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将他人排除在你的世界之外的?
LIFE DIARY
MYLIFE
LIFERECORD
[编者按】
对于孤独,有时候我们会问病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将他人排除在你的世界之外的?”
这里面包含着对一个内心过程的观察、反思和分析。
病人最初的关系中,他/她是被排除在重要照顾者的情感世界之外的;他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是“孤独”的;然后他在现在的生活中,不断的复制这种内在关系模式,但不自知。
对于功能相对良好的病人,在治疗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这个问题通常会引起他的反思,对于他和世界、和他人的相处方式的反思,然后经过探索,解释,有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理解和领悟。
然后才开始有所改变,改变看待自己、他人的方式;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解释;
尝试新的反应方式;关系模式开始一点点的发生变化;“孤独”这个状态也可能是一种对亲密的防御的需要。是一种将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隔离起来的状态,但同时也是外部世界无法进入并影响到内部世界的状态。
这种防御既可能防御的是一种亲密感,因为对亲密的恐惧。对于那些早年自我意象受损的个体而言,成年后的关系中的亲密感会导致自体客体融合的焦虑。个体会通过创造情绪上的距离感来防御性的缓解融合的焦虑。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LIFERECORD
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尽管许多现代人天天应酬交际,日日呼朋唤友,但人心与人心之间,却越来越冷漠。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时候,人人都说着甜言蜜语,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杯盘狼藉、曲终人散之后,很多人却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护,就导致了孤独症。因为害怕没有人帮助,害怕老的时候没有人管,害怕生病的时候没有人关心,这些对未来的焦虑,就导致了抑郁症。
LIFERECORD
2
每个人都非常自私。学校培养出来的许多新一代学生,也是人格低下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者。在我们心目中,名、利、财,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真正拥有这些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高估了它们的能力。它们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甚至不能驱散我们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如果我们的自私自利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仍然重复着我们的错误,人类的将来,将是一片可怕的黑暗。
LIFERECORD
3
为了幸福,我们必须让自私自利的心态有所节制,否则每个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所有的生命都非常希望拥有幸福,不愿意有任何痛苦。学会尊重别的生命,懂得关爱其他生命,就能让世上多一份祥和,多一份正能量。提升心灵,就要学会关爱其他生命。培养慈悲心与爱心,提高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爱,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LIFERECORD
4
佛教把爱分为两种:小爱和大爱。小爱就是对家人、亲戚、朋友的爱,是自私自利、有条件的爱。大爱就是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整个生命的爱心。希望所有的生命,都拥有幸福、远离痛苦的爱。
虽然每个人都有爱心,但我们的爱心非常有局限。只是针对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将自己狭小的爱,锁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当中。尤其可怕的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爱心只是表面的,其真实的本质,却是自私。
比如,曾经热恋的人一旦分手,有些人居然可以做出砍杀对方,把对方毁容等等的过激行为,这都是因为小爱——非常自私自利的占有欲造成的。当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丧心病狂,就会歇斯底里。它的根源,就是自私。小爱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即使暂时带来了幸福,但如果有一天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时,小爱立即就会翻脸不认人,小爱就会立即不复存在,所以,小爱是会过期的,是时有时无的。
LIFERECORD
5
但是大爱,却能永远存在。
在佛教里面,这叫做无量的爱——无量的慈、无量的悲等等。
其中“无量”的意思,就是没有界限。佛教的爱不分种族、肤色、人种、国界,甚至不分人与动物,它是普及一切的大爱,这种爱永远都不会过期。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