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稿率增加了四倍?如履薄冰了!科研再次教我做人
近些年经历毕业和发文的朋友们,都犹记翟“博士”那一次丑闻的余震吧!交稿前战战兢兢,而以生物医学方向为主,这论文交上去以后,也可能如履薄冰——据Nature报道,生物医学论文撤稿率20年翻四倍。
Why me?为什么是生物医学,而不是计算机,物理或者其他专业,在撤稿论文总数中占据大多数,撤稿率也水涨船高?答案就在题面上: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欺诈性结果会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研究不端的行为具体有哪些,根据这些行为我们可以如何规范自己的学术活动?不同的撤稿原因的撤稿率又如何,未来将会怎样变化呢?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不端行为
随着时间发展,科学论文被撤稿的主要原因已经从诚实的研究错误变为研究不端行为。ICMJE给出的研究不端行为定义,包括捏造Fabrication、篡改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FFP)。
研究诚信指导方面,比起一致共识,差异存在,且更为微妙。常见的研究失信定义可能包括:
重复、误导性图像处理;
故意不披露关系和活动;
不道德行为,如误导性图像处理或不披露利益冲突......
研究不端行为已被认定为研究中的结构性问题。在对 2009 年全球研究人员调查进行的荟萃分析中,2% 的研究人员承认曾编造数据,33.7% 的研究人员承认有其他可疑行为。这2%的比例放到全球范围,就相当惊人了。
事前监督与事后撤回
在欧洲46个国家中,只有14个国家设有促进研究诚信的国家伦理委员会,其中只有6个国家有权进行调查,但都不能采取惩戒行动。以往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制定了规范科学不端行为政策的国家,其出版物被撤回的可能性较低。
研究给出了2000-2020不同原因撤稿率的折线图,近十年来,因重复撤稿的比率都高居不下。
2020年,作者身份问题下降到撤稿原因的第五位。这可能是由于作者身份控制系统的实施和研究人员意识的提高。
“不可靠的数据”指的是由于未提供原始数据、存在偏见或缺乏平衡等原因不可信的研究。作者认为,这一原因导致的撤稿数量增加可能怀疑由造paper厂(按订单生产假论文或劣质论文的企业)生产的论文数量增加。
被撤论文应可查阅
该研究不可忽略的局限性在于,一些被撤稿的论文无法查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在2019年曾建议,被撤稿的论文不应被剔除,而应被识别并被标记为被撤稿。
被撤稿论文无法查阅,除了给统计带来一定困难,也不利于分析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研究指出,在美国和德国,欺诈或怀疑欺诈是科学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和土耳其,重复更为常见。
对撤搞进行监控分析,是发现特定国家内与科研不端行为有关问题的一种工具。
对撤稿现象的反思
Nature所报道的这篇研究,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欧洲撤稿论文上。通过研究撤稿率背后的不端行为,发现造成研究不端行为的原因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撤稿率的变化,有可能存在着“幸存者偏差”。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和出版商越来越善于调查和识别潜在的不当行为。
2012年出版后同行评审网站PubPeer的推出,为“学术侦探”们提供了大规模审查论文的机会,研究人员向期刊发送举报邮件也变得更加普遍。
出版商方面,过去十年间他们也例行使用剽窃检测软件。这可能是导致因剽窃和重复而撤稿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未来几年,更多新的数字工具(如检测图像处理的工具)将会如何影响论文撤稿率,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Freijedo-Farinas F, Ruano-Ravina A, Pérez-Ríos M, et al. Biomedical retractions due to misconduct in Europe: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nds in the last 20 years[J]. Scientometrics, 2024: 1-16.
2. Fang F C, Steen R G, Casadevall A. Misconduct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retracted scientific pub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09(42): 17028-17033.
想要高效高质量发文的朋友们快来投靠挑圈联靠的站姐——雪球老师吧!指导思路,全程伴学,优质文章不发愁~
如果你想做高性价比的生信,想获得拆解的原文献,或者想收看最新的直播课程,就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雪球老师微信获得更多资讯吧!
现在添加雪球老师微信,回复“撤稿”,即可获取原文献~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星标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