相比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才是国家的根基,更为缺人,也更难。”当然,也带给了她一些价值观上的改变,以前的她更多觉得只要自己开心,可以让身边的人开心就很好了,非洲经验让她认识到能否开心已经是人类后一阶段的问题了,还有很多人仍苦于温饱,根本顾不上考虑开心与否,仅仅在解决全球饥饿与贫困问题的领域,我们就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我有朋友来了非洲之后,发现改变世界太难了,还是不改变世界了,自个儿开开心心就好;我是相反的,我之前觉得自己开开心心就好,来了之后觉得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向内走 | 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后活出自己






“我觉得每个人生命的三重目标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活出自己。前两个比较重要,因为当你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自然而然就可以活出自己。”


01
 了解自己


资源的链接者?思维的引发者?情绪的感染者?——你是哪一类。


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团体中愿意承担的角色和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吗?


南橘北枳,人生如是。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走得踏实坚定。


李奕说,她的特点就是喜欢不停地切入新的环境,快速适应,认识更多的人,把大家链接到一起。而针对不同的人,她想认识的理由并不相同。她提到她之前在北京的室友很内向,但想要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考虑到她的厨艺很好,李奕又喜欢组织活动,她们就建立了“小厨房”群,固定举行聚会。有的人喜欢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有的人喜欢一对多的交流方式,在自己擅长的维度里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


换不同的环境也是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的人相处,会发现自己的更多面。李奕坦言,在回到中国前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擅长组织活动。在美国的时候只有固定的朋友,也没有很大的社交圈,回到中国因为公众号认识了很多人,组织分享会,组织活动,渐渐地发现自己很擅长此事。



“当你可以把自个儿是谁讲得很清楚的时候,对别人来说是非常有力量的。”每个人都欣赏有完整的三观,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做什么,愿景清晰的人。



02
 接受自己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问李奕“会选择哪些标签来代表自己”,李奕提到了对于自己而言最为重要的四个价值:Happiness,快乐和感恩;Adventure,勇气和冒险;Service,服务;Acceptance,接受


曾听过李奕的读者可能晓得前面三点:她喜欢体验和探索世界,她喜欢冒险,记得她曾经在一篇推文中提到过,她的超长期目标(以人生为长度的话),是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最大化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李奕说,她较深刻的感悟就是第四项——接受(Acceptance)。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说,她也不是没有遇到不好的事,但好像很快就会忘掉,不当回事。



她坦言,在学会“接受”之前,她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也会有情绪起伏。她知道并接受自己不是“十年磨一剑”类型,她有时就是会三分钟热度,随性做事,可能有很多事做得差不多了,也许还没有到别人眼里的“做到很好”,她就去做下一件事了。她知道自己身上的弱项,也提醒大家可以想方法去克服自己的弱项,但不要因此而看低自己。要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身上的好与不好接受它,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


同时,要与生活和解,接受生活中的好与不好虽然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变好了,但大家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好像也更大了。其实这些往往都来源于不接受与不和解。如果能够接受自己,可能80%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一旦可以“接受”之后,就会很神奇地发现可以从所谓的“不好的事情”里看到好的一面。没有所谓的“好坏”,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总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内容。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成长所需要去学习的。


“接受自己,接受生命给你不同的东西,相信它们都是礼物”。



03
  活出自己


遵从本心,接受自己后,活出自己。


如果自身很坚定,不在乎周围的目光,就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看起来“特立独行”。李奕提到,在非洲遇见了很多厉害的人,做了很勇敢的选择,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过,根据她的观察,如果既想要特立独行,又想要被公众认可,似乎还是得在主流价值观上先得到大家的认可。当在主流价值观上走得够远,得到了认可后,相应的地位和权力也会积累起来,那时,可能就更有底气去做所谓的“特立独行”的事。



李奕坦言,她觉得自己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因为她很符合主流价值观,拥有很好的学历和工作,但同时她又和主流价值观有一定的偏离,比较追求自由,这一点在大家眼里是有魅力的。“但如果没有麦肯锡的光环,大家可能就会觉得我在胡来吧”,李奕笑道,“某种意义上,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之后,就可以去特立独行了。”Idiosyncrasy credit,,类似于你受到的认可越多,社会地位越高,越可以做奇葩的事。比如Elon Musk,他的“商业机构发射火箭的计划”已经实现,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家觉得他是一个天才,认为他做的事都特别厉害。但如果换成别人,也许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疯子吧。




采访末尾,我们问:如果受经济限制或者目前疫情的情况下不能出国,如何体验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多元的世界观呢?


李奕又笑起来:“读书和电影也是可以体验别人人生的方式呀,虽然可能没有旅行所带来的直观冲击大,但像名人传记就提供了可以和不同时代的人或生活在完全不同背景下的人交流的机会。阅读、观影和旅行的核心都在于别人的人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新视角。”


只要你有梦想,就总有方法可寻的。既然只能活一次,我们就要遵从本心,向外走,看更广阔的世界,向内看,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活出自己!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李奕的故事 ,李奕2010-2020十年的故事在这里。


//////////





往期精选





招募令 | “鸿鹄领袖公益计划2.0”等你来!打破贫困的壁垒,帮助有志青年


CYOT专访 | 钟逸伦的N面人生:不要怕,往前走


CYOT荐读 | 没钱没背景的大学生,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YO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