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微观世界,谁知道?显微镜知道;意识的微观世界,谁知道?用禅定的力量、证悟的智慧就会知道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不动不用”,实际上没有动、没有用,动和用都是表面的现象,本质上既没有动、也没有用。
“用体本空”,为什么不动不用呢?用是意识,意识的本体是空性,实际上不动不用。在没有证悟的人的世界里,当然有动有用。
“空本无动”,空,远离所有的无常法,所以它本身不动。这是从空的角度讲,没有运动,没有用。“动用同心”,无论是运动还是作用,实际上就是心的本性。
就像梦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一样,梦是假的,现实是真的,真和假永远在一起。同样,意识也有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本质,即光明;另外一个是现象,即假象。每一个物体也有这样两个现象。
比如我们看到的这张桌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它是一个长方形的物体,这是它的现象。但它本质就不是这样,是什么呢?这个物体,它的本质是分子,分子的本质是原子,原子的本质是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的本质是更小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本质还有更小的结构。
佛教认为,所有的本质,最后的归属是人的意识。外面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包括最基本的粒子,都是我们内心投影出来的一个画面。现代科学最后还没有确定,但已经走得非常近了,只是最后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还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具体的、更基本的东西。
佛教认为,基本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基本。现在发现的这些基本粒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又是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最后一切都会变成能量。
能量是我们内心当中发射出来的一种投影,和做梦时候看到的世界一样,是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一种错觉、幻觉,这就是佛教最终极的答案。
物体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宏观世界中的物质,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属性,绝对不是它的本质。它的本质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构,对这一点没有任何的争议。
同样的,意识也是一样。我们感觉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跟我们看到的桌子、砖头、建筑物、车子一模一样,就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砖头和建筑物不是物质真正的、本来的面目,我们现在感觉到的这些情绪,也不是精神的本来面目,它有一个本来的面目,就像物质的微观世界一样。
精神世界的微观世界是什么?物质的微观世界最后可以分解到能量,意识最后也可以分解到光明,但光明跟光没有任何的关系。心的本性有这样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宏观的不是它的本质,微观的才是它的本质。
物质有这样的微观世界,谁知道?显微镜知道。意识有这样的微观世界,谁知道?用禅定的力量、证悟的智慧就会知道。佛教徒打坐修行,主要目的就是要看到自己心的本质。
科学家为了看到物质的本质,研发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还有粒子对撞机,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分解物质,找到最终的基本的东西。佛教徒通过打坐往里观照,想看到自己的心的本质、真正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佛教徒所追求的目的。
为什么佛教徒想看到这个?因为看到了这个,就真正地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有错误观念,当下就知道都是错的。
知道这些都是错的以后,这些错误观念、错误现象导致的所有的烦恼,一下子就可以断掉,为了这个目的,佛教徒观照自己的心。
“动用同心”,动也好,用也好,这两个的本质就是心,它们的归属就是心。心又是什么样子呢?“心本无动”,心的本质没有任何的作用,也没有任何的运动。
心、用和动是分不开的,同时存在。人生下来的时候,天生就会看它的动和用,而不会看它的心。现在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修法,去看心,不看动和用。看心有什么用呢?烦恼特别严重的时候,从动和用的角度讲,特别愤怒、特别生气,如果这个时候去看心,就是一片清净、光明,没有烦恼。
所以,非常愤怒的时候,能够看到它的本质,那愤怒一下子就变成了佛的智慧,就开悟了。这就叫作烦恼转为道用,实际上也不是转,没有什么转,本来就是这样的,就是密法讲的“烦恼即菩提”。
自己在看动和用的时候,实际上心一直都在,如果懂得看心,它永远都是清净的,并不是先前不清净,最后变清净了。但是自己天生就不会看心,只会看动和用,所以就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了解这个道理,然后再去学方法:怎样回避用和动,直接看心?这个方法就是修行,这叫作看心、观照心。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三个中选一个,不要看其他两个。这不就完了吗?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