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专业人员克服物质条件不丰富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努力推动精神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
1966年之后的十余年正是国外精神卫生学科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国与国外交流几乎断绝,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受到限制,但在精神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在上海建立的街道、居委会参加的精神卫生防治网,在北京海淀区四季青公社建立的农村精神卫生防治体系,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1978年以后,通过改革开放,在精神卫生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以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在收治患者、健全防治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此推动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精神卫生服务形式、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法、基础与临床科研、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全面而迅速地跟上了国际发展的潮流,同时又结合国情保持了中国的特色。
到了1990年以后,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诸如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很快在部分地区实施,并且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这给患者(当然是付得起费用的)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好的治疗,在—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精神卫生机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各精神病院纷纷开设“联合体”,即与下级医院甚至是私立医院联合开设分院,利润分成;病房采取“承包制”,医疗收入与医护人员奖金挂钩;原有的区(县)、街道、居委会“精神卫生防治”机构转型,有的停办,有的将原有场地出租。上海的区(县)级精神卫生防治科变成区(县)精神病院,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添越多,而深入到居民区、深入到患者家中的精神卫生服务几乎消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精神健康需求的提高,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上个世纪50年代的峥嵘岁月和此后精神病院在改革中的前行与探索来了解这部分历史。
来源:摘自《致为精神卫生共同奋斗的7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
编辑||徐佳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扫一扫关注“精神卫生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