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从无到有:第一个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同维度和阶段服务需求的变化,精神卫生前辈们开展了很多从无到有的工作,包括精神卫生工作高层研讨会、精神卫生工作会议的召开、工作规划的制定、几大学会的建立和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探索、灾后心理救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精神卫生的综合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的推进等,推动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规模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
制定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过程中的小插曲
世界卫生组织资深慢性病专家
邵瑞太
在1998-2001年间,原卫生部疾控司领导让我分管慢病和精神卫生等项工作。在此期间,根据司里的工作计划,除了继续推动中国精神卫生的立法以外,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我们启动了三件事情:一是调研,了解各地精神卫生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启动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确定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三是组织召开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大会并贯彻落实。后来按照当时原卫生部疾控司的工作安排,我不再继续分管精神卫生,这一短暂地和精神卫生专家们的工作,让我体会很深,学习很多,当然也留有遗憾。
当时对于精神卫生的认识还是很粗浅和表面的。只是根据以往做传染病工作的经验,并不是想法明确、思路清楚、措施明确等。记得经过调研之后,随后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启动制定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工作。参加人员有精神卫生专家和卫生管理人员,座谈讨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主要策略、目标以及实施计划等。按照惯例,会议开始时我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介绍会议背景,关于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一些想法,问题以及会议的安排,但是还没有说完就被坐在我旁边的北医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沈渔邨院士打断了:
“小邵,我知道你们要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这很好。不过,如果你能告诉我,你手里有多少钱,我告诉你怎么花这些钱!”面对母校老师的提问,我一时有点发愣,以前做传染病和其他公共卫生规划,没有专家这么问过我们这样的问题。看见老师问我这样的问题,就实话实说:
“沈老师,不瞒你说,我们没有精神卫生工作经费。”
“你们没有钱,做什么规划啊,这不是耽误大家的时间嘛,我们在医院都很忙,没空在这里务虚,等你们有经费有钱了,我们再帮你们如何花这些钱,精神卫生很需要经费。”
沈老师的问题其实应该是当时参加会议多数专家的意思,原卫生部既然认识到精神卫生很重要,就需要投入经费,修建更多医院,培养更多的精神卫生专家,给精神疾患人群看病是专家的事情。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们和专家们之间存在隔阂,这个隔阂既在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也是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常见的,我们需要在制定这个规划的目标、方法、程序、途径以及实施计划方面寻求一致。因此,我当即请求沈老师和各位会议代表同意休会30分钟,以便让我们组织会议的同事们先讨论如何开好这个会议再复会。
复会之后,我们就制定卫生工作规划的一般方法、程序做了简短介绍,然后结合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就制定中国中长期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必要性、方向、预期目标作了介绍。
上午会议结束的时候,沈渔邨老师很高兴地说,“小邵,我这下明白了,你们不是仅仅关心精神卫生医疗相关问题,而是要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卫生和社会发展规划,促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精神卫生工作,这是好事也是希望。推动临床和人群精神卫生预防相结合也是正确的方向,我们支持你们。等候你们的初稿,一定帮你们把关提出修改意见。”
精神卫生专家除了具有和其他专家一样的敬业和解除精神疾患痛苦的能力以外,专家们对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人们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沟通能力也是将精神卫生工作迅速推动的原因之一。专家们善于倾听和学习,养成了善于倾听和善于沟通的特殊技能,这是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途径之后进展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我和精神卫生专家一起工作时间很短暂,但是这段经历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期,不仅对我们后来的工作影响和促进比较大,对我自己工作的帮助也很大。
这里想到社会环境与精神卫生相关的一个案例。前年我们应邀访问不丹讨论该国的慢病规划。在与该国卫生官员讨论存在的健康问题时,了解到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该国卫生官员能够理解,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他们不解的是过去10多年里20岁左右年轻女性自杀率上升数倍,与不丹这样一个“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的名誉不相符合。
这个现象应当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快速变化的国家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其实其他人群如中年人群由于工作家庭生活而产生的紧张和压力、老年人群因为孤独、失能产生的抑郁等精神心理健康都需要社会关注,不是医院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
精神疾患、心理问题和不适与躯体健康同等重要,除了需要良好的卫生保健咨询和诊断、治疗服务以外,还需要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关注人群的精神疾患和心理问题,专业部门对于人群精神心理问题给予技术指导,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将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者及早得到预防与控制,将会大大促进整个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也会促进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社会。
来源:摘自《致为精神卫生共同奋斗的70年》第七章 第一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
编辑||邱宇甲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扫一扫关注“精神卫生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